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蔡俊朝  赵登科 《煤》2006,15(5):8-10
介绍了告成煤矿运用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老空区方面的方法及经验,并提出了探测采空区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沿空留巷情况下采空区遗煤易自燃、发火等问题,以平煤二矿为研究背景,根据沿空留巷采空区特征及工作面通风方式特点,建立采空区自然发火数学模型。对未留巷、留巷未采取防漏风措施及留巷采取措施等情况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后增加了采空区漏风量,氧气浓度面积增加,致使采空区内温度升高;依据沿空留巷下采空区自然发火模拟分析,认为在沿空巷道采取漏风措施可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建立沿空留巷分级防控防灭火技术体系,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为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下采空区的存在对矿山建设和地面建筑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在论述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及原理的同时,通过利用三维地震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工程实例表明,三维地震勘探在探测采空区的分布范围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老窑采空区严重地威胁着大型矿井的生产与安全,探测老窑采空区是地震勘探的一项难题。以韩家湾煤矿老窑采空区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为例,阐述了工程勘察中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资料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通过对老窑采空区和煤矿综采形成的采空区特征认识、总结,结合地震剖面和提取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属性,解释了采空区的分布范围,结果与矿方钻探资料对比,相吻合,说明三维地震勘探适用于煤矿老窑采空区的探测。  相似文献   

5.
李清  王军  余洪亮 《煤炭技术》2013,(8):133-135
以湖南省西部地区某矿开采中出现的不规则采空区探测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雷达和瞬变电磁法联合勘探技术,对该矿区的15勘探线进行了空区探测分析,得出了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和地层状况,说明地质雷达和电磁法联合勘测技术对地下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及灾害的预测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曙光煤矿井底车场小煤窑遗留采空区支护的特点和难度,提出采用注浆加固、高强度锚杆、再配合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矿压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式满足了井底车场巷道小煤窑遗留采空区支护,为现场解决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支护。  相似文献   

7.
矿石开采遗留了大量的采空区,严重威胁矿山的生产安全和周边群众的生活安全.为消除安全隐患,某铁矿通过现场勘探、制定综合探测方案、实施辅助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探测、钻孔探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揭露采空区及隐伏采空区的三维综合探测,准确掌握了空区的三维赋存形态、大小、空间坐标,为空区治理、残存资源回收设计、生产计划调整和储...  相似文献   

8.
程世贵 《煤》2010,19(4):57-58
F12断层为板集井田东边界断层,距离主、副井较近,对井底车场巷道及井底水仓巷道内掘进具有较大安全威胁。文章通过计算得出井底车场巷道至F12断层影响带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26.61 m。从而为井底车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在采空区探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刘江  贺正东  田军 《陕西煤炭》2008,27(2):90-92
由于采空区及其上部地层相对于开采前的地层,其地球物理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地震勘探就是为了解决地下物性差异明显的构造,利用地震勘探对采空区进行探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两个地震勘探探测采空区的实例,并通过对勘探成果的验证结果,证明了地震勘探对采空区的勘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小煤窑采空区已严重威胁到国有煤矿矿井安全生产,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查小煤窑采空区范围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陕西某煤矿周边小煤窑采空区范围为例,通过对小煤窑采空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映特征分析和提取地震属性技术分析,解释了小煤窑采空区分布范围。解释结果与矿方钻探资料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昭通市铅锌矿开采过程中,受井下采空区影响,矿区山体坡面出现多处塌陷及裂缝,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及下游城镇安全。为解决矿山所面临的山体崩塌等安全问题,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得到了井下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用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采空区及山体稳定性状况,制定了以充填法为主、封闭为辅的空区治理方法,消除了井下采空区对地表山体稳定性的影响,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了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小煤窑肆意采掘形成杂乱无序的采空区,对煤矿采掘工作面形成重大安全隐患。为了达到准确探测的目标和靶向性治理,探讨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四极测深法和矿井地质雷达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存在隐伏小煤窑采掘情况时地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提出了3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井下综合物探技术,对团柏煤矿2个隐伏小煤窑井筒及采掘范围进行探测研究,并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并得到钻探验证。应用表明,利用井下综合物探技术有效地探测了隐伏小煤窑井筒位置及其采掘范围,达到了对隐伏小煤窑采掘范围的多方法佐证、高精度综合探测效果,为后期针对性地治理小煤窑采空区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六矿井下老空积水的探放的主要地区即:跨采区的老空积水、掘进过程中上覆采空区的积水、掘进过程中相邻采空区的积水、采煤过程中上覆采空区的积水探放水过程具体分析,有效解决了威胁六矿的采空区积水,为六矿的探放水工作做出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平煤十矿在开采戊11煤层过程中,采空区积水给安全生产带来水患威胁,采掘工作面普遍存在涌、突水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该矿在探放采空区积水中采取的措施,为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邢修举 《中州煤炭》2018,(4):134-137
针对煤矿巷道掘进面前方地质构造预报问题,采用矿井瞬变电磁和瑞雷波综合超前探测技术对小回沟矿1号西回风大巷进行探测,划定异常区域进行钻探验证。结果表明:使用综合物探技术能准确预测掘进面前方陷落柱的范围及含水情况,对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区的安全掘进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煤矿老采空区水害具有破坏性大,突发性强等特点,对矿井安全生产有极大威胁.本文应用瞬变电磁法对禹州神火正德矿业有限公司矿区内富水区进行了探测,本次瞬变电磁施工方案设计合理,测区共布置测线120条,总计完成坐标物理测点数为1377个,质量检查观测点89个,总计物理点数1466个.原始资料总体上质量较高,处理、解释方法正确合理,结论可靠,达到了预期探查目的.通过本次瞬变电磁勘探工作,初步查明:测区内含有4个富水区,1个四2煤层采空巷道影响区,3个(四2煤上部)煤层采空影响区.  相似文献   

17.
和卫红  李刚  崔凡  陈柏平 《煤炭技术》2021,40(2):123-126
煤矿瓦斯富集区往往具有较大危害性,属于矿井安全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由于瓦斯富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固定,极具隐蔽性,常规的边掘边探方式较难进行瓦斯富集区的全面探查,且容易出现漏探、误探,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针对这一问题,以李村矿井3#煤层瓦斯富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地震数据属性分析获取对裂缝敏感的相干、曲率体属性,采用多属性融合的方法圈定裂缝发育区;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获得煤层厚度和顶板岩性,分析瓦斯富集的有利来源和圈闭条件。结合煤层裂缝发育情况、煤层厚度和顶板岩性解释成果,预测瓦斯有利富集区,并划分了Ⅰ型、Ⅱ型富集区域,为矿井后续瓦斯的精准抽采提供参考依据,并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治盆地霍尔辛赫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侧,井田内断层和褶曲较发育,岩溶引起的陷落柱较多,需对其进行查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井下勘探中,基于岩石的波阻抗差异,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推断、解释的物探方法。通过在此区开展此方法,详细查明区内新生界厚度、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断层、陷落柱的分布及其性质。研究得出,3号煤层达到查明程度,15号煤层为控制程度,共发现波幅≥10 m的褶曲7个;发现的6条断层中落差≥5 m的3条为逆断层,<5 m的3条为正断层;长轴直径>25 m的陷落柱6个,其中3个为控制可靠陷落柱,另3个为控制较可靠陷落柱;并圈定异常区3处。研究为后续煤矿开采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19.
滕娟  李金辉 《中州煤炭》2018,(6):139-142,147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陷落柱的发育对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危害,它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井巷工程的施工和布置,限制了采掘机械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对井下巷道的支护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对陷落柱进行探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陷落柱的成因及物理特征,以山西长平煤矿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展开了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在陷落柱探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及地面瞬变电磁的资料,对勘探区陷落柱的分布范围、规模大小以及导水性进行了分析确定,提高了在探查陷落柱过程中的探查精度,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20.
微震监测技术已经成为深部地压研究和管理的一个基本手段。基于IMS微震监测系统,对中色白音诺尔铅锌矿地下采区采掘过程引起的岩体微破裂进行监测,可有效反映目标区域内采空区及生产作业采场的稳定性。数据分析表明:(1)通过微震事件时空分布分析、b值法和能量指数EI、施密特数Scs与累计视体积CAV关系法,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可更加准确地分析微震数据,有效评价地下采场的整体稳定性得出合理结论;(2)在EI降低的前提下,CAV曲线在拐点处斜率降低对应微震事件发生的概率或事件数较近前值降低,反之亦然;在Scs降低的前提下,无论CAV曲线在拐点处斜率增减,微震事件发生的概率或事件数较近前值均减小;(3)该有色金属矿山地下采区大爆破余震事件发生频率显著降低,该生产采场稳定性较好。该系统的应用对中色白矿地下矿床开采中的防震减灾和安全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