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城市供水方案多属性、多指标的特点,采用熵权法结合TOPSIS模型,通过计算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间的距离,建立了城市供水方案优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城市供水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可靠,为城市供水方案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供水方案多属性,多指标的特点,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结合灰色关联理论,通过计算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间的优属度,建立了城市供水方案优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郑州市引黄供水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可靠,为城市供水方案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玉林市城市供水方案为例,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城市供水方案评价的8个特征指标,包括97%保证率可供水量、水质、输水距离、工程投资规模等4个定量指标和工程地形复杂程度、水源保护的难易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水源污染风险4个定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Delph i)将定性指标量化,并将量化后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藕合,应用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模型,从4个方案当中优选出最佳供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城市供水方案选择多属性复杂决策难题,以郑州市龙湖引黄供水工程为例,提出利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进行方案优选。通过与其他优选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当VIKOR法中的决策系数分别取0.2,0.5,0.8时,得到的最优供水方案与改进密切值法所得的结论相同,且与实际工程实施方案一致。特别是当决策系数为0.8时,VIKOR法与改进密切值法得到的方案排序结果一致性达到83.3%,表明将VIKOR法运用到城市供水方案优选中是切实可行的。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结果稳定、分辨率高等特点,在水利工程方案的优选与评价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城市引黄供水方案综合评价与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运筹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定性指标的量化和评价指标间权重的确定;利用灰色关联决策理论进行了城市引黄供水模式优选的计算,从而提出了城市引黄供水工程方案优选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城市引黄供水工程方案优选的最终决策提供了较为客观的选择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供水方案优选的多目标决策问题,采用密切值法构造评价模型。考虑到传统密切值法使用欧氏距离法的局限和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客观赋权,建立了改进密切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引黄供水方案的综合评价优选中,结果表明,该模型概念明确,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靠,可用于供水方案的优选。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优选城市供水方案,构建新型蜂群算法(NBCA)-投影寻踪(PP)优选模型,以郑州市引黄供水方案优选为例进行实例研究。选取4个典型测试函数对NBCA进行仿真验证,并与人工蜂群(ABC)算法、蜜蜂算法(BA)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实例优选数据构建方案优选投影目标函数,利用NBCA、ABC、BA、PSO算法优化该目标函数,并比较优化结果。构建NBCA-PP模型对实例供水方案进行优选,优选结果与模糊集对分析模型、熵权TOPSIS模型、灰色关联决策模型的优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BCA寻优效果均优于ABC、BA、PSO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NBCA-PP模型对实例优选结果与熵权TOPSIS模型的优选结果相同,与模糊集对分析模型、灰色关联决策模型的优选结果略有差异。NBCA-PP模型及方法用于城市供水方案优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钦州市城区与周边水源的供需关系。对潜在供水水源进行了论证,提出最佳供水水源选择和水资源配置方案,解决城区供水能力不足、供水水源单一等问题,使得钦州市城区形成多水源供水格局,增强城区供水抵抗风险能力,提高城区供水保障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汕尾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8年)中规划的陆丰城区供水水源方案适应性进行分析,从水质、水量、水库功能、建设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对陆丰境内潜在的供水水源进行比选,合理确定了陆丰城区的新供水水源方案,规划陆丰城区供水水源方案为保持螺河为主水源不变,原规划箖投围水库和三溪水水库为陆丰城区的第二、第三水源调整为巷口水库为第二供水水源、龙潭水库为应急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10.
当前辽宁省本溪市城市取水水源单一,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应急供水,亟需建设备用水源。文章结合区域取用水情况,预测本溪市城市备用水量规模,拟定5个备用水源方案,从水量、水质、工程建设、水源存在污染源、水源保护区划定、影响城市总体发展、与城市供水水源分布在同一河流沿线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确定可行的备用水源方案,为制定城市供水安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用水保证率和城市品位,文章以辽阳市为例进行城市供水方案的优选研究。在详细分析了影响供水方案选择因素的基础构建了综合优选指标体系和模糊物元模型,然后对各方案的贴近度利用欧氏贴近度理论进行计算分析并优选出有利于促进辽阳市供水可持续发展和人水和谐的方案。研究表明:模糊物元模型能较好的处理城市供水方案优选问题并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可为城市供水方案优选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管理制度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原城市群水资源系统现状,考虑系统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引水和大型水库跨城市供水的特点,针对供水和需水结构两方面设置12个水资源调控方案。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水资源调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综合优选模型对不同方案水资源调控效果进行评价和优选。结果表明:采用黄河干流+南水北调+大型水库联合供水方案以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加40%的需水方案组合的调控措施,对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水资源调控效果比较明显,即在基本供水方案的基础上,突破黄河干流、南水北调、大型水库等原分水指标限制,统一调配共用水源的水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取得较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密市城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密市城区供水系统脆弱、供水水源短缺、供水保障率低,严重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关系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针对新密市城区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城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架构"地表水、地下水、矿坑水、污水、雨水"多水源并举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并针对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资金、政策法规、组织和管理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以构建新密市城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宽甸县城区应急供水工程为例,分析了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规模,提出了LDP水源与BY水库联合供水的方案,并通过比选分析法确定了最优供水能力,即远期最大供水规模确定为6.25万m3/d,其中LDP和BY水库联合供水能力采用4.15万m3/d,自备水源2.1万m3/d。该方案能够在保证城区供水需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BY水库供水潜能,达到满足城市供水和降低水库供水破坏深度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细致的方案优选,确定利用太河水库总干渠远距离直接供水方案,有效解决了农业供水与城市供水的矛盾,避免了新建调蓄水库带来的征迁难题,加快了多水源保证区域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进程,为北方缺水地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总结滁州市城区供水水源现状和供水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滁州市城区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滁州市城市发展要求,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滁州市城市供水水源发展建议,可为当地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多水源供水调度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问题,将基于可信性理论的模糊规划与区间规划融入两阶段随机规划框架中,构建了基于可信性约束的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的城市供水调度优化模型。该模型用区间数、随机变量和模糊参数等形式,有效表征了系统目标函数和约束中存在的多态不确定性,模拟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城市供水调度过程,并对随机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追索。通过模型运算,得到不同可信度水平下的稳定区间解,可为城市供水管理者提供不同情景下的决策方案,帮助其规避供水缺水风险。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政和县城区供水取水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宝岭水电站取水的4种方案并进行比选,最终选择在宝岭水电站蝶阀前压力管道设置支管取水作为城区供水水源,可供类似的中高水头电站取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邵阳市城市供水水源单一,水量的水质均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经常发生供水告急的现象,不能应对突发性的水源污染事件。寻找安全可靠的供水水源,对确保邵阳市城区供水安全,构建符合邵阳实际的供水保障体系,切实提高邵阳市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邵阳市城市安全供水水源进行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水源调度系统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将二阶段随机规划与区间规划相结合,构建关于多水源调度系统的区间二阶段随机规划模型。该模型用概率密度函数和区间参数等形式,有效表征系统目标函数和约束中存在的复杂不确定性,模拟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多水源调度过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以区间形式给出的优化结果,并将模型应用于某城市供水系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的进行多水源、多用水部门的优化配置,为决策部门提供合理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