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化技术能够起到解除油层污染堵塞,对油层进行改造的作用,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施工规模小等独特的优点,所以国内外油气田都将其作为一项较重要的增产措施。本文通过对该区块地层堵塞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多元复合酸化解堵技术,并在该区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武丽丽 《山东化工》2014,(3):97-98,101
整装油藏是油气藏中的一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对进一步确定该类油藏的开发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整装油藏胜坨油田二区,针对该油田特高含水期存在的含水高、储层分布不均匀、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建立精细的数值模拟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低产低效井井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2007年底水驱共有产量小于2吨的低产低效井395口,这些井制约着油田开发后期的经济效益以及全油田产量的顺利完成。本文在油层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界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油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特征、动用程度,加强措施井选井选层方法研究,并通过补孔、压裂等增产措施挖潜油层剩余油,提高储层动用程度,达到了综合治理低产能恢复上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建华 《清洗世界》2004,20(7):24-28
针对濮城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地层污染堵塞严重的特点,采取了井下电脉冲处理油层新技术,通过25口油、水井的现场实践表明,此技术可以有效地解除地层堵塞.并且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水驱开发面临着可采储量少、储层动用程度高、综合含水高、剩余油分散等难题。为有效控制水驱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速度,每年均实施一定数量的采油井压裂措施。但由于目前水驱存在着重复压裂井比例大、压裂前含水逐年增高及压裂选井选层余地逐渐缩小、难度逐渐加大等诸多问题,导致压裂效果逐年变差。因此,必须不断拓宽压裂选井选层思路,增大压裂规模,在搞清水驱目前压裂现状及潜力的基础上,精细分析影响水驱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从而研究出一套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压裂的方法,指导水驱精细压裂,确保压裂井高效、长效。  相似文献   

6.
分析总结曙一区杜家台油层开发历程中方式转换试验效果影响因素,认为蒸汽吞吐方式难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而蒸汽驱、热水驱方式对于此类薄互层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潜力有限。综合研究认为注气复合吞吐、火烧油层方式在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最终采收率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先导试验现场展现出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7.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低效无效井井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井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后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调查研究低效无效井现状及成因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块、不同成因、不同层系、不同构造位置的低效无效井,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动态监测资料等,综合分析治理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改善低效无效井开发效果,达到综合治理低效无效井的目的,为喇嘛甸油田的持续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往各种测试项目之间的联合应用还不多、监测与调整挖潜结合的还不够紧密的问题,选取试验区块开展综合测试和综合挖潜研究。针对地下的复杂状况,将测井与试井、井点测试和井间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有机组合,搞清了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治理挖潜。  相似文献   

9.
英台老油田油藏类型为低幅度构造油藏,是天然能量开发的油田,1986年开发以来,通过油藏分层认识,不断提高开发水平,实现了长期的稳产高产。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综合含水的上升,油田剩余油越来越分散和复杂,并且从2002年开始,油田出现产量递减。为了持续保持油田较好的开发水平,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开发的良性循环,立足油田地质研究,并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多学科、多方位展开油藏分层认识工作,进行油藏地质特征的再认识,实现了开发水平的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油层认识程度的提高,开发技术政策的转变,提高采收率新技术的应用等都对油层的分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利用喇嘛甸油田密井网条件下积累的丰富的静态和动态资料,对各沉积单元进行沉积特征描述,确定砂体的沉积模式,同时对油层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制定油层分类的标准,判断油层类别,同时完成各类油层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孤东油田绕丝防砂井一段时间后绕丝筛管堵塞严重,采用拔绕丝处理方法作业费用高,占井时间长的问题,开展了绕丝脉冲解堵技术研究,通过研制射流解堵器进行旋转水射流,解除绕丝堵塞问题,从现场应用6口井看,见到了较好的提液增油解除堵塞的效果,该工艺的应用为孤东油田解除绕丝堵塞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以其技术简单、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成为当前国内外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目前,渤海SZ36-1油田储层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注聚驱效果。注聚井堵塞物类型复杂,包括无机杂质、沥青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因此,需要选择既能解除无机堵塞物,又能解除有机物堵塞物的解堵技术。本文介绍一种复合解堵工艺技术,该技术以高效解堵剂SA-PR作为主剂,通过与常规酸化的协同作用,使SA-PR释放出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可以解除地层中的有机堵塞物、微生物细菌及其代谢物等,而酸液对地层中无机堵塞物解除效果较好。该复合解堵工艺技术为SZ36-1油田的注聚井解堵增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为油田的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扶余油田经历前期二次开发调整,老油田资源接替不足,储采严重失衡,常规调整工作减小,产量大幅下滑,稳产形势严峻,同时主体注水开发区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但油藏条件好、资源总量大,进一步保持、改善其开发效果是油田稳产的基础。本文以主体注水开发区X3区块为试验区进行注水技术政策研究提高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挖潜剩余油难度加大。考虑到萨Ⅱ7-12油层仅基础井网开采,且注采井距大,砂体规模小,加密时未作为调整对象,油藏水驱控制程度低,决定对一次加密井网的萨Ⅱ7-12油层进行补孔,进一步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股份公司重点扶持项目,旨在通过在锦16兴隆台油层这一高效开发区块开展三次试验,为辽河油田持续稳产寻求技术支持,同时为其它油田开展"三次采油"提供借鉴经验。针对锦16块兴隆台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别零散,现有注采方式难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情况,为了保证"三次采油"试验效果,开展了以流动单元研究为基础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利用钻检查井、岩心分析、二次测井解释、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研究等方法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描述。在井网优化研究和合理井距研究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部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特高含水油田的概况,然后对油田特高含水期的特点进行详细地分析,最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6种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希望可以对从事油田开发的专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井壁取芯的岩芯观察描述、热解分析、气相色谱以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初步建立了水淹层解释、油层厚度划分、以及不同油层识别方法的辅助标准,为提高特高含水期各类储层的厚度划分精度、水淹层解释精度等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辅助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注聚合物对油田进行开发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聚合物固体颗粒将沉积在孔隙中,这些附着物将会干扰聚合物的继续注入。因此,我们研制了RES-2型聚合物解堵剂,并做了现场试验,到2003年7月底,共应用解堵剂12t,累计施工4井次,成功4井次,成功率100%。平均单井增注2400m^3,平均单井增注聚合物母液1300m^3,对应油井增油4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挤注解堵剂解堵后,平均降低注聚压力0.8MPa。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解堵工艺难以解决渤海S油田深部复杂堵塞.针对以聚合物胶团、重质油垢和无机垢为主的复合垢,开展了深部造缝+化学解堵相结合的液体体系实验研究.结果 表明:以造缝液黏度为目标,优选出造缝液主体配方0.35%HPG瓜胶,利于形成裂缝及裂缝扩展;优选出氧化物SOU作为解聚剂,重烃LP+重烃XY作为复合洗油体系,柠檬酸作为...  相似文献   

20.
石油是促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与工业生产中。现阶段,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与依赖日益加深。由于我国石油开采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年限,很多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高含水特征明显,导致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采出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