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以多孔介质热湿耦合迁移理论为基础,考虑墙体从地面吸湿和墙体表面热湿迁移的问题,确立了墙体内含湿量预测的模型,通过比较墙体和不同抹灰材料中的含湿量大小来合理地选择墙体抹灰材料。以南昌地区240 mm砖墙为例,分析了以水泥砂浆和预混防潮水泥2种材料作为抹灰材料的选择,计算结果表明,预混防潮水泥作为抹灰材料时其湿高度较低,墙体内含湿量也较低,更适合作为该砖墙的抹灰材料。分析了抹灰材料吸水率、厚度和密度对其湿高度和墙体含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抹灰材料吸水率增加,湿高度增加,墙体含湿量也增加;抹灰材料厚度增加,其湿高度增加,墙体含湿量降低;抹灰材料密度增加,其湿高度降低,墙体含湿量也降低。  相似文献   

2.
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论证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过程采用水蒸气分压力和温度作为驱动势的合理性。由于水蒸气分压力是含湿量和温度的函数,利用全微分思想,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该方法可避免Budaiwi方法在热湿耦合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的空气含湿量与相对湿度间的近似表达式,而且简化了方程系数,便于方程的求解。通过对多层墙体求解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的多层墙体的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模型,运用COMSOL软件求解热湿耦合迁移方程,以水泥砂浆-混凝土(黏土砖)-水泥砂浆多层墙体为例,分析了多层墙体在热湿环境下的温度分布和相对湿度分布。结果发现:在外表面区域混凝土墙体温度低于黏土砖墙体,在内表面区域混凝土墙体高于黏土砖墙体,而相对湿度的分布正好相反,黏土砖墙体的保温隔热作用更好,有利于降低建筑的能耗损失。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考虑温湿度对墙体材料热湿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的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在变温湿度边界条件下对墙体非稳态热湿耦合传递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热流密度,与不考虑传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吸放湿时墙体内表面温度比考虑吸放湿时变化幅度大,且前者内表面平均温度与后者相差约0.9℃;因墙体内表面吸放湿作用引起的相变潜热约占总壁体传热量的27.5%,在负荷计算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在Fourier定律和Fick定律的基础上,考虑墙体内部相变及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墙体中的空气含湿率和温度为驱动势对Budaiwi模型进行了修正,弥补了质传递方程中的遗漏之处。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一个实验装置测试实际气候条件下墙体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将实验结果跟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模型预测结果跟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室外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误差为4.44%,平均温度偏差为1.31 K,室内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偏差为6.3%,平均温度偏差为1.26 K。该改进模型能较精确的预测墙体内的热湿耦合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7种不同形状的蜂巢组织,选用干态、含湿率为30%和70%时不同形状的蜂巢组织织物作为实验对象,磨料采用尼龙军袜,将尼龙军袜底与不同含湿量的蜂巢组织织物叠合,模拟人脚在出汗的情况下作训鞋中底布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蜂巢织物的凹凸状效应越明显,厚度越大,织物的摩擦性能越好,不同含湿率条件下,蜂巢织物的摩擦性能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建筑物的防潮问题研究忽视了对湿迁移的定量分析,通过对建筑墙体内湿气迁移过程的研究,分析了湿积累现象形成的原因,建立了沿墙厚度水蒸气压力和相对湿度分布,水蒸气流量及湿积累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夏、冬两季平均工况的实例分析做出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墙内的相对湿度最大值点随空气的渗透率而变,并确定了墙内外表面的相对湿度、室内温度、渗透率以及空气的渗流速度是影响墙内湿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热湿气候地区常用外保温墙体的热湿性能,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作为驱动势,构建多层墙体一维瞬态热湿耦合传递方程,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对建筑墙体热、空气、湿耦合传递模型进行求解。然后以热湿气候地区典型城市南昌为例,将水泥砂浆-保温层-红砖-水泥砂浆墙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EPS、PU及XPS3种外保温墙体的热湿性能。结果表明:在制冷季采用EPS、PU及XPS材料进行外保温的墙体总热流通量较不保温墙体分别下降了62.6%、66.5%和65.6%。在夏季典型日(7月22日),EPS、PU及XPS材料与红砖层交界处的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7.3%、87.4%、86.5%,均在85%以上;在冬季,3种材料在墙体接触面上,相对湿度大于80%的时间分别为64%、66%和67%,因此保温层与红砖层交界处较容易滋生霉菌。  相似文献   

9.
针对湿含量高达0.604kg(H2O)/kg(Air)的磷酸二铵尾气脱湿过程,提出雾状与膜状冷凝并存的机制。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雾状冷凝仅发生在靠近冷壁面的气膜层内,气相主体的湿份通过扩散到达气膜内而冷凝。雾状冷凝权重α=0.2时气膜层内蒸汽分子扩散时间尺度与冷凝时间尺度相当,表明湿份的扩散速率是相变脱湿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0.
目前,聚氨酯材料因其优异的保温特性在建筑外保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该材料蒸汽渗透率和吸水率较低,所以大多不另设防潮隔气层.但在实际中,如果室内湿度较高,由于墙体其他材料的传湿特性不同,有可能出现冷凝现象.笔者针对寒冷地区聚氨酯硬泡复合墙体在不同室内温、湿度情况下的传湿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指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e measuremen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of a wet porous material were accomplished on the micro-seconds scale. The temperature wave was observed when the wet porous material was heated by short-pulsed laser with high power. It firstly revealed that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wet porous material rapidly rises twice in one laser irradiation. The influences of laser parameters, the thickness and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wet porous material on its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2.
引进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以枣树及葡萄为试种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值为标准,分析研究了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监测的土壤含水率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果树根区0~10 cm土壤含水率变化最为剧烈,10~20 cm土壤含水率变化相对平稳,20~40 cm土壤含水率最大且为试种果木根系主要的分布层,器测值与烘干法测定值变化趋势与幅度较为接近;器测数据相对烘干法测定值误差范围在-4.19%~9.26%,大部分误差值在1%~4%,误差较小;将烘干法测定值与同时、同地器测土壤含水率拟合,拟合方程为y=0.944 9x+0.410 7,拟合度达0.922 5,说明该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定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CFD软件Fluent和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空气三维运动控制方程、液相冷却水运动控制方程以及气水两相间传热传质的理论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应力封闭,对塔内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计算分析了塔内外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含湿量场,给出了塔内冷却水温度分布场,指出塔内雨区外侧部分区域空气和冷却水温度均低于环境干球温度,并指出进风口上沿存在纵向漩涡影响气水两相间的局部传热传质强度.计算了塔内各区冷却水蒸发量,给出塔内不同高度处淋水密度的径向分布曲线和塔内传热传质区的气水比分布场,指出传热传质主要发生在填料区.  相似文献   

14.
烟丝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烟草热质传递过程的研究,均采用静态实验研究方法,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程度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模拟了烟丝在转筒内的热质交换规律,自行设计、安装、调试了一座实验台.在该实验台进行了烟丝干燥过程动态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湿烟丝增温减湿条件下的热质迁移的规律,以及该过程对烟草填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烟丝干燥过程分为恒速和降速两个阶段,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外部干燥条件,提高风温或风速可大大缩短干燥周期.因而在保证烟丝干燥质量的前提下,应该改善流动和传热条件,争取在恒速阶段就把烟丝干燥到工艺要求.烘丝方式、来料温度和水分、干燥介质状态参数等对烘后烟丝的填充力有显著影响.对于转筒式烘丝机,采用顺流烘丝方式,较高的来料温度和水分,较大的热风流速,可获得较高的烘丝填充力.  相似文献   

15.
织物的吸湿及放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实验装置,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通过动态吸湿曲线、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和动态放湿曲线,研究了分形涤纶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和放湿特性,讨论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织物吸湿、放湿的影响.探讨了织物的吸湿、放湿机理及其规律,研究了织物放湿过程中表面温度与时间、过剩相对湿度的关系及过剩相对湿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吸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高湿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形涤纶织物吸湿速率和吸湿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高温高湿下优势更明显,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分形涤纶织物与普通涤纶织物一样具有很好的放湿性能:所以分形涤纶具有很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在可燃物热解与着火特性分析试验台上,对白松、桦木、椴木、密度板、三夹板和五夹板典型建筑装潢板材的着火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材料的表面温度和质量损失速率,并分析了辐射热能流率、含水率和材料种类对材料着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热能流率的增加,着火时间缩短,着火温度降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着火时间延长;不同材料的着火特性在低辐射热能流率条件下的差异较大,而在较高辐射热能流率条件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中部平原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衡水、冉庄、捷地3个旱情试验站2002-2005年4年土壤含水率资料,求算出了不同地区分深度逐月土壤含水率消退系数,拟合了不同地区的土壤雨后增墒公式,确定了3个试验站墒情变化规律,并利用2006年资料进行了验证.预报合格率达99%以上,达到甲级预报标准。3个试验站所代表区域的墒情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河北省其它地区的墒情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模拟实验装置,就丝织物的透气阻抗对热湿移动特性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透气阻抗对织物热湿移动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决定于透气阻抗 R 值,R>0.25 kPa·s/m 时,对干热散失无影响;对湿热散失有较小的影响,R<0.25 kPa·s/m 时,对热湿移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理论上有效预测超声作用对污泥对流干燥过程的影响,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建立了超声场作用下污泥对流干燥热湿耦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声能密度作用下污泥内部温度及湿度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可以有效加速污泥内部的湿迁移过程,但超声强化效果随污泥厚度增大而逐渐减弱.此外,超声热效应使污泥温度有所升高,但污泥内部的温度梯度却略有降低,因此,污泥内部由温度梯度引起的湿分扩散并未因超声波作用而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0.
Thermal and mois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mboo structure wall were tested in natural climate and three representative variation processes of heat and moisture: heating from solar radiation in summer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heating from solar radiation in summer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after rain, humidifying from brash in summer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normal humid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ummer, the larges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external and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28 mm-thick bamboo plywood wall is 11.73 °C (at 15:40) and the largest strain difference is 136 μm/m (at 18:50), both in ambient and indoor conditioned environment. In heating process, lengthways of the wall surface are in contracting strain while transverse ways are in expanding strain at initial stage and in contracting strain during later period. When the high temperature wall is humidified by ra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rops,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s and the expanding strain is presented on the surface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rmal and moisture stress (TMS) of the bamboo structure wall. The TM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but also great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gradient,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and rates of chan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