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布拉斯科将建筑、摄影和雕塑结合在一起重新创造室内空间和室外建筑。他不喜欢规规矩矩的摄影,而是通过摄影过程去创造最终的三维立体雕塑的价值,外形和密度。他的平面立体化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方的三维透视,为人类在人造的环境中审视自己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艺术的兴起及公众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完善生存环境质量的心情日益迫切,城市建设已经有意识地利用室外雕塑去组织和开发城市公共环境。近年来,我国室外雕塑建设发展十分迅猛,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1986年四年间,全国各地大约建起了1500多件室外雕塑,现在许多城市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设置雕塑。正如刚刚挣脱樊篱迅速发展的许多事物一样,在令人欣喜的变化后面,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室外雕塑的创作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室外雕塑环境问题更加突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建筑、环境、雕塑、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建筑是放大的雕塑,是具有实用功能的雕塑,是自然环境中的生灵,是人工环境的主体,更是雕塑的载体;环境是建筑的舞台,是建筑设计的延续与发展,环境是雕塑的展厅;雕塑是建筑的升华和点睛之笔,这是对建筑的舞台,是建筑设计的延续与发展,环境是雕塑的展厅;雕塑是建筑的升华和点睛这笔,它是对建筑的进一步完善,也是环境的主体,灵魂和礼觉中心;环境艺术设计是整合的艺术,它把环境构成的诸多要素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目前,城市的环境空间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空间的美化,有助于提高市民的个人品味、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室外雕塑,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主题内涵丰富、造型独特、艺术色彩浓郁,应该综合城市环境空间的需求、城市的特色文化,创作出颇具特色的纪念雕塑、美轮美奂的艺术雕塑,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品味。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个人心得,论述了室外雕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蔚  李振华 《工业建筑》2022,(5):266-267
<正>陶瓷雕塑是公共环境设计中重要研究对象,这赋予了陶瓷雕塑新的使命,不再只是艺术家个人自由创作产物,还要充分考虑多个因素使其符合公共诉求,进而成为公共艺术的一员。在这一背景下,室外大型陶瓷雕塑艺术创新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在公共环境中既彰显本身艺术魅力,也能为营造更加良好公共环境做出贡献。一是素材创新。艺术创作要有素材支撑,素材越丰富,艺术创作也会如鱼得水、佳品不断。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发掘生活之中相关素材是素材创新重要入手点,而从公共环境设计层面分析,生活素材能够为陶瓷雕塑符合公共诉求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环境雕塑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大量舒适、宜人、质量高的物质环境,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环境。一个忧美的环境空间,除了建筑、绿化、道路这些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外,合理地放置环境雕塑作品,是提升环境文化品位与精神内涵的有效办法。如果环境是一个舞台,雕塑作品就是一个演员。 除了城市中心广场等重要场所外,许多公共绿地也是放置雕塑的理想环境,这样的环境空间与市民的心理距离很近,树立一些好的环境雕塑;时刻会激发人们遐想的灵感,产生共鸣并与之对话。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霍丹 《建筑与文化》2008,(10):80-83
植物在建筑外环境与外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植物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并在设计中将其纳入统一的设计领域,将会对提高建筑的外观效果,营造更加完善的室外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筑的质感不同于传统的绘画质感,属于广义的质感现象。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征是影响建筑室外整体环境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所有的形式因素和视觉效果与建筑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质感。  相似文献   

8.
正装置艺术从6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概念。简单来说,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它自由地使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诗歌、录音、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形式,创造出一个室内或室外的环境来影响所处这个空间的  相似文献   

9.
彭蓉 《安徽建筑》2007,14(4):44-45
文章从建筑与雕塑发展历程中探讨雕塑与建筑的紧密联系。一方面雕塑对建筑的影响从建筑的外观附属到建筑内部空间的渗透;另一方面,建筑也从功能、力学、技术、材料等几个方面影响着雕塑。通过探索建筑与雕塑的语言融会,使雕塑设计与建筑环境更加协调、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如巨石一般的建筑建造在一个裸露的山坡上,它是为一个年轻的家庭而建造的,坐落在距离维也纳不远的郊区,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遗世独立。建筑的造型流畅优雅,宛如雕塑,其周围的景观是业主自己的园林公司设计的。正是由于其室外优秀的景观设计,使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整个建筑主体由两个不同的体量从南北两个方向交互堆叠而成,因为这两个体量的高度差距,形成现  相似文献   

11.
唐尧 《重庆建筑》2003,(6):51-53
雕塑,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语言,在当代城市的文化建设中,正在呈现出充沛的生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花团锦簇的绿地上,雕塑使空间充满活力和灵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城市雕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和环境组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建筑设计与雕塑艺术本身也在互相渗透和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筑环境雕塑,是指那些与建筑及建筑环境相结合的雕塑。它的创作方法不同于架上雕塑或工艺美术雕塑。它需要建筑师与雕塑家密切合作。为了在建筑环境里,以及风景区里,出现更多更美的雕塑艺术作品,本文着重从建筑学的角度探讨这类雕塑创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0,(12):80-83
1.设计理念该项目的理念是一个雕塑伞的屋顶和一个体育场的组合。建筑物的设计用建筑语言将两个部分融合成一个新的统一体。一个雕塑伞的屋顶遮盖了体育场的看台,并为半公共区域及看台外的开放室外空间提供了部分遮盖。屋顶设想成是一个完全可见的钢结构,在其底部覆盖混凝土百叶,在其顶部覆盖金属百叶。  相似文献   

14.
雕塑作为城市设计中的关键性因素,其本身带有强烈的的个性特征与精神文化体现。建筑和雕塑的关系我认为两者之间是互为影响,都是艺术设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的追求,谱写到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城市雕塑和建筑,对城市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无疑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雕塑家、建筑师在创作设计过程中,重视环境因素,跨越历史时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雕塑、建筑与环境是整体和谐,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5.
汤士东 《山西建筑》2007,33(5):8-10
结合建筑与雕塑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建筑与雕塑的紧密联系,提出建筑与雕塑的语言交流在不断深化,近几年出现的建筑形态雕塑,扩展了传统的雕塑语言,使雕塑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与建筑环境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6.
装饰雕塑在古建筑及其外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辽南地区著名的十处古建筑为依托,运用总结归纳的手法探讨装饰雕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密切关系,及雕塑在外环境意境营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城市建筑室外风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考国内外建筑风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介绍计算机数值模拟相关软件,探讨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建筑风环境进行的相关研究,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许峻  高端阳  彭铸  王伟 《云南建筑》2012,(1):94-100
竹是传统建筑与室内室外环境中运用最普遍的材料之一,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也更利于竹子的生长。竹材也是云南民居中使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的重要建筑材料。从民族竹文化元素、环境意象等方面出发。浅析了竹材在建筑中的适用性,并结合具体项目,探究了竹材在建筑中的用性。  相似文献   

19.
尚涛  钱义 《华中建筑》2013,(1):48-51
建筑室外风环境模拟是绿色建筑认证模拟中的重要一项内容。该文以武汉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基础,运用Airpak软件的RNG模型对武汉大学茶港小区冬夏两季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评价。通过模拟住宅小区建筑环境的室外舒适度和建筑单体压力分布的情况,研究得出该小区基本符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住宅室外风环境的要求: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夏季自然通风。同时,该模拟可从构建良好的风环境角度来指导当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和方案决策。  相似文献   

20.
雕塑作为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其特有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人类的意识变化。雕塑艺术主要通过雕塑的材料、造型、色彩、立意以及雕塑与建筑、雕塑与环境、雕塑与雕塑等方面来加以表现,而现代雕塑在材料、立意等方面变革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为建筑空间和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