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1 问题起因 大官庄水利枢纽是沂沭河洪水东调的关键控制 工程,大官庄枢纽调蓄工程由分沂入沭水道和沭河 回水段、新沭河泄洪闸、人民胜利堰节制闸等组成。 由于分沂入沭水道和沭河回水段现状堤防局部堤段 为砂堤,堤基中下伏砾质中粗砂层,砾质中粗砂层 是主要的渗漏通道,现状  相似文献   

2.
《治淮》1994,(1)
大官庄枢纽工程是实现沂沭河洪水东调的关键工程之一,它是连接分沂入沭水道、新沭河和沭河的咽喉。枢纽位于临沂地区的临沭县大官庄附近,距临沂市约50公里,距临沭县城约21公里。大官庄枢纽工程由新沭河泄洪闸、人民胜利堰节制闸、枢纽电站、灌溉放水洞、沭河固沙坎和闸下护砌及工程管理设施组成。其中新沭河泄洪闸已于1975年建成,枢纽电站和沭河固沙坎属远期工程。本次建设内容为人民胜利堰节制闸、灌溉放水洞、闸下护砌等工程,已于去年11月10日开工,打响了东调南下工程的第一炮。  相似文献   

3.
大官庄水利枢纽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关键控制工程,是沭河、分沂入沭河道、新沭河、老沭河连接的咽喉,承接沭河来水和沂河部分洪水(分沂入沭河道调尾后),控制分泄入新沭河和老沭河。就近将沂沭河洪水东调入海,为扩大南四湖洪水出路创造条件。 大官庄工程于1993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历时两年,  相似文献   

4.
吴成志 《治淮》1992,(9):18-19
沂河、沭河发源于鲁南沂蒙山区,平行南流进入苏北,分别经骆马湖、新沂河、新沭河入黄海,是沂沭泗水系的两条骨干河道。历史上沂沭河洪涝频繁,灾害严重。建国后,经导沭整沂、沂沭河洪水东调等工程治理和面上的水利建设,先后在沭河中下游修筑了截断沭河的拦河大坝,开挖了沭河溢洪道和导沐经沙入海的新沭河,建起了控制沐水分流的人民胜利堰及新沭河泄洪闸;在沂河中下游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和邳苍分洪道,建起了控制沂河洪水东调、西泄的彭家道口分洪闸及江风口分洪闸;在多次培修沂沭河堤防的同时,在沂沭河上游建起了大型水库9座,中型水库26座,大中型水库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今阳 《治淮》2002,(9):20-22
一、缘由 彭家道口分洪闸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彭家道口村南分沂入沭河道的入口处,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刘家道口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南下的关键性工程。该闸建于1974年,已运行20多年,闸室共  相似文献   

6.
10月30日,大官庄水利枢纽工地上,新建的人民胜利堰节制闸和崭新的闸管所办公楼披红戴绿,彩旗飘扬;万紫千红的秋菊竞相开放,把这一工程装点得分外妖饶,大官庄枢纽工程的竣工典礼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题写了闸名。参加庆典的近300名代表和周围乡镇赶来观光的群众一致称赞,这是一项质量优、速度快、投资省的造福工程。 大官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山东省临沭县境内,是扩大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的关键控制工程,是沭河、分沂入沭水道、新沭河和老沭河相连的咽喉。该工程承接沭河和沂河的部分洪水,通过工程控制东调入海,提高了沂沭河下游的防洪能力,并为扩大南四湖洪水的出路创造  相似文献   

7.
徐连锋 《治淮》1998,(4):41-43
分沂入沭调尾拦河坝是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整个东调南下工程规划设想,统筹解决鲁南、苏北洪水出路的关键性工程之一。它位于山东省临沭县曹庄东南2.5km的沭河河道上,与大官庄闸相联,其主要作用是在汛期行洪时,从沂河向沭河分洪,以削减沂河下游的洪水压力,使洪水向东进入新  相似文献   

8.
刘郿县 《治淮》1995,(6):13-14
大官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山东省临沭县沭河末端,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关键性控制工程之一。枢纽工程由新沭河泄洪闸、人民胜利堰节制闸、电站和灌溉洞工程组成。新沭河泄洪闸于1977年5月竣工并投入运用,人民胜利堰节制闸和灌溉洞工程于1993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1995年11月建成竣工,远期枢纽电站与灌溉工程相结合。 一、确保度汛安全是建设期间安排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概况 彭家道口分洪闸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彭家道口村南分沂入沭河道的入口处,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刘家道口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南下的关键性工程。该闸建于1979年,已运行20多年,闸室共19孔,每孔净宽10m,闸室长13.5m,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门为钢质平面钢闸门,尺寸为10×7.5m(宽  相似文献   

10.
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是山东省综合治理沂沐泗水系“东调南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由分沂入沭扩大及调尾、新沭河扩大、兴建大官庄枢纽和刘道口枢纽、沂沐河回水段复堤护险、邳苍分洪道整治工程等组成,作用是通过开挖的河道、拦河闸坝等一系列工程措施,迫使沂沭河洪水顺势南下改向东流,经新沭河就近入海,腾出下游骆马湖和新沂河部分排蓄洪水的能力,接纳南四湖南下的洪水,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起因 大官庄水利枢纽调蓄工程由沐河和分沂入沭水道回水段、新沭河泄洪闸、人民胜利堰节制闸等组成。由于沭河回水段坐落于砾质中粗砂层上,为了减少渗漏损失,充分利用水资源,需采取截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临沂市河流综合治理情况1.沂沭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是治淮十九项骨干工程之一。2005年,东调续建工程开工建设,主要包括刘家道口枢纽,分沂入沭扩大,新沭河治理,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治理等4个单项工程,已全部完工,总投资约16.9亿元。东调工程的建成运行,对减轻沂沭河中、下游洪水压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鲁南苏北地区的洪涝灾害,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沂沭河洪水  相似文献   

13.
陈国静  张勇  王辉 《治淮》2001,(4):43-43
一、河系及主要水利工程概况 沂河、沭河是淮河流域跨苏鲁两省的重要行洪河道,均发源于鲁东南沂蒙山区,平行流人苏北地区。建国后,经导沭整沂、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建设和面上治理,在下游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沂河邳苍分洪道,建起了控制沂河洪水东调和西泄的彭家道口分洪闸、江风口分洪闸以及控制沭水向南、东分流的人民  相似文献   

14.
《治淮》1993,(7)
在改革浪潮席卷神州,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沂沭河管理处走过了十年战斗历程,迎来了它的第十个生日。沂河、沭河是纵贯临沂地区的两条大型山洪河道。由于地理、气候和河道自身的特点,历史上多次漫溢决口,给沿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全区人民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了大规模的“导沭整沂”和“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相继建成了人民胜利堰、  相似文献   

15.
1 工程概况 分沂入沭调尾拦河大坝位于临沭县后河口村北,属大官庄枢纽的组成部分,它是将分沂入沭水道由入老沭河改为入大官庄枢纽,调沂沭河洪水经新沭河东去入海的骨干工程。拦河坝全长1600m,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1.0m。近期蓄水位52.5m,一次蓄水量1500万m~3,总蓄水量4500万m~3;远期蓄水位55.0m,一次蓄水量5000万m~3,一年总蓄水量1.5亿m~3。  相似文献   

16.
刘世乾  王清安 《治淮》2000,(3):23-24
一、概述 新沭河泄洪闸是沂沭河大官庄枢纽主体工程之一,是控制分沂入沭、沭河洪水东调的关键工程。新沭河泄洪闸位于山东省临沭县大官庄村北新沐河入口处,1974年3月开工,1977年5月竣工。设计泄洪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共18孔,每孔净宽12米,闸总长241.5米;中墩宽1.5米,边墩为衡重式挡土墙,顶宽1米;机架桥位于交通桥上游,桥面高程63.5米,桥面宽4.8米;安装18台2×25吨卷扬式启闭机。  相似文献   

17.
周权  顾梅 《治淮》2008,(1):36-37
一、工程概况 新沭河泄洪闸位于山东省临沭县大官庄村北,与人民胜利堰节制闸等共同组成大官庄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74年,1977年5月竣工。作为沂沭河洪水东调入海的控制工程,新沭河泄洪闸自建成以来,在防洪除涝、蓄水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庆林 《治淮》1998,(6):30-31
新沭河西起大官庄北,沭河左岸,东至临洪口入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原沙河的基础上开挖的入海河道,也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入海的干道。新沭河共长80km,其中山东境内从大官庄到石梁河水库上长20km,石梁河水库区段长15km,江苏境内石梁河水库至临洪口长45km。 一、治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的治理是从新沭河开始的。1949年实施的“导沭整沂”工程,根据沂沭河水利工程总队编制的《导沭经沙入海工程全部计划初稿》,从临沭县大官庄起,导沭河洪水穿过马陵山入沙河,由临洪口入海。至1953年11月完成整个导沭工程,使沭河洪水  相似文献   

19.
刘培成 《治淮》2003,(5):3-4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成立于1983年4月,隶属水利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担负着山东境内沂沭河513.4公里河道、705.6公里堤防和江风口分洪闸、人民胜利堰节制闸、新沭河泄洪闸、彭道口分洪闸、黄庄穿涵等5座控制性工程的管理和运用。20年来,在淮委和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以及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治水思路,履行流域机构管理职能,紧紧围绕传统水利向现代  相似文献   

20.
分沂入沭水道彭道口闸是沂河洪水东调的重要控制工程。刘家道口节制闸2010年4月竣工以后,枢纽具备常年蓄水条件,改变了过去不分洪黄庄桥以上河道常年无水的状况。由于常年有水,生长环境有利,造成分沂入沭水道彭道口闸下至黄庄段约12 km河槽内生长有大量芦苇、蒲草等湿地植被,由于这些芦苇多年未被清理,生长愈发茂密,为河道行洪带来阻碍,加之多座跨河桥墩的阻水作用以及河道淤积影响,造成了分沂入沭水道行洪能力不能满足设计分洪流量要求。对彭道口闸分洪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