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岩芯等资料对汤原断陷古近纪原型盆地的地层剥蚀厚度、原始沉积厚度、构造样式等进行恢复和分析,采用地层趋势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_o)法计算古近系剥蚀厚度,结合原始沉积厚度进行原型盆地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村+乌云组存在规模较小的剥蚀区,剥蚀厚度为0~710m,原始沉积厚度约200~2900m;达连河组地层剥蚀区主要位于中部凸起带,剥蚀厚度为0~450m,原始沉积厚度约50~1000m;宝泉岭组剥蚀区主要位于中部凸起带及东、西部高部位,剥蚀厚度为0~1200m,原始沉积厚度约100~2400m。汤原断陷在古近纪各时期原型盆地差异不大,呈现南北结构明显不同特点,北部为受边部断裂控制的地堑构造,南部为复合半地堑构造,整体上为北东走向的狭长型盆地。  相似文献   

2.
方正断陷隶属于依兰—伊通盆地,依兰—伊通盆地是呈北东向展布的狭长地堑,纵贯我国东北地区。研究区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变,构造复杂。其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白垩系断陷阶段(K1-K2);(2)下第三系新安村+乌云组—达连河组断陷阶段(E2x+E1w-E2d);(3)下第三系宝泉岭组断凹转换阶段;(4)第三系末反转走滑阶段。理清该区构造环境及其演化过程对寻找油气勘探目标层系及相关构造、寻找相对应的油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下第三系新安村+乌云组烃源岩发育,具有3套储盖组合,构造演化阶段形成多种构造圈闭,成藏配套条件好,是当前大庆外围盆地油气重要突破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3.
张亚玲  杜宝安 《煤》2012,21(7):40-43
北祁连长山子盆地是一含二叠纪和侏罗纪双纪煤的煤盆地,其中侏罗世盆地原型为一小型地堑型断陷盆地。盆地的生成与北祁连板块结合带向中南祁连微板块俯冲、碰撞运动有关。盆地充填序列主要由冲积扇、河流、湖泊等沉积体系构成。煤层在扇前湿地以及废弃河道和岸后沼泽环境下形成,煤层较厚。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双阳煤田朱家街矿区,晚侏罗世后期,受燕山期燕山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强烈,褶皱、地槽、地堑、断裂、断陷盆地均较发育,特别是本区断层比较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大量岩浆如辉绿岩岩浆和花岗斑岩及闪长玢岩岩浆侵入,沿断层上涌顺层和穿层侵入。形成对煤层的侵蚀、吞噬作用,造成Ⅱ、Ⅲ煤层在6号孔以西缺失。使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造成可采性变差,影响了煤炭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鸡东盆地第三系沉积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剑虹  尹德顺  阎伟 《煤炭技术》2005,24(2):99-101
鸡东盆地为喜山期半地堑~地堑盆地 ,老第三纪以断陷为主 ,新第三纪以拗陷为主。最佳聚煤期为湖前与湖后期 ,最佳聚煤环境为扇前湿地~洪泛平原~湖泊淤泥炭沼泽化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经多期改造致使现今残留盆地与盆地原型特征差异较大,拓展火石岭组油气勘探阵地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残留盆地特征研究基础上,依据该区地质背景及资料情况,在系统考虑各种方法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井或地区选用了镜质体反射率法、剖面趋势法等计算长岭断陷火石岭组的地层剥蚀量,并恢复了研究区该时期的盆地原型,表现为明显的半地堑和地垒的构造形态,并明确了原型盆地时期洼陷的位置及规模。在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指出西部斜坡带上火石岭组地层超覆带与西部、南部断阶带残留箕状洼陷内构造高部位(火山岩体)是本区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7.
纪旭 《煤炭技术》2014,(3):67-69
以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为依据,对城子河组煤层的赋存状况、分布特征以及鸡西盆地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城子河组受盆地的演化影响较大,煤层的分布方向与南北2个向斜主构造线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8.
樊正兴 《煤矿开采》2019,(1):128-132
为寻求受单一地堑构造影响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分析了山西古城煤矿的地堑构造特征和煤层赋存情况,确定该矿井地堑以北和地堑以南分别属于不同的瓦斯地质单元;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地堑以南和地堑以北区域的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得出在地堑以北区域和地堑以南区域3号煤层瓦斯含量均具有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线性规律明显,瓦斯含量(W)与煤层埋藏深度(H)之间线性统计规律分别为:W=0.0151H+5.0224、W=0.0439H-14.163;矿井在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对3号煤层瓦斯含量的实测结果表明,采用本次研究得到的瓦斯赋存规律预测该矿井3号煤层瓦斯含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小于5%,可用于该矿井瓦斯含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鲁西巨厚松散层覆盖区为煤田勘查重点靶区,根据断陷盆地展布方向和断层控制,判断地垒和地堑分布模式,利用断陷盆地聚煤和区域地质构造理论,采用物探、钻探等综合勘查手段勘查煤田,是对构造模式找矿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柳树河子盆地构造类型为一半地堑式的断陷盆地。油页岩形成于低水进体系域发育时期,沉积相类型为湖泊沼泽相沉积。含油率为3.5%~24.8%,平均13.87%。其中尤以9号油页岩层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油页岩的成因类型为混合型。根据油页岩工业划分标准,本区油页岩属于中灰分、中-高含油率的油页岩。  相似文献   

11.
滴道组沉积地层明显地受基底的起伏形态及同沉积断裂控制,显示为地堑式的裂陷沉积,形成同期的南北2个沉积区;通过对含煤地层滴道组的沉积体系、分布及沉积环境、演化的分析,阐述了鸡西盆地含煤地层滴道组的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东北地区资料为基础,参考区域地质和能源盆地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东北地区煤田构造的主要特征,聚煤盆地多为半地堑、地堑性质的断陷盆地,盆地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北东向。根据东北地区煤系赋存特征、构造格局,确定了东北赋煤区的边界,应用赋煤构造单元的理论,将东北赋煤区划分为11个赋煤构造带,系统论述了各个赋煤构造带的基底性质、盆地构造和控煤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发育特征,探讨煤层发育主要控制因素,运用研究区测井、录井数据统计分析及沉积学图件分析等方法,研究煤层形成环境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具有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煤层沿盆地延伸方向上对称分布,煤层分布不均匀,南北分带明显的特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坳陷期,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环境,易于成煤。煤层分布特点受基底特征及沉积环境控制影响,同时指出沉积环境为煤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得到鸡西断陷盆地早白垩世层序地层地层格架中的展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鸡西陆相断陷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该断陷盆地的聚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共识别出3个层序边界,划分2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煤层的聚集主要取决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而在陆相断陷盆地中,控制两者变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构造活动和气候;鸡西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湖盆稳定发展向萎缩阶段过渡,湖盆稳定发展阶段基底速率变化缓慢、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可容空间增加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相对平衡,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平原相,有利于煤层的聚集;在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聚煤最好,其次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5.
羊场湾煤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煤田灵武矿区内,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宁夏境内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通过对羊场湾煤矿延安组煤系地层地质背景、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煤层分布发育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控制延安组煤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羊场湾煤矿延安组煤层发育广泛,煤层厚度变化大,可采面积稳定,沉积环境主要以河流三角洲相陆相沉积为主,煤层多形成于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中。煤层分布发育特点主要受基底特征和沉积环境控制,沉积环境是延安组煤层分布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胜利煤田锗矿地质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文辉  孙磊  马延英  万欢  唐修义  杜刚  武文  秦胜利 《煤炭学报》2007,32(11):1147-1151
介绍了胜利煤-锗矿床的地质背景,以及锗在矿层的分布情况.胜利煤田处于二连盆地东端乌尼特坳陷中,为一宽缓向斜,地层平缓.胜利煤田煤-锗矿床发育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内,位于二连盆地群中胜利煤盆的西南一隅,富锗矿层的分布受两侧F1,F2断层影响,呈现南部埋藏浅厚度薄、北部埋藏深厚度大的倾斜状特点;锗品位变化为南、北部较高(>400×10-6),东、西部较低(200×10-6左右)的“鞍”状分布特点,而向盆地中心急剧降低.沿煤层纵向上可以出现多个聚锗高值,个别钻孔煤层下部夹矸锗含量超过工业品位而具有工业价值,而煤层顶、底板锗含量都很低(<10×10-6),不具有工业价值.锗的分布,与成矿古地质、环境变化有关,受沼泽微环境和水动力影响,锗在煤层中的富集出现波动.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锗煤的资源量,资源量估算面积1.097 5 km2,估算结果锗资源量1 805 t.  相似文献   

17.
岩屋庙石英砂岩矿位于湖北省当阳市西南郊区,距市区约7km,有公路直达,交通便利。1矿区地质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荆当盆地西部,远安地堑的南倾伏端。远安地堑呈北西向延伸,宽度10~15km,东侧为远安断层,西侧为通城山断层。地堑内分布地层为白至一第三系的陆相“红层含膏岩系”;两侧分布地层为石炭至诛罗系的石灰岩及含煤碎屑岩系。区域构造线总体为北西走向。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上白玉统的红花套组、跑马岗组及第四系(见图1)。红花套组(K。h):褐红色及鲜红色巨厚层和块状含粘土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白和棕黄色含粘土中细一细粒…  相似文献   

18.
济源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两侧均受断层控制,属地堑式断陷。控盆断裂多继承近EW向断裂(封门口断裂、五龙口断层),具活动断层性质,盆地边界与山体多呈断层接触,具正断层性质,断层切割中更新统洪冲积物、晚更新统洪冲积物,后被马兰组和下全新统洪冲积物覆盖,活动时期至晚更新世,晚更新世之后盆地进入稳定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迟波  张宁  宋立伟  张硕 《煤炭技术》2013,32(1):146-147
红格尔矿区位于额合宝力格复向斜内,含煤层为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组中段[1]。煤层主要赋存在复向斜的次级向斜中。分析认为额合宝力格煤田形成过程为:早期断陷型盆地,随着地壳活动的变缓,基底下沉,转为坳陷型湖相沉积环境,经淤浅后成为浅湖~沼泽相,在具备相对稳定的古环境下下,形成含煤岩段及煤层。通过对煤田赋存状态的分析,了解了其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科学找煤,资源前景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赋煤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赋煤特征及聚煤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为指导,结合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赋煤特征、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为五图群李家崖组,其赋存于受断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中,为煤层与油页岩互层的沉积建造;盆缘断裂构造活动主控黄县聚煤断陷盆地的充填沉积和演化,断陷盆地为陆相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水下扇体系、滨浅湖-深湖浊积扇体系,以辫状河体系聚煤最为强烈,盆地水域体制的变化控制聚煤作用的发生,聚煤易发生在盆缘断裂活动比较稳定,地形差异较小,盆地水域扩张时期的滨湖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