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以减少多重变换器运行所产生的损耗、谐波电流,同时能够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所以现在已成为当今微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笔者将从电压等级、接地方式、母线结构和网络拓扑等角度,探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规划设计,以供有意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超导磁储能系统可以长期、高效、无损地存储电能,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在微电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对超导磁储能系统基本原理进行详细梳理,其次对超导磁储能系统在微电网领域中解决微电源随机问题、短路故障问题、并网/孤岛模式切换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从大容量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混合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体研究的新方向三个方面对未来超导磁储能系统在微电网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直流配电网可兼容各种分布式发电和直流负荷继续,采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研究了逆变器继电保护的同步问题,探讨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缺乏保护极端稳定继电器的技术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交流混合配电网开发,有助于了解国内外混合直流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流微电网中新能源不稳定输出导致的微网功率不平衡和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由光伏发电系统、混合储能系统和交流市电构成的直流微电网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流微电网能量控制策略,根据母线电压值将系统分为4种工作模式、7个运行区间,系统的运行方式可以自动判断和自由切换。该微电网中的混合能源管理系统含有2个互补型储能元件——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其以特殊的供应逻辑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这种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毛俊华 《机电信息》2014,(30):27-27
基于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其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新要求,使其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系统故障,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微电网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微电网与大电网的联合应用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稳定的电压、频率是微电网推广应用的基础,也是实现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发展的前提,现首先对微电网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后探讨了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最后以分层控制策略为例开展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控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2533型(DC/AC型)数字式功率仪,是继1986年3月公布的2533(AC型)之后,研制成功的第二代功率测量仪。由于在AC型已经具备的测量电压、电流、有效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平均电流及功率和等功能的基础上,追加了可供用户选择的频率测量、积算以及藉助GP-IB或RS-232的远程控制功能,从而使2533(DC/AC型)能够进行AC型无法完成的交、直流混合波形及半波和金波整流波形的功率测量。与AC型相同,DC/AC型共有三种型式,可供“单相”、“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使用。 DC/AC型功率测量仪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由变换器驱动的旋转式电器设备、电机、变压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风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了风电并网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风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稳定性、经济性等诸多问题,阐述了基于储能技术、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和调度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介绍了使用铅酸蓄电池组成储能系统并结合风电功率预测、电网调度技术的方法,使风电可控、可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风电品质,提高了风电利用率,增强了电...  相似文献   

9.
风力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主要目是储存风电系统所产生的电能,从而有效增强风力发电系统电力供应稳定性,为风力发电模式进一步推广提供保障。对常见储能技术类别进行分析,继而探讨风力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类别。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储量高、无污染的优点。当下,太阳能的开发和使用已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太阳能发电具有输出功率波动大、防止干扰能力、过载能力差等问题,并且当连接到电网时,电网功率不平衡和频率质量降低。为了有效地抑制太阳能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并提高太阳能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混合储能太阳能微电网系统并联/离网运行以及模式切换期间储能装置和直流母线电压的调节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油钻机在绞车起升作业工况中由于制动能量没有得到有效回收,造成了能量损耗.因此,提出应用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降低钻机提升系统的能耗和制造成本,以节省设备的维护成本.以利用超级电容器的石油钻机绞车制动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提升过程中的负荷,加入储能单元和控制模块,提出回收制动能量的方案,并设计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搭建样...  相似文献   

12.
由于节能减排的需要,液压系统中的能量损耗成为研究热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液压能进行储存至关重要。通过总结液压系统中常见的储能方式,引出对以蓄能器为储能元件的液压式储能技术的详细介绍,梳理了液压储能技术的发展及改进情况,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行业技术人员了解国内外液压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新的液压储能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并入微电网,单一储能技术已无法满足微电网对自身频率稳定性的要求。这时需要采用多元混合储能技术来改善微电网的频率稳定性。该文主要研究了微电网孤岛运行时,通过在交流母线处配置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种储能装置,并且协调控制这两种储能装置的运行,来使微电网在风速扰动时系统频率能够快速地恢复稳定。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及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储能方案对微电网孤岛运行时频率稳定性的改善作用优于单一储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电网内部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多样性、分散性,在分析P/Q控制以及基于下垂特性的V/f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P/Q-V/f对等控制策略。该策略可有效实现负荷功率共享,保证微电网频率和电压的稳定。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对所建微电网模型进行运行模式转换以及孤岛下切/增负荷的仿真分析,证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如今,我国的电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都在不断更新,随着城市化的建设不断深化,国家对电力能源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容量储能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应用较为具体。本文探讨了大容量储能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运用情况,从机组快速切符合和黑启动、减少机组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总结了电力储能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交直流径向一轴向混合磁轴承的基本结构和悬浮力产生机理;用等效磁路法对该磁轴承的磁路进行了推算,导出了其轴向、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设计了实验样机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对磁轴承轴向、径向悬浮力非线性和各自由度之间在平衡位置附近运动、磁路之间的相关耦合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仿真图.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磁轴承结构合理紧凑,效率高;磁轴承轴向、径向悬浮力具有较好的线性和对称性,有利于控制器及功放电路的简化与设计,并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各自由度运动和磁路几乎没有耦合,采用分散独立的PID控制器实现了磁轴承的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微电网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面向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系统如何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之间的协调,达到系统的稳定和最优运行,制定了运行控制策略。针对并网运行、离网运行,分多种工况来进行现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微电网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并/离网启动、运行、切换都能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直流微电网中的DC-DC变换器进行了研究,以变换器的开关动作为切换信号建立线性切换系统模型,基于PWM波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切换控制方法用于DC-DC变换器网络。该切换控制方法既与时间有关又与系统状态有关,首先通过系统状态误差信号来确定每一周期内的切换时间且在周期的端点处必须切换,然后将周期内对应子系统的激活时间累加得到该周期的占空比。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可以看出该方法限定每个开关周期只进行一次切换,能够降低系统的切换频率,在负载需求波动时能够快速响应并将输出电压稳定在期望值的±1%内,验证了该切换控制方法的优越性。该方法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流微电网的损耗和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直流微电网中的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直流侧到直流侧的能量转换,而作为隔离型DC-DC变换器中最典型的一种,LLC谐振型变换器在实现能量传递的前提下,同时也可以实现软开关,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针对一种双向LLC谐振型变换器进行研究.变换器的整流侧和交流侧均采用全桥结构,通过谐振网络连接.同时对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增益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移相控制策略来调节增益大小,使变换器正向、反向工作状态下都能实现输入电压的宽范围调节.最后采用PSIM软件搭建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电路可以在实现软开关的同时也可以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并且正向、反向满载空载工作时都可以实现输入电压的宽范围调节.证明了设计结构及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大多是间歇性能源,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在其大规模并网或者孤岛运行时,功率波动轻则会影响电能质量,重则引发大面积的电力故障,因此需要储能系统来改善新能源发电的电能质量。本文分析了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作用价值,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电化学储能中的铅酸蓄电池储能、钠硫电池储能、锂离子电池及全钒液流电池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根据新能源发电的特点,指出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