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TN设备在移动承载网建设中的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分组传送网设备PTN在移动承载网中的重要地位和基于PTN组网的网络部署方案,强调以智能化功能的开放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来配合PTN网络的规划和部署工作.即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案对网络实施设计和升级改造,实现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及运营商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现有传统网络IP化改造更替进程的加快,以及下一代移动宽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应用和传送承载的IP化、分组化将成为演进的主线。本文介绍了城域光网络的发展趋势,探讨了PTN与OTN在城域网中的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3.
PTN(分组传送网)技术是基于分组交换、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介绍了广电城域网的业务及网络特性,对PTN组建广电城域网的技术适应性作了探讨。针对邯郸广电城域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PTN技术改造邯郸广电城域网的方案,并对改造方案作了详细的说明。网络实施改造后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未来邯郸广电业务高速发展后对网络规模、结构和容量变化的多样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特点,结合当前城域网现状和业务发展趋势,探讨了PTN设备在城域网中的引入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2,(35):26-26
随着网络IP化的转型升级,整个城域网络都在发生转型,而分组传送技术亦取得全面突破。IPRAN已经实现现网部署,与PTN共同承载移动回传业务。而IPv6技术更是在今年得到大范围推广。分组承载技术大势所趋PTN主要定位于移动业务为主、兼顾少量大客户专线业务的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国内分组规模建设最早的运营商,采用的技术是PTN,这是因为中国移动的运营重点在于移动业务的通信,随着TD向LTE的演进,为满足LTE网络要求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中国移动也提出PTN核心演进L3功能的要求。2012年中国移动启动第四次PTN设备集采,极大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cdma2000分组域网络的现状,分析了cdma2000分组域网络演进中的智能管道实现、IPv4向IPv6过渡、eHRPD/EPC引入和融合数据库实现等需求和技术的实现方案;最后,基于移动网络发展趋势、用户业务使用需求及运营商的运营需求,提出分组域的总体演进方案和演进步骤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PTN的城域传输网建设策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业务需求驱动网络向All IP化发展,分组化传输技术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主流IP承载技术是大势所趋。在城域网这个业务需求最复杂、技术碰撞最激烈、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区域,任何先进技术的引入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面对庞大而成熟的SDH/MSTP网络、不断延伸覆盖的IP城域网以及正在兴起的全业务接入网,PTN在网络中的定位以及和其他网络的关系均需要重新思考。同时,随着PTN步入商用化阶段,基于PTN设备的具体组网策略已成为各移动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SGSN池是移动分组域网络优化和演进的关键技术。从SGSN池的技术优势入手,重点分析了现网改造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并就改造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针对2G/3G/LTE核心网全面融合组网场景下SGSN池的后续演进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现有城城踺存在的问题,满足中国移动向垒业务运营演进的要求。采甩分析全业务城域鼹所承裁的业务的类型、特征与发展变化的方法。对未来的全业务城域网架构与演进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平衡现有瞬络设备与资源及演进过程中传统业务的需求。发挥几种光网络技术在应用上互补的优势,研究OTN,PTN,PON等光网络技术在全业务城域网中的应用,得出全业务城域网的设计模型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移动近年来大力推广基于分组交换的PTN技术,以提升传送网的承载效率,来应对其网络和业务的IP化演进趋势。基于PTN网络的设计和建设经验,本文总结了PTN与移动主流业务的对接方案,重点包括对接的组网方案、对接后的业务规则和流程分析等,为参与PTN网络设计和建设维护的相关人员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移动软交换Mc接口组网中IP承载网单平面丢包问题,分析其在主备接入方式、负荷分担接入方式下对软交换业务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负荷分担接入方式下的相关优化思路,提出了具体的组网优化建议,对移动软交换组网优化及网络安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s concepts are currently well established and a number of administrations or network operators are expecting to offer some isdn services soon on a commercial basis: most of these services currently under consideration are based on 64 kbit/s circuit switched bearer capabilities which are inherent to the integrated digital networks from which the isdns are emerging. However network evolution strategies are still under elabor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acket switching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ses on the steps that, in the view of the French PTT Administration, are necessary to allow a smooth integration of packet switching features in the isdn while preserving a valuable coexistence with existing and well established public switched packet data networks, such as the Transpac network in France. Whilst the commercial opening of the circuit switched based isdn services is planned by 1988, following the Renan pilot, the PTT research center is carrying o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packet feature integration strategy in the isdn, with the Cérame experiment presented here after. Finally the Alcatel developments in relation to the support of isdn packet switched services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indications on systems impacts.  相似文献   

13.
空管分局级通信网络IP化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诚  贾海朋 《信息通信》2012,(5):201-202
根据贵州空管分局业务扩展的需求,业务网络的IP化和承载网络的分组化已经成为通信网转型中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相关技术体制的介绍,给出了本场和外台的组网方案,组建一套高可靠综合业务承载IP网络,实现雷达、甚高频,电话、监控信号和网络在IP网上传输.  相似文献   

14.
林超文 《电子测试》2021,(5):87-88,104
5G全新应用场景带来了业务切片隔离需求,及大流量、低时延等承载性要求,有利于合理应用承载网络技术。新的承载网络技术高度支持了网络资源切片管控。基于分组切片的5G承载网络技术与组网的重要性,本文科学分析了承载网络切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移动网与固定网存在大量共同的技术,因此,在讨论移动网的核心网和业务网时,可以与固网结合起来讨论.在全IP移动网的核心网方面,文章认为:由于采用了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以及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IP网将是全IP移动网的核心网.在全IP移动网的业务网方面,文章认为:因为电路交换网与分组交换网网络特性的差别,全IP移动网的业务网设计应当有别于目前简单的映射电路交换网的业务网设计,应该符合分组交换网网络特性,因此,从商业模型出发,对业务网与承载网相分离的说法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LTE系统取消了QoS协商机制,采用网络端承载控制模式.用户平面引入EPS承载进行IP分组包的传输.研究并设计出满足LTE系统QoS机制的EPS承载,针对未来数据业务具有高速、突发性的特征,基于EPS承载传输IP分组包的应用,真正实现了用户的"永远在线",提高了业务的数据速率.  相似文献   

17.
软交换是支持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NGN)过渡的核心技术,它以业务控制与网络控制相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控制相分离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分组网为平台向任何网络用户提供统一业务接口的实现途径。首先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引入、软交换网络的构成,然后讨论了软交换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在向NGN平滑演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服务质量(QoS)技术是IP网络技术能否成为未来统一承载网络技术的关键。根据拥塞持续时间,网络QoS风险可以分为微秒级、毫秒级、秒级、分钟级,和更长时间级别等5个等级。调度机制、缓存和队列、呼叫接纳控制、流量工程等技术均是解决一类QoS风险的有效手段。IP网络运营商需要在分析网络中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制定整体QoS解决方案,在呼损、时延、抖动、丢包4项指标中取得均衡。  相似文献   

19.
在LTE核心网中,通过引入PCC机制,来实现应用层业务数据流QoS需求到核心网承载层QoS分组过滤器之间的一致性映射和匹配问题。文章在详细介绍和分析LTE核心网中承载层QoS机制和PCC总体架构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基于PCC和网络能力开放平台的QoS控制,从而提升运营商掌控网络提供业务的能力并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的承载网络架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控制和承载分离.还根据当前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发展的水平、现有宽带网络网关(BNG)设备的实现以及电信承载网络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电信承载网和BNG设备向SDN架构演进的阶段性发展步骤,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详细探讨.SDN网络的逐步部署必将加速互联网技术革新的步伐,为未来电信网络注入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