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水文化教育是推进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对群众进行水文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其了解我国水情及所在地水情,还可以营造节水、爱水、惜水的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水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山区城市河流面临洪水急涨急落、水量丰枯变化明显和亲水空间有限等问题,已成为城市河流治理中普遍面对的难点。本文提出山区城市河流近自然综合治理的可行模式。按照安全、自然、亲水和文明的理念,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强化洪水风险和应急管理能力,维持河道自然形态和枯水期基流量,加强点源和面源污染的拦截净化,保护河道生态多样性,塑造自然型水流和亲水景观,保留河道深潭浅滩结构,河道子槽以蜿蜒型水流和跌水为主,利用滩地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滨水空间,保护少数民族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以云南楚雄龙川江和重庆酉阳龙潭河为案例,分别探讨了现有城市拓展地区和新建城区的河流治理方案,对我国类似流域城市河流治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经济文化较发达,其木结构民居建筑中吸收了较多汉文化特点,并逐步形成自己浓厚的云南民族风格,是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技术的高峰,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新年伊始,岁序更新。云南电力从1910年建设石龙坝水电站至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石龙坝发电厂作为中国第1座水电站,云南电力事业由此萌生。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在云南鲜有几个行业能向水电一样,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不断探索新的技术高度,不断尝试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电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三峡》杂志是做水文化、山文化非常专心的一本杂志。云南是亚洲的水塔,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源头,水对于云南是一个符号意义的延伸。我希望《中国三峡》杂志在寻水之途中,去接近真相,无限地去靠近它。"——雷平阳  相似文献   

6.
阮品江  张林洪 《人民长江》2015,46(9):106-110
少数民族水库移民无形损失涉及众多领域 ,包括生产、生活、文化、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做好少数民族移民无形损失补偿工作,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少数民族移民搬迁前后的经济状况、心理和生理及文化生活等情况,并对无形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研究。结合少数民族移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迪庆藏区移民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特殊性,探讨该地区移民安置方式;提出了在国家发展现实中应理解民族和民族关系,注意民族特点,以及工程开发与移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少数民族移民安置工作的原则;分析了该地区移民安置方式,确定安置过程实行分散和集中两种安置方式。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远远超过了预期的各种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云南迪庆藏区移民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特殊性,探讨该地区移民安置方式;提出了在国家发展现实中应理解民族和民族关系,注意民族特点,以及工程开发与移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少数民族移民安置工作的原则;分析了该地区移民安置方式,确定安置过程实行分散和集中两种安置方式。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远远超过了预期的各种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9.
1概述云南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39.4万km2,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达96%,有世居民族25个,其中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云南境内  相似文献   

10.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具有淹没范围大、人口较多且少数民族比重大、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的特点。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四川、云南两省具体情况,提出了多渠道、多形式的移民安置方式,并拟定了生产安置标准。研究了耕地年产值的确定方法,比较了两省逐年补偿政策,探讨了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农村养老保障安置政策,以及生产安置标准下限等,可为其他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分析了云南农业用水现状以及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农业水价改革的对策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云南的农业水价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电资源总量的3/4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西南部地区,其中云、川、藏三省(自治区)就占60%,中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15.5%和9.9%[1].电站建设所在的偏远峡谷、少数民族与贫困落后地区如何变水电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水电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分析了水利枢纽建设前后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影响,得出了一定的规律,并对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区(简称"滇中区")地处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4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城市密集,耕地集中,光热充足,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但水资源匮乏且开发利用难度大.根据水系、地形并兼顾行政区划,将滇中区划分为112个水资源计算小区.对各小区规划水平年进行水资源一次平衡,说明以现状用水方式,规划水平年滇中区的缺水分布.在充分节水、当地水挖潜以及污水回用后,对滇中区进行二次平衡,分析滇中区的缺水分布及当地水的承载能力.为保障滇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二次平衡结果及缺水分布,论证规划区外调水的必要性,并确定需要从区外调水的区域.最终确定滇中区有31个受水小区,并由三次平衡确定需要从区外调水的水量.以上水资源规划方法,为滇中区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指明了方向,对其它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握新时期农业灌溉发展面临国家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气候变化导致热区扩大等机遇发展高原农业,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立体地形和气候差异、工农业生产与河道生态争水等问题,通过对云南省各水资源四级区套县的高原农业灌溉现状调查分析,研究了云南省农业高效节水减排与生态节水型灌区工程布局、分区农业灌溉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灌溉定额的分区管理、农业节水管养机制建设等重点领域。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云南省四大板块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滇中调水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和需水过程极不匹配.滇中地区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为了滇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滇中调水势在必行.滇中调水建设将对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昭通喀斯特区天然水水化学性质及地质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喀斯特区天然水水化学性质及其地质成因,采集9组河水样和27组裂隙水样,运用Piper三线图、阴阳离子比例法及饱和指数法,分析了昭通喀斯特区河水及裂隙水的水化学性质及主要地质因素。结果表明昭通河水与裂隙水中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67.3%和70.0%)与Ca2+(60.0%和72.1%);昭通81.6%天然水TH主要在75.0~300.0 mg/L之间。昭通天然水中含F-量(均值0.1 mg/L)远低于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值(1.0 mg/L)。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含水层中发育的裂隙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3和Ca·Mg-HCO3。含水层岩性控制着昭通裂隙水化学性质。昭通氟中毒区可在碳酸盐岩且岩性较为单一的含水层中找到优质水源。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开展小康水利规划研究,力争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下的小康水利。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由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源地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水管理、水利发展保障6大体系26项指标组成的云南省小康水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并利用构建的小康水利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11年水利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云南省小康水利现状水平为71分,距离实现小康水利还有一定差距。水管理能力得分仅为40.8分,为主要制约因素,这与云南省水利发展现状基本相符,现状评估结果可为云南省小康水利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滇中调水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发达的地区.然而,由于处于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的分水岭上,源短流小,加上本身处于云南省降雨低值区,滇中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缺水已严重影响了滇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河湖的生态环境.从金沙江调水到滇中地区是保证滇中地区乃至全云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介绍了滇中地区的社会经济、水资源状况,滇中调水工程规划过程和主要规划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