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基本情况河北平原西倚太行山,北靠燕山,东临渤海,位于海滦河流域的中下游,为黄河及海滦河多年淤积而成。总面积73129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0%。耕地面积7000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70%。按地下水的水质划分;矿化度小于2g/L的淡水区为53615Km~2;矿化度在2-5g/L的微咸水区面积为11437Km~2;矿化度大于5g/L的咸水区面积为8077Km~2。微成水与咸水区分布在黑龙港、运东、清南与滹滏区间的东部及冀东沿海地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15.31亿m~3。河北平原总的地势是南部自西南倾向东北,北部自西北倾向东南,向渤海湾逐渐降低,平原地面坡度平缓,按成因和地形条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咸水灌溉是农业用水开源节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将微咸水与其先进的灌溉方法相结合,可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将微咸水和膜孔灌相结合,通过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膜孔灌棉花灌溉试验,研究了膜孔灌下微咸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棉花苗期的影响。试验微咸水矿化度处理包括2、3、5、7和0 g/L(CK),统一灌水量为2 m3/hm2。试验结果显示:微咸水矿化度大于5 g/L时,棉花出苗率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微咸水矿化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矿化度为0~5 g/L的灌溉微咸水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微咸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电导率也在增加,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上述结果表明,矿化度大于5 g/L的灌溉微咸水能显著影响棉花苗期生长。这对微咸水膜孔灌在棉花种植方面的应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 夏津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概况据计算,夏津县5 0 m内地下水总储量为15 .0 1亿m3,其中淡水(矿化度小于2 g/ l)为10 .73亿m3,微咸水(矿化度2~3g/ l) 1.3亿m3,咸水(矿化度3~5 g/ l)0 .93亿m3,重咸水(矿化度大于5 g/ l) 0 .0 2亿m3。根据多年降水情况,夏津县地下水补给量平水年为0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地区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8):140-144
合理开发浅埋区地下微咸水用于灌溉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次生盐碱化,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土环境。选择淡水资源紧缺、地下水埋深浅、土壤水盐运动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基于FEFLOW软件建立了引黄灌区的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并应用率定和验证后的模型对多种微咸水(矿化度为2~5 g/L)灌溉方案进行模拟,综合考虑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和冬小麦生育期耐盐极限,确立了较优的微咸水灌溉制度,包括一次性灌足关键微咸水、微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微咸水与淡水轮流灌溉三种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石羊河流域地下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在西北干旱区的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率和制种玉米产量指标,研究咸水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水量条件下,不同灌水矿化度对制种玉米的耗水量影响不明显;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制种玉米的产量逐渐降低,3 g/L的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减产幅度在20%以下,而9 g/L的高矿化度的咸水灌溉减产幅度在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与产量类似的规律.因此,在研究区短时期采用3 g/L以下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对制种玉米减产幅度、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东方红灌区灌溉面积已经发展到128.6万余亩。几年来,在抗旱夺丰收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粮棉产量不断提高,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但随着灌溉面积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夏灌缺水达一亿七千余万立米,全年缺水二亿立米以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除加强灌溉管理工作外,必须充分利用本灌区的地下水。为此,我们曾经对本灌区地下水作了普查。按地下水含盐量的多少分成四级。矿化度小于1.7克/升的面积有四十七万二千九百余亩,占全灌区面积百分之三十六点八;矿化度1.7克/升至2.9克/升的面积有三十三万三千七百余亩,占全灌区面积百分之二十六点零;矿化度3克/升至5克/升面积有二十二万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7,(10):137-141
为了制定制种玉米的灌溉制度,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非充分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制种玉米生长指标,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降低灌溉水量和灌水矿化度,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轻度缺水灌溉和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与淡水充分灌溉相比,2ETc/3、3 g/L微咸水灌溉的制种玉米减产了10.3%。在研究区制定制种玉米灌溉制度时,灌溉水量采用370 mm左右的非充分灌溉和灌水矿化度采用3 g/L以下的咸水灌溉,制种玉米的产量减产幅度较小,并且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石津灌区地下淡水区以井灌为主,地下水咸水、微咸水区以渠水灌溉为主,近50年来,地下水埋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特征,井灌区地下水位埋深持续下降,由20世纪50年代的普遍小于4 m下降到目前的15~36 m;而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常年在地下水强蒸发带区间波动,以蒸发排泄为主,由此提出了渠水和地下咸水、微咸水混合灌溉增加农灌水源的措施,并计算了混合后矿化度为1 g/L、1.5 g/L、2 g/L、2.5 g/L、和3 g/L时,可增加的农灌开采的地下咸水微咸水资源量为2 472.6×104~21 872.4×104 m3.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油菜微咸水灌溉的适宜模式,设计紫色土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水平(0.6、1.0、3.0、5.0 g/L)和水分处理(控制土壤水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θf的65%、75%、85%)对油菜生长、产量和积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随着微咸水浓度的增大,土壤含盐量呈增大趋势,当矿化度超过3.0 g/L时,油菜的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均受到严重影响;相同矿化度水平下,增大土壤含水量,能促进油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但是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矿化度约为3.0 g/L的微咸水灌溉配合土壤水分控制在75%θf左右,是紫色土地区微咸水灌溉油菜的适宜模式。利用矿化度为3.0 g/L及以下的微咸水灌溉油菜,对油菜全生育期的生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矿化度单位换算经验公式的推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天然水化学分析中,常用离子总量和矿化度两种参数,表示河流水体含盐量的大小。离子总量为水中主要离子含量的总和,而矿化度通常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实测求得,并用毫克当量/升作为计量的单位。根据《水质监测规范》第4、9、1条的规定,矿化度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用毫克/升或克/升。这就提出了一个将矿化度由毫克当量/升换算为毫克/升或克/升的要求。矿化度虽说是水中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数的总和,但由于各种离子在水中所占的比例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石羊河流域地下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对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检验,并利用率定参数后的SWAP模型模拟了较长时期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和春玉米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均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经过率定和检验后的SWAP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区春玉米咸水灌溉的模拟;较长时期咸水灌溉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期内,矿化度在3. 0 mg/cm~3以下的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2. 8 mg/cm~3以下,春玉米减产幅度在20%以内,矿化度在6. 0 mg/cm3以上的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4. 0 mg/cm~3以上,春玉米减产幅度在38%以上。在研究区可以较长时期利用灌水矿化度低于3. 0 mg/cm~3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土壤积盐量较少,对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达到合理利用地下咸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矿化灌溉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问题,曾以棉花为例进行生长期观察。通过大量实验资料证明,当矿化度达到1—2克/升时,棉花产量开始下降。随矿化度增加,产量相应减少,矿化度分别为:1—2,2—4和4—6克/升,减产率为4.5%、11.5%和31%。水稻和水稻轮作中的饲料作物(苜蓿,玉米等)比棉花的耐盐性差,所以矿化度较低时,开始出现产量减少的趋势。矿化度为2、3和4克/升时水稻产量降低10%、25%和50%,而对于饲料  相似文献   

13.
矿化潜水是指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地下水,用这种水进行灌溉时,农作物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致死亡,所以人们又称为咸水。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这种矿化潜水的分布是比较广泛的。据原水电部十三工程局1977年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黄河下游地区玉米适宜的微咸水灌溉模式,本研究在河南省新乡市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节水试验基地进行了微咸水灌溉玉米试验。本研究采用桶栽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累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并将土壤水盐动态变化情况、作物蒸发蒸腾量及作物产量代人作物水盐生产函数,求解并分析了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盐分敏感系数。结果得出,微咸水矿化度不高于3g/L时玉米产量较淡水灌溉减少低于6.4%,株高较淡水灌溉减少低于8.4%,同时0~20cm内土壤盐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当矿化度达到7g/L时,玉米产量较淡水灌溉减少20.9%,株高减少9.2%,表层土壤盐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盐分敏感系数大小顺序为播种~拔节期〉拔节~抽雄期〉抽雄一成熟期,玉米在抽雄~成熟期对微咸水最不敏感,最适宜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综合认为,使用矿化度低于3g/L的微咸水进行灌溉是可行的,微咸水灌溉适宜在玉米生长后期使用,但微咸水的大田灌溉模式及长期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仍需进行讲一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7,(11):149-152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有效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方式(交替灌、混灌)、不同灌溉水矿化度(1.7、3.0、4.0、5.0 g/L)对玉米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玉米的出苗时间变长,出苗进程变缓,出苗率降低,对玉米苗期的各项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片数,干物质累积)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矿化度超过3.0 g/L时,这种抑制作用变得更加明显。在相同的矿化度水平时,先灌咸水后灌淡水的交替供水方式下,玉米出苗率及苗期的生长状况较好,混灌次之,先灌淡水后灌咸水的表现最差。因此,玉米的播前灌水应采用矿化度小于等于3.0 g/L的微咸水,灌溉方式以先灌咸水后灌淡水为宜。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内陆地区微咸水交替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微咸水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在西部内陆地区进行了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交替灌溉试验,采用在玉米生育中期进行咸水灌溉的措施,研究了交替灌溉对当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农民的灌溉习惯,土壤水分能较好的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在灌溉淋洗及蒸发积盐的双重作用下,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均较播种前有所降低;3 g/L和5g/L的微咸水灌溉处理条件下玉米的产量下降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农业灌溉咸水利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河北省平原区咸水分布情况、典型区咸水的盐度、碱度计算、咸水灌溉条件的实验研究、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分析,河北省咸水灌溉矿化度应控制在3.0 g/L以下.在矿化度大于3.0 g/L的咸水区,将两种矿化度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含盐量或改变其盐分组成.咸淡水混合灌溉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结合河北省近年来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实践,在咸水区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充分利用咸水资源,即减少淡水的开采量,而且对改善地下水超采取的生态环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不同矿化度的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干旱区咸水滴灌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灌溉,光照强度为影响枣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咸水灌溉的灌溉水矿化度和光照强度两者均对枣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产生一定影响。2 g/L咸水滴灌的枣树日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单峰特性,3 g/L咸水滴灌既有单峰又有双峰特性,而4g/L咸水滴灌的单峰、双峰特性不明显。随着咸水矿化度的增高,枣树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越明显,不同处理的枣树叶绿素含量受咸水矿化度的影响较为显著。枣树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叶片脯氨酸随着咸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受矿化度影响的差异性显著。因此,在干旱区利用咸水灌溉时,为了降低盐胁迫对枣树造成生理破坏,应考虑选择较为适宜的咸淡水轮灌或轮灌方式。  相似文献   

19.
阮明艳 《中国水利》2006,(11):64-64
我国有着丰富的地下咸水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北方地区的地下咸水面积就达138万km2。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咸水资源增辟灌溉水源将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咸水灌溉的应用基础国内外利用咸水进行农田灌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所谓咸水,即矿化度大于2.0g/L的水,按照矿  相似文献   

20.
邢台市地下水环境现状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邢台市地下水水量、水质现状调查 ,根据邢台市水化学类型 ,对地下水咸水、微咸水分布状况 ,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 ,说明邢台市地下水部分污染物如氟化物、矿化度、总硬度、氯化物等含量较高 ,且地下水部分区域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造成。提出改善邢台市地下水环境的对策为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 ;开发利用咸水、微咸水 ;控制地下水污染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