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筑界丛书"第二辑于2016年出版,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建筑师,展现他们有关建筑的实践和思考。结合《应力》(李虎+黄文菁)一书呈现的内容,梳理OPEN建筑事务所回国后的思想脉络及实践发展,分别从"回归本土"和"开放建筑"两个角度,叙述OPEN事务所坚持现代主义精神的建筑态度及建筑向城市开放、向自然开放的建筑理念。认为和"OPEN"一样面对中国当下问题,并以建筑做出积极应对的新一代建筑师,或将共同构建中国本土语境中新的建筑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因其功能至上的原则,缺乏对使用者情感体验诉求的考虑而受到广泛质疑,但回归现代主义提出时的语境,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仍是当代建筑实践和理论需要继承的一种建筑态度。本文通过分析由李虎和黄文菁所主持的OPEN建筑事务所近年的设计和实践,分别从"挑风车的人"和"开放的建筑"两个角度,探讨OPEN坚持现代主义精神的建筑态度及建筑向城市开放、向自然开放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设计理念和建造品质两个方面,将OPEN建筑事务所的新作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置于从弗里德里克·基斯勒、勒·柯布西耶、尤恩·伍重到丹尼尔·格拉塔鲁普的现代建筑以来的语境中进行审视,试图揭示该建筑对于OPEN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实践和当代建筑学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采访时间:2015年7月31日采访地点:OPEN建筑事务所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8年取得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00-2010年任职于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从2005年起成为其事务所合伙人,创建并负责其北京工作室,期间负责设计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都市建筑作品,包括北京当代MOMA、深圳万科中心、成都来福士广场和南京四方美术馆等。2010年底李虎正式退出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合伙人职位,与黄文菁一起专注于OPEN建筑事务所的实践。主要作品有Studio-X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歌华营地体验中心、可拆  相似文献   

5.
泡沫之后     
李虎 《新建筑》2014,(2):22-25
作者引用阿道夫·路斯和柯布西耶的话,批判了当下建筑界盛行的新装饰主义和图像崇拜,并提出经由自己反思总结出的“新建筑五点”: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去建造;建筑去营造当代的社会生活;诗意的精神和人文的关怀;真诚的建筑;原型和大众的关系.结合OPEN建筑事务所的实践,呼吁重回建筑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青锋 《时代建筑》2014,(6):98-107
文章讨论了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与现代主义传统的关系,解析了设计的主要结构与特征。此后,着重讨论该项目中所蕴含的变革设想,进而分析了这种设想的前提、与制度的关联以及面对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覃晖  陈纲伦 《华中建筑》2003,21(3):43-45
面对建筑界对“人性复归”这一主题的关注,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不同,她的创作并没有陷入“人文主义”的窠臼,她从建筑自身出发,努力寻求一切新方法、新手段实现将物质的建筑情感化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建筑创作》2012,(Z1):3
本期杂志是EMBT建筑事务所2002-201 2年作品专辑。总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EMBT建筑事务所于1994年由恩里克·米拉耶斯与贝娜蒂塔·塔格里亚布共同创立。他们的设计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共鸣,对传统的反思与对创新的热忱,以及对设计无边界的追求(建筑、景观、城市设施、室内、舞美)。他们的作品在全球建筑界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并被享誉世界的《建筑素描》(EI Croquis)杂志多次报导。而天才建筑师米拉耶斯在2000年不幸谢世后,塔格里亚布凭借惊人的毅力、能力与乐观,带领EMBT团队将一个个未完成的重要项目变为现实。而后又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馆的精彩亮相向世人展示了EMBT已迈进一个全新的创造性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加入WTO向世界企业敞开大门开始,越来越多的国际建筑事务所开始逐鹿中国建筑界,带来了一个个新鲜又新奇的建筑。十多年过去,他们在中国土地上创作的众多作品,虽有的引发争议,但也有许多荣获各类建筑殊荣,驰骋在中国建筑界成为典范。本刊特设此栏引荐国外建筑事务所的优秀作品,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汲取他们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更应放宽眼界,积极思考,探寻对中国本土建筑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库哈斯是当今建筑界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他以独到的理论、大胆的设计构思为建筑界所瞩目。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明显的对现代主义工业理性的承继。然而细读他的作品又发现,他能在设计中超越理性,处处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2020届获奖者名单揭晓。爱尔兰都柏林市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chitects)的合伙人伊冯·法雷尔(Yvonne Farrell)和谢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获得2020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爱尔兰建筑师首次获得该奖项。两人于1978年在都柏林建立了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chitects),并一直在那里居住和从业。短短  相似文献   

12.
对结构的讨论是建筑学的永恒话题,结构除了支撑的技术性概念以外,还有联系人、场所,以及历史等文化意义。本文描述了国内建筑界对结构认识的现状,说明了结构探讨的必要性,并对大舍建筑事务所关于结构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舍建筑事务所如何以结构为切入点,唤起人们的记忆,实现结构物与境的统一,以及对当代建筑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贝聿铭先生是当今国际建筑界一位享有盛誉的建筑师。他那些矗立于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他的风采。通过对贝氏若干建筑作品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中国人文精神体现以及中国式信仰三个方面探究指导其建筑创作的思想理论与手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付志前 《工业建筑》2004,34(8):4-10
通过对现代主义影响下工业建筑作品的回顾和当今建筑设计多元化工业建筑作品的分析 ,对当今世界工业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提出看法 ,引起建筑界对工业建筑的类型学研究的重视 ,对提高工业建筑的设计水平和技术含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田野 《建筑学报》2004,(12):77-78
一、困境自现代建筑运动以来,中国的建筑师依据中国实际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例,20世纪早期留学海外的中国建筑师已然把带有包豪斯特点的训练方法引入国内,早期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作品如华盖建筑事务所的部分作品、奚福泉1934年设计建成的上海虹桥疗养院、杨廷宝先生的北京和平宾馆等方案多讲求合理的功能与建筑的经济性,形式上具备柯布西耶所提出的现代建筑五元素的特点。但这种带有试验色彩的建筑风格并未成为主流,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很小,自20世纪30年代登陆中国,仅仅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还…  相似文献   

16.
评《建筑;机器》沈克宁国际建筑界对“建筑与机器”主题的讨论沉寂了十余年后,于80年代后期又重新热闹起来。如果说,自本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对建筑与机械的讨论主要是在欧洲大陆进行的,那么,当前“建筑与机械”讨论的热点已转移到了美国。在美国近年来对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变革的机会     
俞挺  邢同和 《建筑创作》2009,(10):144-153
本文通过对建筑作品如何被大众接受,而大众的误读又如何影响建筑设计过程的剖析,来证明传统意义的建筑师角色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行将消失这个诊断。通过对当代建筑学教育和设计过程的分析,寻找建筑界长久以来存在的困境,并尖锐地指出建筑学中孤岛现象所造成的后果。将困境中不被人注意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局限性暴露给大家,但这不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恰恰是对批判现代主义建筑表面化的反批判。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建造活动的简单总结,来探讨中国当代建筑对世界建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退台方院这一设计概念已经成为了网龙公司长乐园区新职工宿舍的代名词,但除此之外,架空层起坡的硬质石材地面让这个项目与OPEN建筑事务所以往的作品显得不同。如何解释这些在低造价限制下完成的特定的形式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具体的语言与使用人群的关联是本文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封闭了几十年的大门突然半开.中国建筑界受到外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激烈冲击.旧框框被打破。人们在兴奋中迅速消化与吸收外来思潮的有益成分,并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建筑创作之中.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界的理论与设计水平迅速得到提升,并出现了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建筑。它们基本上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如佘睃南、梁启杰、莫伯治等,他们的作品代表国际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在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封闭了几十年的大门突然半开,中国建筑界受到外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激烈冲击,旧框框被打破,人们在兴奋中迅速消化与吸收外来思潮的有益成分,并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建筑创作之中,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界的理论与设计水平迅速得到提升,并出现了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建筑,它们基本上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如佘唆南、梁启杰、莫伯治等,他们的作品代表国际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在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