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充放电技术研究了电动车用阀控铅酸蓄电池负极的炭黑含量对电池容量、充电接受能力及充电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极中添加适量的炭黑可以改善电池负极的导电性能,提高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及电池的放电容量,有利于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及循环寿命,并对充电方式的敏感性小。电动车用阀控铅酸蓄电池负极炭黑添加量在0.9%左右时表现出最佳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杜友  卢燕  冯宜辉  徐渠 《蓄电池》2013,(5):237-240
所谓电池充电接受能力,是指蓄电池在一定放电深度、恒定电压、特定环境温度下的充电过程中,放电产物接受充入电荷所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能力[1]。电池充电电流要接近电池可接受的电流。所以在进行电池充电接受能力试验时,恒压充电限流值大小的选择可以说非常的重要。本文讨论了在不同充电限流值条件下,对电池充电接受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铅酸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及充电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麦斯三定律,指出铅酸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与放电电流及放电深度的关系.对机动车辆上使用条件不同的蓄电池应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普通新蓄电池宜采用分级恒流充电;干荷电新蓄电池宜采用小电流恒流充电;大电流放电频繁的在用蓄电池宜采用恒压充电;大电流放电不频繁的在用蓄电池宜采用先恒流、后恒压充电;蓄电池储存期的维护性充电宜采用小电流恒流充电;电动车蓄电池宜采用脉冲去极化充电;放电情况不明的蓄电池应先放完电,再根据放电方式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  相似文献   

4.
GY-1-0.5密封Cd-Ni蓄电池快速充电机在云南大学研制成功并于1985年11月2日通过技术鉴定。性能指标见附录。该机采用在可接受电流控制下对蓄电池进行周期的充电放电方式,能在充电时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并提供一个合适的电流量,使蓄电池组(8只或10只GNY0.5电池或  相似文献   

5.
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与充电接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电接受率是蓄电池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能,充电接受率的提高是快速充电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蓄电池在恒流一恒压充电模式中,不同充电接受率下电流衰减指数的变化,以及初始电流和初始电解液密度对电流衰减指数的影响,推论出在此充电模式下,电流衰减指数的大小表征了充电接受能力的高低,电流衰减指数大表明充电接受率高;电流衰减指数小表明充电接受率低.当初始充电电流与初始电解液密度之间保持"最佳配比关系"时,可获得最大电流衰减指数,即达到单体电池最大充电接受率.  相似文献   

6.
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结果表明,衡量和影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的指标包括充电的快速性和蓄电池的出气率、出气量、温升及寿命等。充电接受率是研究快速充电的基础,它是最大起始接受电流与尚须充进容量的比值。对于任何一定的待充进容量,充电接受率愈高,最大起始接受电流愈大,充电速度就愈快,因而充电时间由蓄电池的容量和初始电流决定。目前,能够实现的快速充电方法主要有恒定出气率、电量控制、恒定电压、定电流定周期、定电流定出气率、定电流定电压、定电压定频率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AA型Li/FeS_2电池的制备及安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AA型Li/FeS2电池.在没有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保护的情况下以1 000 mA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16.3 v,温度约为152℃.以45 mA电流对电池进行过放电,电压降至-5.5 V后趋于平稳,温度达到约85℃.Li/FeS2电池在充电或过放电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8.
王丽  高田  景志林 《电源技术》2012,36(7):962-965
电池的使用寿命直接取决于充电技术,当前的快速充电技术不能使电池按其本身的可接受电流充电曲线进行充电,导致析气率多,温升大,对电池损害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得出同类电池在深放电状态下充电电流曲线相同,初始可接受充电电流I0差别不大。由此提出,应用ANFIS对电池的可接受充电电流进行预测,以此调整实际充电电流,保证充电快速、安全无损。  相似文献   

9.
蓄电池的充电接受率反映了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流接受能力。采用恒流一恒压充电工作制度,分析了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初始充电温度、初始电解液温度和比重对铅蓄电池恒流充电时间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阀控铅蓄电池恒流充电时间的长短对电池充电电流的接受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蓄电池》2021,(2)
将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复合电池,以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工况测试放电和充电性能,发现复合电池兼备铅酸蓄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优势,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和充电接受能力优势。  相似文献   

11.
包有富  俞美雯 《电池工业》2003,8(4):154-156
对接入网的阀控铅酸蓄电池在小电流使用状态下终止电压的确定作了简单介绍。指出,1)电池设计时,活性物质的量一般根据10小时率设计,参加反应的活性物质必须少于设计的量,才能确保其使用寿命;2)在同一放电终止电压,较大电流放电时,电池的极化较大,电池能放出的容量就少,参加反应的活性物质就少,而较小电流放电时则相反,因此,小电流放电时,电池终止电压应高于较大电流放电时的终止电压,电池放出容量宜与设计容量相一致,以避免电池过放电,确保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循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峰  王浩明  潘对 《电源技术》2005,29(3):164-166
采用高倍率放电循环试验方法,研究了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端电压和容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对蓄电池循环放电深度有较大的影响。在1 h放电循环试验中,蓄电池C1容量与C10容量几乎同步下降,蓄电池组提早失效的原因之一是电池内各单体动态一致性变差,循环后期蓄电池容量受正极容量控制。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充电接受能力,提高动态均匀一致性,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阐述了容量、充电态内阻对电池大电流启动放电性能的影响,特别强调超高倍率镉镍蓄电池的放电电压不仅与电池容量有关,更与电池充电态内阻有关。针对生产中单体电池容量和内阻的离散性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电池性能一致性的规律在生产中控制极板厚度误差在±0.02mm内,极组质量误差不超过0.04g,隔膜厚度误差在±0.003mm内,面电阻误差在±0.01Ω·cm2范围内,规定极耳与极柱间紧固力矩值。从根本上保证单体电池大电流启动放电性能一致,使电池组具有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整组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决定电池组供电时间的瓶颈因素是电池组中的容量最小电池的容量,因此及时检测并处理电池组中最小容量电池(劣化电池)是关系到备用电源能否安全正常供电的关键因素.设计中以单片机AT89S52为控制核心,通过大电流放电法来测试蓄电池的有效容量,找到劣化电池,并能记录实时多组电池测量数据,具有"虚拟电池"功能,确保电池组更长的供电时间,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和充、放电维护,在异地修改和测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有些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人们把这类电池称作蓄电池,又叫作“二次”电池。蓄电池并非直接能储藏电,因为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而大量的电荷是无法像普通物件一般储存在仓库里的。蓄电池之所以能“蓄电”,是把外界的电能用来促使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把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动汽车迅猛发展,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唯一动力源,快速、安全的给蓄电池定期进行满充、满放电维护,显得十分必要。作为蓄电池维护设备,需要放电电压、放电电流范围宽,满足单体电池或整组电池测试维护要求。本文采用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结构,设计了蓄电池放电维护设备,能够在10V-300V电压范围、电流120A进行持续放电,其包括Buckboost电路和放电负载两部分组成;分析了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具体技术指标。该设备具有放电范围宽、电流大、电流纹波小、谐波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Peukert经验公式,针对阀控式密封(VRLA)铅酸蓄电池,以放电倍率和放电时间比值拟合出关系式I1.29·t'=0.409,I∈[0.5C,3.0C],进而推算出Qn=Qn1(In1/In)0.29,I∈[0.5C,3.0C],并从不同规格、容量部分衰减、未充满和低温条件等电池的不同状态下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VRLA电池的放电倍率与放电时间比值之间的关系受电池状态变化的影响不大,误差最大不超过10%,因此可以利用式Qn=Qn1(In1In)0.29,I∈[0.5C,3.0C]进行高倍率短时间放电得出标准放电电流下的容量,从而对VRLA电池的荷电状态(sOC)进行估算,此方法可以用于储能电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MH-Ni电池循环寿命中内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AA型密封MH-Ni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充电态、放电态内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制作工艺不同电池内阻亦不同。对于制作工同的电池来说,当初期充电态、放电态内阻相差不大时,电池1C5循环寿命良好。  相似文献   

19.
《蓄电池》2016,(6)
本文研究了稀土铅基板栅合金对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首先选用含稀土元素镧的铅基合金板栅组装成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根据《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T 742—2006)标准对电池的容量、放电性能、充电接受能力、循环寿命和装车行驶里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的电池相对于普通电池,初始容量稍有下降;任何温度下稀土元素都能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尤其在低温和高温时,效果更加明显;添加稀土元素的动力电池的快速充电接受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电池的;稀土添加剂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电动汽车行驶结果表明,前200次循环以内,使用稀土铅基板栅合金电池和普通电池时的行驶里程相当,但200次循环使用后,使用普通电池时的行驶里程急剧减少,而用稀土电池在第600次循环时的行驶里程还能达到38 km。  相似文献   

20.
影响阀控铅酸蓄电池深循环寿命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影响VRLA电池深循环寿命的一些因素 (如电池的板栅合金 ,AGM隔板 ,电池极板厚度 ,装配压力 ,充电模式等 ) ,并简要阐述了同批电池同一放电制度以不同的充电模式作深循环寿命对比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 :(1)添加 1%~ 1.5 % (质量百分数 )锡于Pb Ca合金中能够使板栅恢复抗蠕变性能而防止了板栅的增长 ,延长循环寿命 ;(2 )采用最佳的极板厚度能够使电池达到最佳的比能量与循环寿命 ;(3 )优质的AGM隔板及较高的装配压力是防止电池寿命提前终结的重要因素 ;(4)充电模式是决定电池是否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5 )放电电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小电流放电条件下形成的PbSO4 比大电流放电条件下形成的PbSO4 更难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