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川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具备修建趾板建在深厚覆盖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条件,其关键技术问题就是搞清坝基覆盖层的构造,开展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文中通过类比国内外趾板建在深厚覆盖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分析和研究金川项目采用趾板建在深厚覆盖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面板堆石坝的坝型由堆石体和防渗体组成,其中堆石体从上游向下游依次由垫层区、过渡区、主堆区和次堆区组成;防渗体由钢筋混凝土面板、趾板、趾板地基的防渗帷幕、周边缝和面板间的接缝止水组成.文章阐述了对面板堆石坝施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覆盖层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于深覆盖层上的梅溪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断面为试验断面,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趾板长度方案下防渗墙和面板的应力变形特性,探讨了趾板长度对防渗墙和面板应力变形性状的影响,提出了最优趾板长度范围,通过研究,揭示了防渗墙和面板的应力变形规律,为覆盖层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泽平  陆希  翟迎春  严祖文  姬阳  徐耀 《水利学报》2022,53(12):1397-1409
为深入了解河谷地形因素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采用一个典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岸坡坡度与河床宽度等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并在总结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改善峡谷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特性的工程措施。研究成果表明:河谷地形对大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岸坡对坝体和面板的约束及顶托作用,这种作用随大坝长高比的增加而减弱。对于修建于狭窄河谷中的面板坝,其堆石体位移梯度和面板的压应力数值相对较大。工程上可采取提高堆石体压实密度,设置岸坡增模堆石区,以及合理确定面板浇筑时机和设置可吸收变形的面板纵缝填充材料等措施,以控制坝体变形并改善面板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高达111.3m的金造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优化设计经验,主要包括:坝轴线和趾板“x”线优化选择,在河谷相对狭窄处布置堆石区,节省填筑方量,在两岸上游侧冲沟附近布置趾板,节省趾板开挖方量;通过坝体三维有限元应力及变形分析研究,指导大坝地基处理坝体原位观测设计及坝体断面优化,节省工程投资和缩短工期。经检测,应力和位移满足要求,表明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我省近几年来采用较多的一种坝型。它是由混凝土面板和堆石体组成。堆石体填筑一般分为4个区,Ⅰ区为垫层区,Ⅱ区为过渡区,Ⅲ区为主堆石区,主堆石区是垫层、过渡层的支承体,即堆石坝的主体,Ⅳ区为下游堆石区。混凝土面板倚靠在堆石体上。堆石体的沉降、位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所以设计者对大坝堆石体各区的孔隙率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控制填筑质量。  相似文献   

7.
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成山  陈曦  黄露剑 《人民黄河》2013,35(6):107-10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堆石体,堆石体的应力变形程度是影响工程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对某水库面板堆石坝采用大型计算软件ADINA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计算了竣工期坝体的3个典型断面的应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坝体的应力、位移分布规律较好,变形值都在允许范围内;断层只对坝基的应力分布形态有影响,对坝体的应力、变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堆石坝混凝土面板温度应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继乐  王忠 《吉林水利》2005,(10):26-30
本文结合新疆吉林台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方案,应用能模拟堆石体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寒冷地区的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在面板与垫层以及面板与趾板之间不设置接触单元和设置接触单元的两种计算方案的比较,探讨接触单元在混凝土面板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应用.计算研究表明,在冬天寒流侵袭时,面板中下部将出现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拉应力值;设置文中所述的接触单元是可行的,这样更能模拟面板的实际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9.
该文选取厦门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上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立坝体和坝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非线性静力有限元分析,研究竣工期和运行期坝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在静力分析基础上,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研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堆石体的地震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厦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位移分布和地震反应永久变形分布规律性较好,应力分布合理,未发现有特殊不利的性态,设计方案合理,静动力工作特性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庆市金佛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初步设计方案,通过静力平面应力变形分析计算,分析了坝体在竣工期、蓄水期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重点研究了主堆石孔隙率、次堆石材料对面板和趾板的应力变形、周边缝变位等的影响,为选取主堆石孔隙率、次堆石区筑坝材料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主堆石孔隙率采用20.1%和19.1%均可行,次堆石筑坝材料采用弱风化带粉砂岩∶页岩=7∶3和弱风化带粉砂岩∶页岩=5∶5均是可行的。但是相对于其他方案,采用主堆石孔隙率为20.1%,次堆石筑坝材料为弱风化带粉砂岩∶页岩=7∶3的方案,坝体、面板、趾板的应力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11.
来沙系数以S/Q表示,因为相同的流量流速可能不同,而流速是影响输沙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来沙系数缺乏最基本的物理意义,是一个纯粹的经验指标;不少人认为黄河下游的临界来沙系数在0.012左右,没有考虑滩槽冲淤性质的差别和上下河段河型的不同;就黄河泥沙而言,含沙量越大,泥沙浓度在垂线上越均匀,越容易输送;黄河下游窄深河槽洪水期具有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在实测资料范围内不存在临界来沙系数;不受来沙系数的限制,利用洪水集中排沙是解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税收筹划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从折旧筹划、费用筹划和存货筹划3个方面阐述了税收筹划的措施,从而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4.
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扫行到2002年2月底。2002年2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司、建设部勘察设计司联合发出《关于征求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工作方案意见的函》。经反复修订,《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定》、《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将于2002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新收费标准在定价方式、收费模式、收费基数、行业划分、收费水平等方面与原标准有所不同,在应用中需对专业调整系数、浮动幅度、收费基价等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已有工程经验或解决方案,提出了水泵水轮机水轮机工况空载稳定性、水泵工况高扬程区稳定性和导叶小开度振动在水力研发和试验阶段的初步判断方法,并探讨了预防不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大柳树工程是目前黄河上游惟一可建高坝大库但至今尚未被建的关键性工程,该工程具有显著的结合利用效益,开发条件十分优越,根据近年黄河下游出现的频敏断流新情况,需对 的任务和作用进行重新评价和调整。它对开发我国大西北地区经济具有巨大意义,应尽早列项开发,从枢纽的性质及建成后的调度管理出发,该工程应列入水利项目。  相似文献   

17.
雷萍  朱佳 《给水排水》2012,38(5):129-132
针对某条流经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河流的重度污染现状,在多个断面布点,对干流和支流水质进行了全面监测,以追踪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成因.结果显示,该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水质有所好转,COD从321 mg/L下降至100~135 mg/L,BOD5从226 mg/L下降至27~36 mg/L,悬浮物从159 mg/L下降至15~30 mg/L,总磷从8.91 mg/L下降至3~4 mg/L.位于河流上游的污水处理厂在水质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OD整体去除率达到77.6%,但不能根本改善河流的污染现状.4条支流污染严重,是造成干流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COD均在230 mg/L以上,最高达到512mg/L,BOD5最高达295 mg/L.对支流D实行重点监测,发现氨氮和总氮规律性升高,镍、锰、铜、锌、铬等重金属多次检出,铅的检出率高达77.1%.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吹填重塑土含水率与强度的关系,推导了吹填土下沉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吹填土工程高程、强度2大控制指标的估算与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基于资料的局限性,仅对吹填土下沉量计算进行了应用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经历,对水工建筑物外观缺陷成因进行客观分析,指出水工建筑物外观缺陷是由建设单位、运行管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方面造成的,对此提出改进和防治建议,以供水利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is work intends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the cyanotoxins microcystin-LR (MC-LR) and anatoxin-a (ATX-a) on a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150 Da molar mass cut-off and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5-6 in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ions), in particular, to understand the toxins' adsorption behaviour with the solution chemistry, namely with the background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the water pH and the co-existence of MC-LR and ATX-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C-LR adsorption increases with the water recovery due to MC-LR feed concentration increase. MC-LR adsorption is governed b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membrane and the negatively charged MC-LR molecules, and between the MC-LR molecules. The increase of hydrophilic, positively charged low molar mass NOM and of hydrophobic, negatively charged high molar mass NOM does not impact MC-LR adsorption at pH 8. ATX-a adsorption onto the membrane is governed by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s with the membrane and NOM molecules. Background NOM minimises the ATX-a adsorption at pH 7 and enhances it at pH 4, i.e. NOM seems to act as a carrier for ATX-a adsorption onto the membrane. When ATX-a and MC-LR co-exist, adsorption is higher for ATX-a than for MC-LR at pH 4 and 7, and is higher at pH 4 for both cyanotoxins, consistent with the NOM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