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介质粒度对Falcon离心分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Falcon重介离心分选的脱硫降灰效果,在分析介质性质的基础上,研究了介质粒度对Falcon重介离心分选产品粒度组成、灰分、硫分、可燃体回收率及脱硫效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各产品可燃体回收率与脱硫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Falcon重介离心分选对+0.500 mm和-0.045 mm煤样脱硫降灰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分选过程中高密度小颗粒和低密度大颗粒容易发生错配,影响分选效果;而0.125~0.074 mm脱硫效果最好,说明0.125~0.074 mm中黄铁矿硫的解离程度相对其他粒级要高,硫分容易脱除。1号介质粒度分布比较均匀,2号介质粒度较细,形成的悬浮液也较稳定,因此可燃体回收率相同时,2号介质Falcon离心分选的脱硫效率要高于1号介质,分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吕梁某选煤厂粗煤泥为研究对象,探究螺旋分选机结构差异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分别改变螺旋圈数、螺距和螺旋直径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料粒度的减小,精煤灰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燃体回收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螺旋圈数的增加使得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略微有变大的趋势,但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之间,在这个范围内,精煤灰分基本保持在10%以下,可燃体回收率可达60%以上。最佳入料粒度范围随螺距的增大有着变小的趋势,当螺距小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2~0.5 mm;当螺距大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1~0.25 mm。直径的变化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不大,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螺旋分选机的结构改变入料粒度范围来强化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炼焦煤选煤厂生产实际,综合分析了浮选入料和浮选尾煤的性质,发现浮选入料中有部分大于0.5 mm粒级的低灰分颗粒混入,尾煤中含有较多低灰细粒煤可以回收;利用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模拟的方法对浮选尾煤再选结果进行了研究模拟,得出在矿浆浓度为60 g/L,叶轮转速1 800 r/min,充气量为100 m~3/(m~2·min)时,尾煤再选可燃体回收率可达到79.93%;在影响可燃体回收率的因素中,矿浆浓度>叶轮转速>充气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KHD充气式浮选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工艺技术指标,在新巨龙公司选煤厂的应用实践表明,此浮选机对低浓度、大流量的浮选入料有着较好的分选效果,小于0.5 mm各粒级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5.
陈强 《洁净煤技术》2012,(2):10-12,22
针对高灰氧化煤存在的细粒级含量大、灰分高、难浮选等问题,研究了浮选机、浮选柱对高灰氧化煤浮选效果的影响,考察了脂肪醇(乙醇和丁醇)对氧化煤的去氧化作用。浮选机试验表明:经促进剂处理后,煤样浮选效果明显改善,与空白试验相比,丁醇处理后煤样的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12.99%,精煤灰分降低了16.63%;丁醇改善氧化煤浮选效果的能力要强于乙醇,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1.30%~11.43%,精煤灰分降低了0.21%~1.46%。浮选柱试验表明:丁醇对高灰氧化煤的浮选柱分选效果较乙醇好,在循环泵压力为0.16 MPa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可燃体回收率为38.55%,精煤灰分为19.49%,比相同药剂条件下浮选机试验的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6.26%,精煤灰分降低了3.32%。因此,经脂肪醇预处理后,煤泥浮选效果明显提高,且浮选柱的分选效果要好于浮选机。  相似文献   

6.
采用Ф25 mm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对煤泥进行预先脱泥,通过顺序评价试验对旋流器脱泥前后煤泥进行可浮性评定。结果表明:煤泥脱泥前,当精煤灰分定为12%时,精煤产率为13.68%,可燃体回收率为17.94%,可浮性为极难选;经过Ф25 mm水力旋流器脱泥后,底流合格精煤产率为36.47%,可燃体回收率为42.44%,可浮性为难选。顺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各产品灰分均减小,说明旋流器预先脱泥对后续浮选有效,煤泥可浮性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絮凝在煤炭分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璋 《洁净煤技术》1998,4(1):21-23
介绍了选择性絮凝分选原理和选择性絮凝在煤炭分选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法既可对极细粒煤泥进行分选,又可制备洁净燃料,还可脱除单体解离的微细粒黄铁矿。用选择性絮凝对极细粒煤泥分选后,可得灰分12%~13%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在90%以上;两产品灰分差为50%左右。制备洁净燃料时精煤灰分可小于3%,可燃体回收和产率均在90%左右,最高值分别为95.88%和94%。脱硫时,黄铁矿硫可从5.69%降到0.5%以下,而且脱硫的同时可以脱灰,灰分可由12.3%降至3%以下。  相似文献   

8.
贵州某硫铁矿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浮选工艺分选贵州某硫铁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9.44%,捕收剂GY用量为380g/t,2#油用量为150g/t的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闭路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硫分质量分数为45.36%、回收率为80.55%的硫精矿,尾矿中硫分质量分数仅为2.96%、损失率为19.45%。  相似文献   

9.
针对亲水煤泥的表面性质,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油酸钠、辛醇几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促进剂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钠效果最好,当其用量为350 g/t时,浮选完善度可达到13%;对煤泥采用重选—浮选联合分选试验表明,该流程可实现煤泥的高效回收,总精矿产率为53.75%,灰分为23.06%,可燃体回收率达到54.07%。  相似文献   

10.
煤气化细渣是煤炭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主要通过填埋方式处理,但由于其含碳量较高,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碳灰分离是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以榆林地区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浮选方法进行脱碳试验,在基本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浮选条件及工艺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当柴油用量14 kg/t、仲辛醇用量14 kg/t时,经一次分选,精矿产品灰分为37.88%,尾矿产品灰分为51.65%,可燃体回收率51.99%;采用一粗一精一扫浮选工艺流程,粗选柴油用量14 kg/t、扫选柴油用量7 kg/t时,可得精矿灰分18.87%、产率20.30%的产品,最终计算精矿产率为41.76%,灰分27.92%,可燃体回收率55.08%。通过一粗一精一扫浮选工艺流程,该煤气化细渣中的碳灰得到较好的分选分离,但整体浮选药剂消耗过高,且粗选过程细粒物料更易上浮成为精矿产品,扫选过程继续添加药剂后才能使粗颗粒物料有效上浮,导致出现扫选精矿比精选精矿灰分更低的现象。对该煤气化细渣样品进行表面形貌、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分析以及小浮沉试验,表明样品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易吸附大量药剂,导致浮选药剂消耗过大,经济性差。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某硫铁矿矿石性质进行详细研究后,尝试采用重选方法分选该矿石,结果精矿回收率为76.21%,硫精矿品位为36.01%。同时采用1粗2扫1精闭路浮选流程分选该矿石,得到的硫精矿品位为40.95%,回收率为96.55%。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为该硫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准东煤储量丰富,钠含量高。以高钠准东煤为燃料,CO_2为气化介质,铁矿石为载氧体,基于鼓泡流化床反应器开展准东煤化学链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煤粒径、温度、流化风速和煤焦粒径对煤及煤焦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逃逸规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煤中矿物质对煤焦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于鼓泡流化床实施的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由于煤颗粒和载氧体床料流化特性差异大,存在离析现象;离析影响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挥发分和焦炭的转化;较高流化风速可显著增强载氧体与煤/焦炭颗粒的混合,有效改善离析对可燃气体转化的影响,降低可燃气体逃逸,并加快焦炭气化速率;煤焦中的矿物质能够维持煤焦较快的气化速率。  相似文献   

13.
殷上轶  宋涛 《化工学报》2018,69(9):3954-3964
我国准东煤储量丰富,钠含量高。以高钠准东煤为燃料,CO2为气化介质,铁矿石为载氧体,基于鼓泡流化床反应器开展准东煤化学链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煤粒径、温度、流化风速和煤焦粒径对煤及煤焦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逃逸规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煤中矿物质对煤焦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于鼓泡流化床实施的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由于煤颗粒和载氧体床料流化特性差异大,存在离析现象;离析影响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挥发分和焦炭的转化;较高流化风速可显著增强载氧体与煤/焦炭颗粒的混合,有效改善离析对可燃气体转化的影响,降低可燃气体逃逸,并加快焦炭气化速率;煤焦中的矿物质能够维持煤焦较快的气化速率。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振动流化床的结构及作用机理。对6~3,3~1 mm褐煤分别进行了浮沉实验,说明当分选密度为1.7 kg/L时,褐煤属中等可选煤。在振动强度大于1的情况下,利用振动流化床模型机对6~3 mm和3~1 mm褐煤分别进行分选实验,研究流化气速、振动强度、床层高度、煤炭水分等对褐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化数N为0.3,振动强度为1.5时,褐煤分选效果最好。从上至下将床层按体积分数7∶3的比例分为精煤和矸石时,可能偏差E值分别为0.202(6~3 mm)和0.225(3~1 mm)。随着外水含量的增加,褐煤分选效果逐渐变差,当外水含量分别小于4.5%(6~3 mm)和2.0%(3~1 mm)时对褐煤分选几乎没有影响。当床层高度低于70 mm时,床层高度对褐煤分选影响甚微,当床层高度高于70 mm时,褐煤分选效果急剧变差,床层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分选效果与处理量2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华恒选煤厂选煤方式单一、煤泥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筛分试验、标准分步释放试验和煤泥浮选试验验证煤泥浮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泥中+0.5 mm产率较低,为0.18%,-0.25 mm产率为99.23%,符合煤泥浮选入料粒度要求;轻柴油和GF质量比9∶1,药剂用量为100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精煤产率为46.28%,精煤灰分为11.76%,可燃体回收率最高为73.99%,煤泥浮选可行。结合选煤厂实际情况分析了煤泥浮选的必要性,预测了增设煤泥浮选的经济效益,说明增设煤泥浮选系统在施工空间和工艺布置方面完全可行,增设煤泥浮选系统可优化选煤工艺,适应市场变化。浮选精煤可与精煤掺配销售,保持精煤水分稳定,减少因水分损失带来的亏吨现象,减少煤泥积压,缓解企业压力,增加销售收入1530.9万元/a。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硫煤的浮选脱硫效率,以新峪选煤厂高硫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硫煤的粒度组成及硫形态分布,研究煤浆质量浓度、捕收剂、起泡剂和抑制剂种类及用量对高硫煤浮选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峪选煤厂煤泥硫分高达3.57%,属于高硫煤,黄铁矿硫含量较高为2.18%,可通过物理分选方法脱除。当煤浆质量浓度为80 g/L,纳尔科油用量为200 g/t,仲辛醇用量为100 g/t,巯基乙酸用量为400 g/t时,高硫煤浮选效果最好,精煤硫分为2.35%,可燃体回收率为69.23%,脱硫效率最高为24.76%。  相似文献   

17.
某复杂低品位硫铁矿矿石性质复杂,结构构造多样,硫、铁矿物主要赋存在黄铁矿、磁铁矿和磁黄铁矿中,分选难度较大,为合理开发该矿产资源,本文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先浮硫—尾矿磁选收铁"工艺,在原矿含硫13.62%、含铁21.52%的基础上,闭路试验可获得含硫41.35%、硫回收率83.37%的硫精矿,含铁64.86%、铁回收率76.35%的铁精矿,试验指标良好,硫、铁矿物得到了较好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南地区有代表性的煤矸石样品进行破碎分级及浮沉试验,确定25 mm为最佳破碎粒级;根据浮沉试验数据,预测当分选密度大于2.78 g/cm~3时,理论上可以获得硫品位在30%以上的硫铁矿。  相似文献   

19.
炼焦煤中煤磨矿解离再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某炼焦煤选煤厂中煤产品进行磨矿解离,考察了不同磨矿时间下煤样的细度,并对不同细粒级含量的中煤样进行了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磨矿解离后能有效分选出中煤中的可燃体成分,全厂总精煤产率可提高6.98%。  相似文献   

20.
王娜娜  李萍  司慧  齐敬一 《化工进展》2019,38(10):4780-4785
设计制造了一套生物质热裂解用双仓式气力输送喂料装置,研究流化气速、喷动气速、有效喷射距离(s=50mm、100mm、150mm、200mm)、输料管内径(d 1=21mm、24mm、29mm)和生物质颗粒粒径对进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料率随着流化流速、喷动气速、输料管内径、生物质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有效喷射距离为100mm时,进料率最高。固气比随着流化气或喷动气速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流化气和喷动气的共同作用下,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固气比一直在降低。为了描述进料率与喷动气速、流化气速、有效喷射距离、输料管内径以及生物质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了额外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试验值和预测值误差在±10.2%以内,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可以利用该模型预测喂料器的进料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