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助接触剂是加入到两个相对运动的电接触表面起一定作用的物质,本文将助接触剂引入继电器的触头表面,研究其对接触特性的影响.在触头带两种不同等级负载条件下,对表面除敷和未涂敷助接触剂的触头样品分别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ANSYS的角接触混合陶瓷球轴承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VEX65/NS 7CE1角接触陶瓷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轴承的接触分析中模型的合理简化和边界条件的设定作了详尽的说明并进而求解.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陶瓷球轴承的疲劳破坏及转子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接触特性,以7008C型号轴承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滚动体与滚道接触部分的网格进行局部细化,将分析结果与Hertz理论解相对比,验证有限元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滚道硬化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滚道硬化能够提升等效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但是提升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随着硬化深度的增加,应力的增大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4.
PTC热敏电阻用的欧姆接触银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玲  谭富彬 《贵金属》1998,19(1):9-13
研究用作PTC热敏电阻器件的接触电极的Ag浆,选用与PTC陶瓷有良好粘接力的玻璃作无机粘结剂,并在银浆中加入还原剂金属及保护剂,实现了银电极与PTC半导体陶瓷的欧姆接触,烧结温度500-550℃,附着良好。  相似文献   

5.
滚动轴承是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零件之一,依靠滚动体和滚道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承转动零件,轴承的使用寿命是轴承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针对滚动轴承失效形式主要是疲劳点蚀,往往采用接触疲劳寿命来反映轴承寿命,它综合考虑了轴承材料、接触特性等因素,更符合实际工况。采用MATLAB GUI软件平台完成角接触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计算系统设计,该系统使用方便,只需输入相关参数,便可计算出接触疲劳寿命、最大接触载荷和最大接触应力等参数,结果可在系统界面显示或输出txt文件和excel表格。该系统大大缩短了轴承寿命计算周期,提高轴承设计效率和精度。通过多次工程设计验证,该系统高效可靠,为工程设计中其他复杂计算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接点动态开闭接触电阻及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董友苏 《贵金属》1996,17(4):24-28
介绍了动态闭合/开启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利用此系统测取纯银触点及丝材在开启闭合油膜等条件下的接触压力-接触电阻关系曲线,讨论其曲线的不重合现象。当触头表面有污染时曲线形状发生改变,接触压力小时发生不导电现象,还研究了污染影响电接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导体在电接触处,接触电阻形成的机理。并且综合国内外有关电接触文献详细的介绍了在不同的接触形式下,改善电接触导电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官正 《轻金属》1990,(6):20-24
本文用先进的Elzone Cellscope280PCXY粒度仪探索了接触成核在制取细氢氧化铝中的作用认为,只要控制好分解条件,制取平均粒度5μm的Al(OH)_3是不难的。  相似文献   

9.
王金云 《模具工业》1990,(11):15-16
<正> 在我厂生产的灯具中,需要将导线与各种接触片连接。过去,都采用焊接的方法。但由于焊接中常会出现假焊、线头断裂等现  相似文献   

10.
T  Bell  Y  Su  H.Dong  石常亮 《中国表面工程》2007,20(2):1-10
在任何严峻条件下现代机械运行中综合性能的迫切需求促进了许多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因而,设计者在结构设计时将有许多表面工程技术可以选择。但是,怎样为一种特定的应用选择一种最优化的表面工程方法对设计者来说又是一种挑战。为了这个目标,在现代多层表面接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接触力学模型,考虑到了多层结构、真实表面粗糙度和摩擦影响。这种力学模型可以成功地预测表面工程结构的性能。文中首先回顾了赫兹接触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讨论了伯明翰多层真实粗糙表面接触力学模型,并用实例示范了一系列关于动载荷下表面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器人减速器传动界面广泛存在的粗糙表面接触特性开展相关研究。以GW接触模型为基础,考虑粗糙峰接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它进行修正得到新的模型。采用修正模型计算粗糙表面接触载荷并推导出接触刚度,然后与原始GW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讨论了不同表面粗糙度与不同接触表面材料对接触载荷与接触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表面接触参数不仅受粗糙峰相互作用的影响,还与粗糙度与接触表面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轧辊的接触疲劳断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轧辊的接触疲劳断口山东工业大学(济南250014)孙玉璞郭小燕孙希泰王永珊1前言对某钢厂钢板450-三联机钢板轧机轧辊的表层剥落进行的失效分析发现,轧辊的表层剥落有深层剥落(蝶型剥落)、浅层剥落和边角剥落等3种形式。3种剥落断口都有明显的疲劳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平面接触模具随动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机床与液压》2000,(4):98-99,79
精度要求较高的平面接触模具,如果增加一副随动机构,则易于满足其对精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机械式随动机构。  相似文献   

14.
<正> 1 接触簧片结构特点 接触簧片如图1所示,零件形状复杂,其主要特点: (1)引线脚相对固定部分1.82_0~(0.02)mm处翻转180°折弯,要保证其对称度不超过0.02mm。 (2)簧片的插拔着力处为耳形结构,其弯曲成形的尺寸精度是决定整个产品的电接触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并且要求在高速  相似文献   

15.
谈谈齿轮泵的轮齿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以往齿轮泵设计中对轮齿进行强度校核时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齿轮泵的受力特点,推导出轮齿接触疲劳强度的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接触阴极法制取金属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气膜软接触连铸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气膜软接触连铸技术,发现气膜的连续性、稳定性对铸坯质量有重要影响,气体的背压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拉坯速度的增大而降低,这为进一步改进连铸工艺和结晶器的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属塑性接触变形和接触强度及其测定方法(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威  刘钢  周流芳 《锻压技术》2004,29(5):40-45
以布氏硬度实验、塑性接触变形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以金属的小接触变形为假设前提。对金属材料接触变形过程中的4个阶段:弹性接触变形阶段、屈服变形阶段、塑性接触变形阶段、弹性恢复阶段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弹性接触极限强度、塑性接触强度、变形力与变形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不同工况下热效应对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疲劳寿命研究的不足,首先对一般角接触球轴承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其次在ANSYS中建立了7008C轴承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电主轴测温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综合分析了7种工况下载荷、转速对轴承温升的影响。得出随着转速升高或轴向载荷的增大,轴承的发热量增大,温度升高,润滑油的粘度降低,径向载荷对轴承的发热量及温升影响不明显。结果符合实际,为进一步轴承疲劳寿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