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5,(19)
朝鲜族服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服饰形态,在不同时期不断继承与发扬,伴随着朝鲜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了朝鲜族服饰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阐述了朝鲜族服饰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中国是拥有民族最多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正是有着这些民族文化的互相融合,才营造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体系。这其中朝鲜族是一个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比较独特的民族,我国对于朝鲜族语言及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重视,朝鲜族语言与文化的有效发展与传承,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帮助我国各民族团结发展,对于朝鲜族语言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成功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3.
朝鲜族红旗村位于吉林延边安图县,红旗村居民自1985年迁居至现村址,很好地保留了朝鲜族的民族风俗,村内布局规整,环境清秀,被称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村中民居空间形态,室内设施基本保留了朝鲜族民居的传统,是研究朝鲜族民居的很好案例。本文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出发,从村落规划布局到民居形式、室内设施,对朝鲜族红旗村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红旗村位于吉林延边安图县,红旗村居民自 1985 年迁居至现村址,很好地保留了朝鲜族的民族风俗,村内布局规整,环境清秀,被称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村中民居空间形态,室内设施基本保留了朝鲜族民居的传统,是研究朝鲜族民居的很好案例。本文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出发,从村落规划布局到民居形式、室内设施,对朝鲜族红旗村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5.
下露河朝鲜族住居是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经验长期积累的物质化形态,其聚落形态、空间类型、营建技术、建筑风貌顺应环境而独具特色,蕴含着当地的自然与文化基因。文章以下露河朝鲜族住居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切入,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类型提取及对比分析,探寻下露河朝鲜族住居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渊源,解析其聚落与建筑形态特征,发现其代际演绎规律,并提出住居建设的文化传承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日学  郝吉 《四川建材》2016,(4):99-100
朝鲜族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民俗文化有序传承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和乡镇人口大量流失,其传统村落慢慢被人忽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与时俱进,使建筑文化在内的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埋没、同化,不同程度阻碍了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延续。本文通过对朝鲜族传统民居的走访调研,分析受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影响的建筑文化特色,总结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平面形态、屋顶和立面形式、色彩搭配以及地理环境特征等构成要素,明确阐述保护及继承朝鲜族传统民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中国古典文化渊源流长,中国古典舞蹈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世界舞蹈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古典舞蹈无处不透露着"气韵"之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运用一种与世界其他舞种所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其独特魅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中国古典舞中如何表现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朝鲜族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时间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文化,同时在语言、艺术、服装、饮食生活等方面还保留着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特性。这样的文化特性影响着朝鲜族的居住文化,也反映在朝鲜族住宅的空间特性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4)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省,是朝鲜族、满族和汉族聚居地区,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文章主要通过对绘画特点的分析,表现牡丹江地域的特色文化,进而围绕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
在基础教育中,舞蹈这门学科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气质。舞蹈基本功作为舞蹈的基础,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让自己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越来越好。基本功可以修正学生的舞姿,增强他们的学习舞蹈的能力,最终成为一名扎实的舞者。基本功训练在舞蹈专业中的地位是由舞蹈自身的特殊属性决定的,是每一个舞者的必修课。基本功是一个学生舞者学习和发展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的学生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才能保障他们舞蹈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舞蹈基本功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对于舞蹈基本功教学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希望对于一些高校舞蹈教育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