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调整偏心行星轮偏心方向的方法,消除行星齿轮减速器内外啮合的齿侧间隙,使齿面产生少量的预紧负荷,以提高其传动精度,降低噪音。探讨了不同工作(制造和装配)误差下行星轴偏心量的估算,以及预负荷大小的确定方法。样机试验表明用此方法可以得到很高的传动精度。  相似文献   

2.
渐开线少齿差和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多以偏心轴作为输入轴。偏心轴是形成行星运动的主要零件,它的制造精度对整个行星传动机构的运转影响较大。如果尺寸允许,偏心轴一般是由一个通轴和偏心套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机械传动》2017,(5):19-23
综合考虑立磨减速机行星传动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轴承支撑刚度、支撑阻尼,基于集中参数法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振动微分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振动微分方程得到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研究了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偏心误差对行星齿轮传动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轮浮动时,行星齿轮传动获得较好的均载特性;且太阳轮浮动时,单一考虑太阳轮偏心误差、齿圈偏心误差比综合考虑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偏心误差具有更好的均载效果,整体上偏心误差对行星齿轮传动均载影响小;太阳轮不浮动时,系统均载特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减小行星传动系统回差,提高其传动精度,在NGW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行星轮并联均布齿轮传动系统。综合考虑齿轮偏心误差和工作载荷对行星传动系统回差的影响,得到传动系统的回差数学公式,分析了载荷及齿轮偏心误差对传动系统回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载荷增大,行星轮并联均布齿轮传动系统与NGW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回差均增大,且较为接近,但NGW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回差增幅略大;相同齿轮偏心误差条件下,行星轮并联均布齿轮传动系统回差小于NGW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回差;行星轮并联均布齿轮传动系统中,太阳轮偏心误差对于传动系统回差影响较大,外齿圈偏心误差影响较小,行星轮偏心误差的影响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曲柄式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机是一种独特的少齿差行星传动结构,其传动原理如图1。输入轴1以ω_1角速度输入转速,经过N个行星齿轮2带动偏心轴3作行星转动,即既有自转又有公转。由于偏心轴的行星转动作用,其公转传动的运动由行星轮4和固定内齿轮5决定。公转的传动由输出机构的刚性盘6传出。  相似文献   

6.
双轴输入式内齿行星轮行星传动的动态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双轴输入式内齿行星轮行星传动的传动原理和动态受力分析,推导出了考虑惯性力、重力时两转臂偏心轴作用力的计算公式和输入轴最大支座反大的计算式。并绘制了转臂偏心轴作用力的变化曲线图。  相似文献   

7.
《传动技术(上海)》2006,20(2):29-29
本发明提供的针齿摆线齿轮传动机构及减速器,其传动机构是由内轮、针齿、内摆线轮组成,内轮相对于内摆线轮偏心设置,与针齿啮合,针齿与内摆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齿为偏心针齿,转动轴位置固定,转动轴线分布在以内摆线轮的旋转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上。本针齿摆线齿轮机构的优点在于:每个偏心针齿自定轴转动,提高了各针齿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提高了传动的平稳性和效率;有利于增加针齿与摆线轮齿同时啮合的齿数,提高传动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传动功率超过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实现了大功率传动。  相似文献   

8.
林菁  沈辉  徐国平 《机械传动》2007,31(1):10-12
提出了偏心针齿摆线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分析研究了该机构的传动原理和传动结构.推导出了传动比计算公式,建立了齿廓方程,给出了齿廓曲率半径计算公式和齿廓出现尖点的条件.偏心针齿摆线行星齿轮传动是一种新型齿轮传动机构,根据这种机构可设计出大传动比的减速器和齿轮减速链轮等其它传动元件.  相似文献   

9.
将减速传动中的谐波行星传动、摆线针轮传动、少齿差行星传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传动等机构的优点进行组合,克服其各自的不足,创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行星减速装置———滚子谐波行星减速机,并对其进行了原理分析、理论廓线方程推导、偏心距选择、滚子半径的确定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行星齿轮作为RV减速器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内外齿位置精度对RV减速器整机的传动误差、均载状况、磨损、噪音、寿命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由于上述行星齿轮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链条长,且其内外齿位置精度要求高,故不易保证,一直是困扰齿轮制造业的难题之一。行星齿轮的内外齿位置精度包括内外齿的角相精度和内外齿的偏心精度。内外齿的角相波动大,内外齿的偏心量大是较易出现的两种异常情况,致使行星齿轮内外齿的位置精度下降,严重影响行星齿轮合格率,制约齿轮制造业的更好发展,亟待解决。针对现有加工工艺,结合理论分析和工艺验证,通过严格控制行星齿轮的端面平行度及其内齿与端面的垂直度、修正行星齿轮半精件外齿的滚齿余量、校准行星齿轮滚齿工装的端面跳动及圆跳动、更换锥形花键工装作为滚削行星齿轮外齿时的定位工装、关闭滚齿机滚削行星齿轮外齿时的连续寻齿功能等,有效减小了行星齿轮成品的内外齿角相波动,缩小了行星齿轮内外齿的偏心量,行星齿轮内外齿的位置精度得到保证,合格率大幅提升。优化后的滚齿工艺已逐步应用于行星齿轮的批量试制中,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一齿差(或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一齿差(或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的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特殊行星传动。图1a为一种可用螺钉直接装在电机外壳上的一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它主要由一个固定的带内齿的中心轮2,一个齿数比中心轮少一个(或2~4个)齿的行星齿轮1,以及一根安装行星轮的偏心轴(即转臂H)所组成。图1b是它的机构简图。运动由偏心轴H输入,带动行星轮1作公转,中心轮2  相似文献   

12.
摆线轮的切齿加工,通常均由专用的摆线切齿机(如在秦川机床厂生产的Y7654型机床上切齿)加工。对于单件、小批生产的工厂,可结合本单位的设备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简易的加工摆线齿轮装置。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原理及其啮合关系与“一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是相似的。因此,当设计摆线轮齿形加工装置时,运用“一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原理是完全可行的。只要保证形成摆线齿形的滚圆直径、基圆直径、发生圆直径、偏心距及传动此关系不变,就可加工出精确的摆线轮齿形。必须指出,由于少齿差行星齿轮的传动通常受到齿形干涉的限制,往往采用大角度正变位制的方法,其啮合节圆直径及偏心距将发生变异,不能满足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所要求的滚圆,基圆直径比及偏心距的要求,故需要加以修正。为此,在摆线轮切齿加工装置设计中,应确保摆线针轮传动的各个参数不变,这是该装置设计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机械产品中,偏心套起着调节齿轮副中心距的作用,通过调整偏心套来调整齿轮副的传动精度。偏心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偏心的尺寸精度、偏心槽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齿轮副的传动精度,进而影响到传动效果、齿轮的使用寿命及其传递的转矩。因此,偏心套的 加工质量、它的统一性、一致性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使用性能。偏心套是薄壁件,易磨损互换性要求高。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行星变速器的传动效率检测研究,同时节省时间和成本,采用试验测试和仿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于专有测试平台监测行星变速器在1挡转动时的转速和转矩变化,并计算传动功率和传动效率;然后,取各工况下共66组传动效率测试值作为样本数据,其中59组作为训练样本,剩下7组为验证样本,采用RBF神经网络建立行星变速器传动效率预测模型,并成功进行训练和验证。研究表明:GJ002型行星变速器的传动效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传动效率最大差值不超过0.22,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输入轴作为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关键传动部件,具有特殊的零件结构(双偏心),外形尺寸精度要求高,在小批量制造中,由于没有专用设备,加工起来费时费力,文中即通过实例对此类零件的加工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基于行星滚柱丝杠的精密传动机构。根据机电伺服系统的使用要求,分析了行星滚柱丝杠的传动特性。详细阐述了该传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分析了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这两项核心技术指标,得到了各项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程度,如行星滚柱丝杠单向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驱动电机、联轴器、支撑轴承、测量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的中间装置误差,以及环境因素误差等,推导了传动效率与接触角、螺旋升角的相互关系。最后,构建了实验平台,测试了行星滚柱丝杠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结果表明其传动精度优于1.5μm,传动效率优于74%。得到的结果验证了设计的传动机构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强、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好,在精密传动领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行星针曲传动是一种新型齿轮传动。它具有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重量轻、传动此范围大(单级传动比;二9—115)和效率高(叩二0.9—0.93)等主要优点。这种传动的常用功率范围是0.5—50玩,扭矩可达3800公斤·米,对于短期工作,其传递功率可达100赶或更大,因此在化工、冶金以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中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这种传动的结构见图工。转臂由主动轴5/和双偏心盘2组成,后者的偏心位置相差180。,用键与主动轴联接:双偏心盘上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行星轮。,  相似文献   

18.
《机械传动》2015,(12):126-128
给出行星齿轮传动中太阳轮运转时的最大偏心量和联轴器的最小极限长度的计算方法,其中太阳轮运转时的最大偏心量由行星轮和太阳轮的径向综合总偏差之和、各行星轴承最大径向游隙的1/2、各行星轴承孔中心距极限偏差和受力后的变形4部分组成;推荐单铰式齿式联轴器的角度偏差的合理极限值为0.001 rad。实际应用证明文中所给出的方法正确、实用,所推荐的数值合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行星减速器工作过程中存在齿轮动态磨损因素导致传动精度可靠度下降的问题,建立了考虑齿轮磨损的行星减速器传动精度时变可靠性模型,并进行了传动精度可靠性分析与公差优化设计.基于啮合线分析方法建立了行星减速器传动误差模型,对齿轮磨损这一随机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利用高斯过程预测了齿轮磨损量;以某二级2K-H型行星减速器为例...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现有活齿传动的基础上,运用机构组合与变异方法,综合了凸轮机与少齿差活齿传动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活齿少齿差行星传动-非对称活齿传动。介绍了其啮合原理及齿形设计,传动精度与效率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