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成为了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公共艺术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教育内容。该文作者结合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情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与高校公共艺术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其历史价值和当代艺术价值被我们再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教学目标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高校的创新改革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势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非遗引入高校校园课程体系建设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课程建设,对广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究如何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传承与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能有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崭新的课题。该文作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主体是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教学需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更好地传承本民族原生态的美术文化,使那些原生态的美术可以走进高校,使母体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成效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出服务社会、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教师将公共艺术教学与非遗保护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充实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促进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高校要积极参与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丰富多彩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不但能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保护非遗、促进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2)
众所周知,近些年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重视程度越来越多,关于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成为了全民共同关注和参与议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会涉及到的一个关键词汇,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翻译更能够展现出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属于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本文将要讨论的是高校英语专业中如何有效完成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3)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文章通过对克孜尔壁画的研摹和理解,探索将高校教学与克孜尔壁画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石窟壁画资源丰富现代绘画创作,寻找高校教学中应用新疆地域性、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该文分析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目前地方高校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生了解不足、资金缺乏等。同时,该文提出了加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联系当地企业、促进传承与创新的双头并进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1)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资源保护工作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高校作为其中的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高校中的图书馆工作对于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必要的作用。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式,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3)
贵州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拥有丰厚的多民族文化资源。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教育活动中,有效开发与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作为相关课程的内容,是高校进行传统艺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丰富高校艺术教育内容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旨在研究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贵阳幼专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从而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3)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好奇心理也促使了商业迅速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传统文化受到了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视觉设计是一种可视性较强、便于感知,同时能有效满足大众审美需求与视觉欲望的重要表现手段。在视觉设计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该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世界文化历史上绵延不绝、最亮的星辰,大力弘扬、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文化发展中的主要工作之一。花儿艺术是基于民族的、国家的、传统的中国文化之一,是推动民族文化繁荣、记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和政作为花儿艺术的发源地和传承基地,担负着保护、发扬、传承的责任。对花儿艺术进和政县中小学校园活动进行多方面研究,就如何保护花儿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逐渐深入,相应的文化馆、民俗馆等建筑应运而生,在地方建立一座小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很有意义。此举既能促进地方非物质文化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建设的沟通和发展,又能为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和对接平台。文章以拟建的兰亭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探讨如何将绍兴非物质文化元素与现代展览空间结合,研究其表现形式和方法,以期设计出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传统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室内空间方案。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7)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宝鸡孕育和创造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7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现代数字艺术成为保护与传承这些遗产的主要方式。文章就数字艺术在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运用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7)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种类,地方高校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前沿。所以,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学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当地民间美术的传承与研究。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该文以滩头年画为例,通过分析我国地方民间美术现状,提出了如何把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探索完善民间美术教学方法与展现地方非遗文化特色,树立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5)
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文分析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中的剪纸艺术培训,以期更加有效地开展剪纸艺术培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文化传承载体,加强文化开发与保护是延续其生命力的关键。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民宿发展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宿景观的关系,提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宿景观设计要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肖玲 《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144-150
三峡民歌是三峡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民间歌谣。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竣工以及移民外迁,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间歌谣随着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其传承岌岌可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是近年来对区域民间音乐文化免于流失、灭绝的传承、保护手段。与教育接轨已成未来对非遗艺术活态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文章以高校音乐专业课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引入非遗项目三峡民歌"啰儿调"教学为依据,探析将非遗项目引进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求达到非遗艺术活态传承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
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中学美术课堂,能够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热爱民族艺术的种子,但当前在农村中学有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工作还相对滞后。文章首先分析了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然后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够让农村中学生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对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22)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综合素质教育成为重中之重,艺术教育在大学中的普及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方大学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内容。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成为学界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7):169-171
"文化空间"保护代表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间最直接的纽带。该文把"文化空间"保护的思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分类归纳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使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更清晰,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