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常见的是内部电容元件的击穿故障,虽然CVT电容元件的绝缘裕度较高,然而元件的耐压特性以及击穿一定个数元件后对整体CVT安全性能的影响尚无人进行试验研究,本文对整台或单节分压器电容进行了元件击穿及整体耐压试验研究,并验证了元件击穿到一定数量后是否会导致整体贯穿性击穿,得到了适用于CVT在线监测系统的判断阈值.  相似文献   

2.
电容型电压互感器(CVT)是重要的一次侧电压监测元件。针对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元件老化等因素造成的电容型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电容上下臂击穿或互感器二次侧短路等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AlexNet的电容型电压互感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Matlab建立了CVT电路模型,分别对高压臂电容击穿、低压臂电容击穿以及互感器二次侧短路3种典型的故障进行仿真。采集CVT二次侧电压数据,利用马尔可夫变迁场将其转化为特征矩阵,最后使用轻量化的AlexNet神经网络对电压特征矩阵进行故障分类。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在不拆除CVT的情况下,能准确检测出CVT的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起35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二次电压异常及电磁单元发热故障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试验与分析,逐步排除电容分压器故障、中间变压器损坏、电容分压器二次接线端未地故障的可能性。最后结合解体检查结果,确定故障原因为阻尼电容器击穿损坏。为了提高CVT运行可靠性,从运行及预试维护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某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二次电压偏高的原因.停电电气试验结果表明,该CVT电容分压器主电容的电容值及介质损耗偏大.通过对该CVT进行解体检查,确定其二次电压偏高的原因是连接电容器与电磁单元底部法兰与封板焊接处有裂纹.裂纹导致电容器油渗入电磁单元底箱,造成主电容器上部元件缺油,绝缘强度下降,电容单元逐步击穿,电容值增大,分压比变小,施加于中间变压器一次绕组电压升高,从而使二次电压升高.为及早发现此类设备缺陷,建议定期开展预防性试验,重视对互感器中间变压器油位视窗以及二次输出电压参数的巡检.  相似文献   

5.
一起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压异常的分析处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一起5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投运后二次电压值异常的故障做了简要说明,结合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CVT电容分压器电容单元安装错误是导致二次电压异常的原因。通过对CVT电容单元的现场调整,消除了故障,电压信号显示正常。同时,对CVT投运前的安装调试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因电容元件击穿引起的设备故障问题,结合返厂解体情况,通过对故障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试验,依据试验数据、电容单元数量和电容量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得出监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波动的取值范围,并提出运维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通过监测二次电压发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故障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一起抽水蓄能水电厂5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出现的二次电压值偏低的故障,并根据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其进行了计算分析,初步判断故障是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内部电容元件击穿引起的。在对设备进行解剖检查和试验分析后,发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内部4个电容元件击穿,证明了计算分析的正确性,找出故障所在,通过更换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后,消除了故障,恢复供电后,二次电压恢复正常。最后提出了建议和防范措施,供运维、制造等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两起5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因电容分压器中部分电容元件被击穿导致二次电压升高的故障实例,并基于这两起实例,对密封不良导致电容芯子受潮以及电容局部绝缘缺陷这两种不同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故障原因下的不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某220 kV变电站母差保护母线失灵电压开放告警。现场停电试验发现220 kV母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数据异常,经返厂解体检查,分压器中电容元件部分击穿导致电容量增大,分压异常引起二次电压变化导致三相电压不平衡,分压器内电容元件工艺存在缺陷是导致故障的主要原因,可为因电容量升高引起二次电压降低的异常情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州地区某500 kV变电站的一起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ive voltage transformer,CVT)内部电容元件击穿的案例,通过对故障CVT进行解体,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进行材料微观特性分析,认为此次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容元件制造工艺不佳,在长期带电运行中绝缘薄弱处产生低能局部放电,并最终导致击穿。通过理论分析电容元件击穿个数与电容量变化率、二次电压变化率的关系,提出将500 kV CVT二次电压升高1 V或降低2.5 V作为预警门槛值,以提升对CVT绝缘状态预判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CVT早期故障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CVT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通过监测CVT二次电压的变化、电容分压器电容和介质损耗的变化来判断CVT内部故障的方法,可早期发现CVT故障,防止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12.
电容电压初值对CVT铁磁谐振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传统等效电路模型中忽略了电容分压器电容电压初值对等效电路模型的影响,然而在CVT暂态时这一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误差问题。基于正确的电容分压器的分压比公式,建立了计及电容电压初值的CVT完整的等值电路模型。基于此电路模型,利用Matlab中的电气系统模块库PSB建立了CVT铁磁谐振暂态过程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二次侧短路又消除短路这种铁磁谐振激发方式下,不同的短路时刻和消除短路时刻对CVT的铁磁谐振过程有影响,甚至出现了持续的振荡过程。在二次电压过零短路同时又在其过峰值时消除短路的情况下,电容电压的初值可以抑制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持续时间,但电容电压的初值较大时,在系统加压瞬间出现的过电压,可能引起二次侧高速继电保护误动作。  相似文献   

1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异常分析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刚投运3个月的5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方法,分析得出了二次电压异常的原因是由于CVT内部均压电容击穿,通过对CVT进行试验和解体检查,证明了原材料的选用和制造工艺是造成均压电容击穿的主要原因。最后对5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维护和产品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常见的是内部电容元件的击穿故障,目前多数CVT在线监测系统需增加一次硬件设备,这不仅增加了系统投入,更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文章利用广东电网中运行成熟的能量管理系统(EMS)中的CVT二次电压数据,研究二次电压变化与CVT自身状态的关系,通过理论计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确定了故障判断阈值,在不增加一次系统的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建立了实时监测CVT运行状态的故障分析系统,避免了CVT故障的发展、威胁系统的安全,从而达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s,CVT)测量谐波时从一次回路到二次回路非线性传递的运行特性,从现场试验和软件仿真两方面对CVT谐波测量特性进行研究。以某型号110 kV CVT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杂散电容、耦合电容、电容分压器介质损耗以及补偿电抗器等效电阻,构建CVT高频等效电路。运用Matlab搭建CVT谐波模型,获得CVT幅频特性曲线。在现场开展谐波测量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仿真模型正确性。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谐波电压含量和基波电压幅值对CVT谐波测量特性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500 k V叙府变电站两例500 k V线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电容量及介损异常增长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得出CVT内部元件击穿导致电容量及介损异常增长。通过返厂对故障CVT进行试验及解体检查,证明了由于原材料及制造工艺水平导致了CVT内部电容元件击穿。最后对500 k V CVT出厂试验、例行试验及日常运维监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