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浅槽分选机虽应用较广泛,但由于部分结构还存在一些缺陷,经常影响选煤厂分选生产效率。为此,根据生产实际并结合理论,分别对浅槽分选机中的轴承、液压缸和筛溜槽结构缺陷进行了相应优化改造,并优化后的浅槽分选机进行了工业实践。实践表明:优化的浅槽分选机不仅分选能力提高,分选质量好,而且解决了原分选机结构问题,显著降低了分选机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2.
风力分选机是垃圾分选的常用设备,风力分选是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大小进行分选。在风力分选机设计阶段,弄清风力分选机分选流场及垃圾混合物分离规律,进行风力分选机分选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气固两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风力分选机分选流场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卧式风力分选机分选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风力分选机内部垃圾颗粒混合物分离规律,同时,预测了卧式风力分选机对垃圾混合物的分选性能。本文的数值模拟方法对风力分选机进一步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重介浅槽分选机在分选物料时分选机布流板孔径无法变小、分选矸石粒径下极限无法扩展等技术难题,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研究,对传统重介浅槽分选机结构进行优化,对分选机安装了筛网布流板。优化改进后重介浅槽分选机有效扩展了物料筛选粒级下限,可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的煤矿选煤厂中,大大降低了分选机卡堵、负荷运转等故障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浅槽重介分选机应用效能,基于国内浅槽重介分选机发展及应用现状,从原煤性质、分选原理以及机械性能等多方面着手,分析了浅槽重介分选机日常应用中存在的几个相对较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优化措施,以供浅槽重介分选机的应用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浅槽重介分选机的分选效率,基于浅槽重介分选机的结构及具体工作原理,分析了浅槽重介分选机日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重点对浅槽重介分选机的链条、滑道以及连接板等结构进行优化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浅槽重介分选机,运行性能更稳定,可靠性更好,洗选效率更高,从而降低了工人作业强度,提高了煤炭洗选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菱PLC对芯片测试分选机进行控制,介绍了测试分选机的主要构成部分、电气控制及软件设计。给出了测试分选机的工艺流程图、整个系统控制框图和程序结构图等。  相似文献   

7.
王琼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3):142-143,155
针对传统重介浅槽分选机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对浅槽重介分选机的使用经验对其进行改造和优化,研究了重介选煤的工艺特点,分析了分选机存在的不安全点并制定改进策略.通过改进设备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提升了浅槽分选机的可靠性和操控性,为煤矿开采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简介电容器自动分选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XF10分选机的特点和新一代分选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国内对中高端测试分选设备的需求,提高测试分选机的效率,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并且仔细研究了国外的转塔式测试分选机,拟制了TX900型转盘式QFN测试分选机的系统设计。论述了TX900型QFN测试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了系统结构模型,并详细论述了各部分的结构设计;接着介绍了设备的电气控制结构和控制软件设计,给出了控制程序流程图;最后讨论了该机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具有效率高、兼容性强、扩充性强等特点。整个系统设计为转盘式QFN测试分选机最后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压整流桥芯片测试分选机是对整流桥芯片进行如VF、IR和TRR等性能参数的测试,并按照要求,对测试过的芯片进行分档,采用PLC作为高压整流桥芯片分选机的控制设备能够实现高速、准确的测试与精确无误的分选,论文介绍了高压整流桥芯片测试分选机的组成及工艺流程,并对PLC控制系统及程序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高压整流桥芯片测试分选机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  相似文献   

11.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of Machining Processe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is one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control types.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system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feedback control, parameter adaptive control/self-tuning control,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sliding mode control, neural network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Their typical applications to constant cutting force control system are also described, and some recent experiment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存在控制稳定性差、控制效果差和能耗高的问题,提出大型数据库下的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现地控制单元层和主控层设计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并将采集的数据记录存储起来,构建大型数据库。 采用 C 语言编写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软件,并在大型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轮机的数学控制模型,以此为依据,采用 PID 控制算法实现水库水轮发电机的控制,完成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稳定性高、控制效果好且系统能耗低,可为保证水库水轮发电机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桥式起重机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非线性特性以及防摆控制的研究现状,阐述并总结了采取不同控制策略时的主要控制方法,轨迹跟踪策略包括离线运动规划和输入整形方法,镇定控制策略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分别展开,介绍了PID控制、最优控制、滑模控制、反步控制和无源控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变转速液压系统存在动态响应慢、非线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负载快速多变时,流量和压力之间产生强耦合,流量控制会出现时变性和不稳定性,采用常规PID控制无法取得理想控制效果。因此结合模糊控制原理,基于LabVIEW测控平台,提出以液压动力源输出流量为控制量的模糊控制策略,对不同典型工况下流量的精确控制进行实验研究,并将液压动力系统在两种控制方法下的动态响应特性、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模糊控制策略实际控制效果较好,两种控制方式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相近,但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等相关问题,对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中变形场的离散化、建模方法、近似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介绍了被动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变结构控制、奇异摄动控制和非线性控制等在柔性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在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中应解决的问题,这对包括柔性机器人在内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银江  邓嘉  马皓 《机电工程》2011,28(7):896-900
为了改善整流性负载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畸变,首先提出了重复控制和电流预测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并分别对重复控制和电流预测控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然后给出了重复控制器和预测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最后在实验平台上对控制特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重复控制能有效抑制整流性负载下的电压波形畸变,电流预测控制能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主动控制悬架系统能使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同时得到改善。介绍和探讨了天棚阻尼控制、最优控制、预见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控制等技术在汽车主动悬架中的应用情况。以此说明悬架控制技术的研发是提高汽车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将TMS320F2812应用到该控制系统中,采用现代微机控制技术与先进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克服了传统控制系统在灵活性、体积、运行速度、控制精度等方面的不足;变积分型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引用,增强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对于提高区域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降低供热控制系统投入,促进传统供热控制系统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模糊控制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控制经验,将模糊控制与PLC相结合,利用PLC实现模糊控制,既保留了PLC控制系统可靠、灵活、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对于那些如水位控制的数学模型,难以建立且控制精度和快速性要求很高的控制系统,基于PLC的模糊控制策略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电液伺服扭振试验机模糊PID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本术  龚宪生 《机械》2010,37(10):15-19
为提高电液伺服扭振试验机控制系统抗参数变化和干扰的能力,保证控制精度,提出了应用于本试验机控制系统的模糊PID控制。首先根据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使用正交试验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整定,以获得较优的PID控制参数,同时使用模糊控制器对PID的控制效果加以修正。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对于参数的变化和干扰,能实现控制参数的自调整.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