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中国化工》2008,(17):66-66
(1)ABBLumus公司的OCT技术。ABBLummus公司的OCT技术将乙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近100%,将丁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为97%,丁烯总转化率为85%~92%(丁烯进料中正丁烯质量分数为50%~95%)。进料中的乙烯和丁烯可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各种炼油厂的生产过程,浓度也可不相同,丁烯也可来自乙烯二聚装置。OCT技术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是载于硅藻土上的W03和MgO。催化剂可连续再生,催化剂结焦采用氮气加空气清焦。原料中的1~丁烯在MgO作用下异构化为2-丁烯,然后与乙烯由W03歧化生成丙烯。在乙烯塔内分离出未反应的乙烯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丙烯可以在丙烯塔内分离得到,因在反应中无丙烷生成,无须进一步提纯即可得到聚合级丙烯。  相似文献   

2.
滕锦林 《广东化工》2015,42(6):121-122
文章针对丁烯的歧化、乙烯和丁烯的歧化两类反应制备丙烯的催化剂进行归纳和阐释,分别从向催化剂活性组分中添加助催化剂或与活性组分形成混合催化剂或对活性组分进行改进和对负载活性组分所用的载体进行改进两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化学周刊》消息,三井化学位于日本大阪乙烯裂解工厂内的烯烃转化装置已投入运行,该装置采用ABB鲁姆斯全球公司的烯烃歧化转换技术(OCT)将乙烯和丁烯歧化转换成丙烯。据三井化学称,该装置投产后可将该工厂的丙烯产量从280kt/a提高到420kt/a,并将该工厂的丙烯和乙烯产量比例从O.6提升至l以上,以满足不同烯烃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团队近日研发出高效丙烷脱氢(PDH)铂基催化剂,将显著提升丙烯生产效能,有望打破西方国家对丙烷脱氢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工业化生产的丙烯主要来源于5种途径: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丙烯,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副产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煤(甲醇)制丙烯(MTP),乙烯和丁烯为原料的烯烃歧化。目前仍以蒸汽裂解副产丙烯和催化裂化副产丙烯为主流,但乙烯原料的轻质化(如乙烷裂解)间接影响了丙烯的供应,促进PDH工艺和MTP工艺快速发  相似文献   

5.
4甲醇制烯烃替代石油是近期关键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在甲醇制烯烃的研究中有了重大的突破。其中所发现的硅铝磷酸盐催化剂对甲醇转化为乙烯和丙烯有高的选择性,乙烯和丙烯的比例可以调节。连续运转的数据表明,催化剂性能良好,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占甲醇制烯反应器出口产物干基总重量的93.6%。这说明甲醇制烯有效产物的收率很高,但最终确定产品生产能力的是烯烃分离精制后的产物。每吨甲醇可以生产0.2067t乙烯、0.1385t丙烯、0.041t正丁烯,每吨总烯烃需要2.576万t甲醇。  相似文献   

6.
目前,虽然直链烯烃歧化研究的重点仍是碳四烯烃歧化制丙烯技术,但是长碳链烯烃歧化研究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铼基催化剂、钼基催化剂和钨基催化剂催化长碳链烯烃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钨基催化剂上长碳链歧化研究状况,分别介绍了钨基催化剂上1-己烯自歧化、1-庚烯自歧化、1-辛烯自歧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以及预处理条件对钨基催化剂歧化性能的影响。同时分别介绍了含氧化合物对歧化催化剂中毒失活的研究以及钨基催化剂上结焦失活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增产丙烯的两种途径,介绍了蒸汽裂解、催化裂化/催化裂解、丙烷脱氢、乙烯/丁烯歧化、煤(甲醇)制烯烃等工艺的基本情况,指出石油路线增产丙烯技术仍是目前丙烯生产的主要途径,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增产丙烯的潜能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8.
评价了LH-1型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合,乙烯-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合的性能.与国内工业化生产的催化剂进行对比,研究了LH-1型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催化活性、氢调敏感性.结果表明:LH-1型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均匀,细粉含量少,且具有较高的氢调敏感性;在聚合温度80℃、压力0.8 MPa、氢气分压0.2 MPa的乙烯淤浆聚合工艺下聚合2h,LH-1型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达5.36×104 g/g,优于对比催化剂;用LH-1型催化剂制备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堆密度较大,达0.350g/cm3,乙烯-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合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霍晓霞  柳娜 《工业催化》2020,28(5):33-40
近年来,丙烯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丙烯需求量的增长。通过1-丁烯自歧化反应生成丙烯可以实现低价值烯烃向高价值烯烃的转换。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P掺杂MCM-41为载体,并用湿法浸渍负载氧化钼的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进行1-丁烯自歧化产丙烯反应性能评价。采用XRD、N_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H_2-TPR和NH_3-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2%Mo/MCM-41相比,P掺杂MCM-41为载体,可以使催化剂上氧化钼物种分散程度提高,并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程度的酸性,提高了1-丁烯自歧化反应的活性和稳定性。2%Mo/5P-MCM-41具有最高的歧化活性,丁烯转化率为65.9%,丙烯收率为21.7%。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Pd-Ag/α-Al2O3催化剂,采用碳二前脱丙烷前加氢工艺系统考察反应器入口温度、空速和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入口温度升高,乙炔和丙炔+丙二烯转化率提高,乙烯选择性提高至一定值后趋于稳定,丙烯选择性波动不大,正丁烯生成量增加,较为适宜的反应器入口温度为(60~70)℃;随着空速升高,乙炔和丙炔+丙二烯转化率降低,乙烯选择性提高,丙烯选择性变化不大,正丁烯生成量降低,较为适宜的空速为(12 000~14 000)h-1;随着反应压力升高,乙炔转化率和丙炔+丙二烯转化率略增,乙烯选择性降低,较为适宜的反应压力为3.6 MPa。  相似文献   

11.
王召栋 《山东化工》2011,40(4):8-10
采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体系[TiCl4/MgCl2-AlEt3],合成了聚1-丁烯与少量丙烯的釜内合金。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加入量、丙烯与1-丁烯共聚时间等肘催化活性和合金等规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该材料的最佳生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Ti/Bt值约为2.2×10^-5,Al/Ti为200左右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相对较高。升高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同样可以提高催化活性及增大合金中的丙烯单元含量。同时还对合金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2.
焦阳  施岩  于廷云 《工业催化》2009,17(7):36-38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水热处理后的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裂解制丙烯。比较了水热处理后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负载镧和未负载镧的催化裂化性能,并考察了镧的最佳负载量。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后负载镧提高了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和丙烯选择性,负载镧质量分数为8%时,催化裂化性能最佳。当反应温度550 ℃和空速4 h-1时,丙烯收率12.51%。  相似文献   

13.
陈尚东  兰丽艳  郭虹 《辽宁化工》2006,35(10):559-560,566
讨论了工业化生产中使用杂多兰催化剂的方法和产率,以及氢型离子交换树脂,固体超强酸也可作为此反应催化剂的效果,并与直接溶解在反应液中杂多兰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催化热裂解工艺机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催化热裂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及乙烯和丙烯形成的反应,乙烯和丙均可通过热裂解和催化裂解生成,讨论了影响乙烯,丙烯产率的因素:与USY和REY相比,使用ZSM-5催化剂能够提高乙烯,丙烯产率,磷改性ZRP-1经碱土金属改性后,可进一步提高乙烯和丙烯的产率,提高反应温度和降低剂油比,能够提高热裂解和催化裂解的比例,有利于乙烯产率的提高;增强蒸汽量能够减少焦炭产率,提高乙烯和丙烯产率。  相似文献   

15.
朱勇  徐伟  罗正鸿 《工业催化》2008,16(6):45-49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楔形树枝状结构的2,6-二[1-(4-(3,4,5-三(苄氧基)苄氧基)苯亚胺)乙基]吡啶化合物。用该化合物作为铁系丙烯聚合催化剂配体,制备出新型后过渡金属丙烯聚合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初步聚合评价。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铁系丙烯聚合催化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得到的聚丙烯数均分子量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The reaction of propylene 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to propylene carbonate was carried out using Mg-, Ni- and Mg-Ni-containing smectite catalyst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amounts of alkali atoms such as sodium, potassium and lithium. These catalysts are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for this reac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catalyst used. Particularly the amount of alkali atoms incorporated in the cataly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governing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 among those prepared in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a turnover number of 105 mmol/g for the propylene carbonate formation, which is the highest turnover number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so far (10 mmol/g) for the titl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7.
周朝晖 《山西化工》2005,25(4):67-69
介绍了长岭催化剂厂生产的提高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液化气及丙烯产率的专用新型催化剂CRMI-2在中石化股份公司安庆分公司炼油一部MIP催化裂化装置的试用过程。通过对比使用过程中两次标定数据与空白标定数据,对CRMI-2的试用结果进行了总结,长岭催化剂厂生产的专用新型催化剂CRMI-2能有效提高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的液化气及丙烯产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2O3/HZSM-5分子筛催化剂,并用于乙醇脱水与低聚制备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反应体系.在400~500℃范围内考察了HZSM-5的硅/铝比、氧化铁负载量、反应温度、催化剂氢气还原预处理对产物中烯烃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ZSM-5硅/铝比为140时,丙烯、丁烯收率最高;氧化铁负载能有效提高烯烃收率,当负载量为2.9%时丙烯收率最高,接近25%;反应初期升高温度可促进丙烯生成,但催化剂寿命缩短;氢气还原预处理能进一步促进乙烯、丙烯生成.  相似文献   

19.
催化精馏合成异丙苯过程催化剂装填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不同催化剂装填结构对催化精馏合成异丙苯过程的影响 ,在热态反应器中进行苯烃化催化精馏合成异丙苯的研究。反应器直径为 3 0mm ,高 2 0 0 0mm ,所用催化剂为 β改性沸石分子筛。操作压力0 .7MPa ,温度 43 0— 480K ,苯质量空速 4— 6h- 1 ,苯烯摩尔比 1.1— 2 .2 ,回流比 9— 2 0。催化剂装填结构由不锈钢填料与催化剂颗粒组成 ,三种装填结构的空隙率分别为 85 .1% ,81.6%和 79.4%。结果表明 ,对于异丙苯合成体系 ,装填结构对催化精馏的总体效果起决定性影响。在催化剂装填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异丙苯的选择性与丙烯的转化率均随催化剂装填结构空隙率的提高而提高。在优化条件下 ,异丙苯的选择性达97% ,丙烯转化率接近 10 0 %。催化剂装填结构对异丙苯选择性的影响比对丙烯转化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M.A.B. Siddiqui 《Fuel》2011,90(2):459-466
The catalytic cracking of vacuum gas oil ove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catalyst containing novel additives was investigated to enhance propylene yield. A conventional ZSM-5, mesoporous ZSM-5 (Meso-Z), TNU-9 and SSZ-33 zeolite were tested as additives to a commercial equilibrium USY FCC catalyst (E-Cat).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in a fixed-bed micro-activity test unit (MAT) at 520 °C and various catalyst/oil ratios. The cracking activity of all E-Cat/additives did not decrease by using these additives. The highest propylene yield of 12.2 wt.% was achieved over E-Cat/Meso-Z compared with 9.0 wt.% each over E-Cat/ZSM-5 and E-Cat/TNU-9, at similar gasoline yield penalty. The enhanced production of propylene over Meso-Z is attributed to its mesopores that suppressed secondary and hydrogen transfer reactions and offered easier transport and accessibility to active sites. The lower enhancement of propylene over the large-pore SSZ-33 additive was due to its high-hydrogen transfer activity. Gasoline quality was improved by the use of all additives, as octane rating increased by 7-12 numbers for all E-Cat/addi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