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简要介绍普利茨克建筑奖的基本情况,对普利茨克建筑奖评选的部分指标作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名方法、评奖依据,以及评委会的组成等方面剖析普利茨克建筑奖的评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方海 《建筑师》2013,(2):20-33
论文从建筑设计奖项发展史的视角入手,讨论包括普利茨克建筑奖在内的两百年来全球主要建筑奖项。评价普利茨克建筑奖的得与失和王澍获奖的原因,并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和王澍的作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从普利茨凯奖看世界建筑文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先觉 《华中建筑》2000,18(4):12-19
论文从普利茨凯奖的评选过程中探讨了当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着重论述了普利茨凯建筑奖获与建筑精品的关系、普利茨凯建筑奖获得者的类型、普利茨凯奖获得者的简历和普利茨凯建筑奖对新建筑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普利茨克奖看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敏  刘松茯 《华中建筑》2005,23(3):13-15
在引进和研究当代西方建筑理论与作品时,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因人而异。笔者以普利茨克建筑奖为切入点,通过解读获普利茨克奖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深层次地思考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精神内涵,从哲学、美学、文化、技术等几个角度来拓展我们对当代西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文化》2008,(2):9-9
《建筑与文化》2008年第2期“评·品——2007全球建筑奖回顾”是一个关于全球建筑奖的回顾与总结。我们选择全球专业建筑奖和媒体建筑奖;世界上声誉最高的建筑师个人终身成就奖——普利茨克建筑奖;国际上最权威,最具挑战性的青年建筑奖和新建筑奖——AR Awards,英国建筑界最权威的奖项——斯特林建筑奖,当代建筑欧洲联盟——密斯·凡·德罗奖,  相似文献   

6.
丁格菲  刘松茯  徐刚 《城市建筑》2009,(11):125-126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时代感强、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7.
<正>建筑奖能够直观反映出获奖作品所彰显的价值立场,中国建筑长久以来在国际建筑奖中处于缺席地位,直至新世纪之后,中国建筑师才开始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WA中国建筑奖关注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成立10余年间见证了中国第四代建筑师群体的崛起。2014年中国建筑奖的扩容则折射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也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时代精神与历史文化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技术手段层面进一步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2,11(4):13-15
该文介绍与评述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人和王澍的建筑设计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胡子楠  冯琳  宋昆 《建筑师》2013,(2):52-58
本文通过对普利茨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彼得·帕伦博爵士的背景经历、建筑收藏进行阐释。解读其作为一名非建筑专业人士的建筑思想,并以近8年来他所给予历年获奖者的评语为研究线索,从另一个侧面探讨了普利茨克建筑奖的评奖原则与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王澍获得建筑界的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标志着中国建筑设计开始得到国际的关注与认可。我国虽然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很多,建设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得到国际建筑学界认可的作品却寥寥可数。为解释这一原因,提高国内建筑设计教育水平,文章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对城市的认知与解读是至关重要的.该文对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关于城市的思考进行了若干探讨,深入研究和总结了他们在城市建筑设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有助于我国的建筑设计创新与建筑设计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徐猛  张健 《新建筑》2011,(6):114-117
数字时代的发展给建筑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建筑界的风向标普利兹克建筑奖也见证了这个时代下建筑形态的变化。以具有数字时代建筑形态特征的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概括出数字时代建筑的主要形态特征:柔软性、过程性、动态性及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普利茨凯奖是建筑艺术领域中的最高奖励,相当于工他学科领域中的诺贝尔奖。该类1979年由普利茨凯家族设立,以此来填补一个空白点,即关于肯定建筑艺术是一项主要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7.
将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建筑设计置于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的语境考察,这一复兴与发展的轨迹以童寯、刘敦桢、郭黛姮、张锦秋、汉宝德、冯纪忠、贝聿铭以及王澍为代表,而王是将它发扬光大并在建筑学的多个方面贡献于世界现代建筑的最突出的一位代表。这一方面因为其探索规模更大、类型更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于中国文人建筑空间与时间传统的发掘。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普适性空间和现在时态时间,王澍注意表现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象,他的建筑空间设计体现出对文人园林与绘画的理解;而将旧有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则创造出一种现在完成时态的时间体验,这也是中国文人艺术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马越  陈伟新 《华中建筑》2011,29(11):5-7
文章阐释了影响当代建筑至深的哲学理念,剖析了从哲学思想到普利策建筑奖所展现的建筑创作宗旨,延展到对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创作价值取向的反思,探讨中国建筑创作专业精神的构建,冀望中国建筑作品能够具有恒久的建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