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浸渍漆粘度的选择原则电机绕组经浸漆烘干后,绕组空隙被漆基填充满,且绕组表面形成光滑致密的漆膜,表明绝缘处理质量好。漆基对绕组空隙的填充主要是第一次浸漆——绕组浸漆前空隙大阻力小。本文所指粘度,均为采用常压沉浸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浸漆方法),漆温20±1℃,用4号粘度计测量。漆容易渗入並能容纳下较多的漆基。因此,第一次浸漆应保证绕组空隙得到较好的填充。浸渍漆粘度的选择合适与否,可填充有很大的影响。第一次浸漆最佳的粘度应是,在能渗入的情况下,漆基含量越多越好,即既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又有很多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电机绕组绝缘处理(绕组浸漆烘干)是电机制造的关键工艺之一,其质量优劣对电机绕组的导热、防朝及机械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很大;而浸渍漆粘度是绝缘处理工艺的重要参数,其选择合适与否尤其是第一次浸漆的粘度选择合适与否,对绝缘处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早在生产JO等系列电机的五十年代,人们就对JO等系列电机定子绕组所用浸渍漆—1010沥青漆的粘度的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而确定了较佳的浸漆粘度。但是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近年来国外电机电器绕组绝缘浸渍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绝缘处理时间,随着合成树脂的发展而广为使用无溶剂漆。国内近几年来也大力发展无溶剂浸渍漆,但是品种较多,各有千秋,综合情况,按浸渍方式则分为整体浸渍、滴落浸渍、压力(或常压)浸渍(又称沉浸型),按其材料组成则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绝缘处理的关键是第一次浸漆,如第一次渗透不好,则“后患无穷”。我们在检修外厂送来修理的电机中见到,一些因匝间短路而损坏的电机,发现大都是槽内几乎没有漆。这说明因第一漆未渗透到槽中,以致线匝没有结合成一体。电动机在反复起动及使用中,因振动而引起漆包线的漆膜磨损,最终导致匝间短路。通过多年来生产实践,我们体会到第一次浸漆的质量除与浸渍方式和漆的粘度有关外,还与所用导线的线径、槽满率及铁心长度等因素有关。我厂生产的一般电机只采用二次普通  相似文献   

5.
吴坤元 《微电机》1995,28(3):46-48
复合真空浸渍烘干机在电机绕组绝缘中的应用吴坤元(张家港市电工设备厂江苏215622)1引言电机绕组绝缘一般采用传统沉浸、连续沉浸、滴浸、滚浸及真空浸渍等绝缘处理方法,除真空浸渍洪干外,其他几种浸渍工艺都存在浸烘周期长、耗能大、效率低、操作场所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6.
滴浸型无溶剂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电机绕组浸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粘固线圈,提高绝缘的耐潮性和耐热性,改进绝缘的导热性,增加电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目前常用的浸渍处理方法是常压浸渍或真空压力浸渍—统称为沉浸。这种浸渍方法存在着干燥时间长;绕组所有部位均被漆液沾污,烘焙后要清理;有环境污染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电机绝缘处理,即电机绕组渗渍绝缘漆、是电机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研究绝缘处理的质量,需要对浸渍过程中漆液的受力和运动进行分析。本文着重分析普通沉浸法中漆液在绕组中的受力和运动的规律。首先分析了水平沉浸的情况,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绕组内气体不易排出,影响了漆的运动和浸入量。然后分析了竖直沉浸的情况,为了利于绕组内气体排出,建议采用“不封顶”和“缓封顶”两种浸漆方案,导出了漆液运动的若干函数关系式。并用实验证明竖直缓封顶浸漆方案比水平沉浸法漆液的浸入量明显增加.本文认为:竖直“不封顶”和“缓封顶”沉浸方案对提高普通沉浸法的绝缘处理质量是简便有效的,建议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8.
电机制造中,绝缘处理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耐热、耐潮、电气和机械性能,以保证产品的可靠运行和使用寿命。目前广泛应用的有溶剂漆是1032三聚氰胺醇酸漆,常用的浸漆工艺有沉浸和真空压力浸两种。从我厂多年来生产的湿热带电机、船用电机和普通出口电机等产品的实践和试验结果证明,只要选用合理的浸漆工艺参数,这两种工艺均可达到待殊环境用电机的质量要求。一、漆的粘度要合理选用浸渍漆的粘度对绕组的主要影响是浸透、填充和干燥效果,进一步也反映出对电机温升、耐潮性的影响。对于有溶剂的浸渍漆,其  相似文献   

9.
目前,电机绕组绝缘处理有传统沉浸、连续沉浸、滴浸、滚浸及真空浸渍等方法,除真空浸渍法外,其它浸渍工艺都存在浸烘周期长、耗能大、效率低,操作场所有害气体对操作工身体有危害,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我厂研究制造的FJH系列复合真空浸渍烘干机已在全国上百家厂使用,普遍认为该设备是当前绝缘处理的先进设备。  相似文献   

10.
1032B级绝缘浸渍漆在我国,早在60年代初就已应用,多年来我国对B绝缘浸渍漆如:各种环氧、聚脂的有溶剂及无溶剂漆也有发展和采用,但是由于1032漆价格便宜,其工艺已为工人所熟悉,故今在我国仍被大量采用。据了介,目前各厂对1032漆的浸烘工艺很不统一,有些厂用一次浸漆,而有些厂用二次浸漆,特别在干燥条件方面,有厂采用120℃、8小时,而有厂采用130℃8~10小时,也有厂用135℃烘4~6小时的。在Y、Y-L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绝缘结构专题报告中的浸漆干燥规范规定:中心高80~160mm电机第一次烘干用130°±5℃烘6~8小时,第二次烘干用130°±5℃烘8~10小时,对中心高180~280mm的电机第一次烘干为130°±5℃烘14~16小时,第二次烘干为130°± 5℃烘16~18小时。从规范要求来看,和目前各厂现行工艺比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二次浸漆工艺的粘度,第一次浸漆为18~22秒,第二次浸漆为31~35秒。我们知道,浸漆的粘度的选择合适与否,对绝缘处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最近提高二次浸漆的粘度,第一、第二次浸漆的粘度都提高到35~38秒,即本文所说的同粘度二次浸漆。并且,我们对一次浸漆,普通二次浸漆和同粘度二次浸漆三种工艺方案进行了温升比较试验。经过试验证明,同粘度二  相似文献   

12.
《微电机》1975,(1)
一.无溶剂环氧浸渍胶配方研究试验部分: (一)前言: 近年来国外电机电器绕组绝缘浸渍漆,为了改善产品性能,缩短绝缘处理时间,随着合成树脂的发展而广为使用无溶剂浸渍胶。国内近年来也大力发展无溶剂浸渍漆(丙胶),但是品种较多,各有千秋。按浸渍方式则分为滴落法和沉浸法;按其材料组成则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电机绕组的绝缘处理是关系到电机电气性能及其运行可靠性和寿命的关键工艺,是电机制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适应电机工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六十年代末期,无溶剂浸渍漆的开发和应用得到重视和发展,在电机生产上的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长期以来,国内E、B级绝缘电机的绝缘处理,采用1032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的沉浸工艺仍占多数。但深层干透性及绝缘防潮性能较差,浸烘周期长,能耗大、效率低,作业条件差是其明显的不足之处,使浸烘工艺成为电机制造行业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之一。已不能适应当今日益发展的电机工业对提高电机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因此研制开发快速固化的无溶剂浸渍漆及浸  相似文献   

14.
在电工设备中,为使带电的绕组部份有良好的绝缘,除了采用各种固体绝缘材料加以包复或隔离以外,大部份还采用绝缘漆处理,即通常所谓“浸漆”。浸漆按其方法不同,分为滴渍、沉浸和真空压力浸渍三种。什么叫滴浸? 滴浸也叫滴落浸渍,是一定量的树脂漆  相似文献   

15.
三、绝缘处理工艺的选择绝缘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是如何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它与产品尺寸大小,绕组和绝缘结构形式、使用环境的严酷程度、生产批量等有关:还应作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常用的绝缘处理工艺有沉浸、连续沉浸、真空压力浸、滴浸和滚浸,还有采用自粘性漆包线取消浸漆的新技术。1.沉浸工艺沉浸工艺是把工件直接浸没在漆液内.利用毛  相似文献   

16.
《微电机》1975,(1)
一,定子绝缘处理: 目前我厂采用~#H30—2环氧绝缘浸渍用真空二次浸漆。浸漆粘度为4号粘度计25℃时23秒,贮漆桶内浸漆时温度为33~35℃,嵌线定子预烘温度为80~90℃。第一次真空浸漆10~15分钟,滴漆30~45分钟取出凉干4小时后进烘箱烘之,70~80℃4小时,100℃4小时,120℃6小时后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电机绕组及电气线圈一般都须经浸漆处理,其目的是使线卷间空隙得到较佳的填充。绝缘系统表面得到良好的覆盖。通过浸漆处理,不但可增加绝缘厚度从而提高绝缘系统的电性能及耐热性。同时,由于填充于线匝间的树脂改善了热量的传递,降低了温升。并且有效地延缓了潮气及其他腐蚀气体的渗入过程。还大大增加了绕组系统的机械强度。此外通过浸漆处理,使绕组系统在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损伤得到一次有效的弥补。很明显,良好的绝缘处理将大大增加电机产品的寿命。因此浸渍工艺历来就是电机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反映与建议     
提高绝缘处理工艺应予重视我是搞工艺工作的。最近到同行业一些兄弟厂进行参观,看到很多厂的绝缘处理工艺仍沿用50年代时的落后传统工艺,且各厂加工方式不一,实际采用的工艺参数悬殊,因此,各厂的产品质量分散性很大,存在不少问题,深受感触。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1 举例说,我看到1~5号机座普通电机的工艺,同样烘焙温度和二次浸漆,不少厂采用的烘焙周期仅为26~30小时,且效果较好,而本厂的工艺规定为46~56小时,几乎为他厂的两倍。显然,无益的延长烘焙时间,不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而且延长了生产周期,还耗费能源,增加成本。 2 目前很多厂虽同样采用1032漆常压沉浸,而存在工艺不统一情况。看到多数厂采用浸二  相似文献   

19.
1032漆是目前常用的有溶剂 B 级绝缘漆,其主要成分由改性醇酸树脂漆与丁醇改性三聚氰胺树脂漆复合而成。1032漆绝缘处理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工件结构、批量、溶剂情况等。现行的绝缘处理工艺除在理论上要进一步研究外,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现行工艺的裕度及技术储备,定出即既经济又能保证质量的绝缘处理工艺。现行低压电机二次浸烘工艺由预烘第一次浸漆、滴干、第一次烘干、第二次浸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了解到数十家兄弟厂的绝缘处理工艺,发现各家使用的浸烘方式及选用的各种参数差异较大;使采用同一种浸烘方式,也有浸漆次数、浸渍粘度、烘熔时间及温度等各不相动的现象。去年我们以24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