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2.
3.
徐正明 《钻采工艺》1993,16(1):83-87
从三牙轮钻头的角偏移和轴偏移问题出发。以两者间的相同处和两者间的优劣探讨,提出角偏移优于轴偏移。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成像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北端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地表条件及地质构造复杂,凹陷东、西两侧发育高角度逆断层,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工作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一是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碎屑岩储层的详细评价和横向预测;二是陡坡带局部构造的准确落实和成因机制研究。本文以近年精细采集的480km2三维资料为背景,针对构造主体部位的深层和东、西两个复杂构造陡坡带资料,开发及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大民屯凹陷资料特点的成像技术和流程。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发现了7个有利圈闭,预测有利含油面积32.7km2。  相似文献   

5.
如果需要将一个特定局部时空域中的地震反射波归位到它们的实际位置,则我们不必在整个时空域而只需在这个局部时空域对其进行偏移,同样能达到波场归位的目的。其差別仅是采用的速度不同而已.这样能大大地减小偏移的作用区域。采用这种局部偏移的方法进行常速叠前偏移结果的剩余速度偏移,可以完全消除叠前偏移剖面上由于速度变化引起的倾斜反射界面的错断现象。这样在进行叠前偏移时可采用较少的速度个数,减少叠前偏移的计算量。采用该方法作剩余速度偏移可以减少波场成像时的计算量,从而使得常速叠前偏移成为一种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实用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7.
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偏移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激发单炮地震记录,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对激发的单炮记录进行成像,讨论了不同偏移距范围地震数据和不同偏移孔径对地震成像效果的影响;对实际连片地震资料进行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显示,适当的大偏移孔径下,相邻区块互相贡献使深层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对实际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混合偏移:一种费用合理的3—D深度成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地震资料转换成地下图像的过程可被分成两部分:聚焦和定位,聚焦与保证来自不同炮检距的数据对同一同相轴有相长贡献有关,定位是把聚焦同相轴转换成和所给的速度模型一致的深度图像,在叠前深度偏移里,两种运算可同时完成,然而,对于3-D资料来主产,费用是可观的,叠前时间偏移更经济而且聚焦同轴即使在中等化情况下也很好,但有错误定位问题,混合偏移是一种费用合理的深度成像法,其使用叠前深度偏移来聚焦,使用反偏移来消除定位误差,并使用叠后深度偏移来恰当地定位,当横向速度变化是中等时,混合法能产生一个与速度场一致的深度图像,对于非常复杂的构造来说,它需要叠前深度偏移,混合洒可以被用来建立一个初始速度模型,因此这将减少建立速度模型时的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10.
11.
12.
射线变速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一步法深度偏移具有效率高,适应低信噪比资料的优点,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实现一步法射线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正确解决射线速度的各向变化问题。在深度域利用介质速度计算各向变化的射线速度,并用实际绕射曲线替换传统双曲线型绕射曲线,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一步法射线深度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积分型共偏移距时间偏移是一种稳健而又经济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不采用迭代的方式,计算旅行时的过程中通常也未适当地考虑层状介质中射线弯曲的影响。对于倾斜反射层,这些做法有可能产生错误的速度估计结果。对于倾斜反射层来说,由共偏移距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得的同相轴速度对初始偏移速度不是很长敏感的。但是由相轴出现的时间对初始偏移速度却是极为敏感的,这是因为初始速度中的误差会导致同相轴的偏移不  相似文献   

14.
三维波动方程P-R分裂偏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有限差分三维波动方程一步偏移方法,称为P-R分裂法。该方法是将三维偏移方程在τ(或ζ)方向分两步分别以二分之一步长进行延拓。在前个步长内将关于x的二阶偏导数取成隐格式而将关于y的二阶偏导数取成显格式;为了保持对称性,在后半个步长内,将关于y的二阶偏导数取成隐格式而将关于x的二阶偏导数取成显格式,经一定的简化后,可以得到一个在形式上非常简单的三维差分方程。该差分方程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①比Clearbout分裂方法差分精度高,频散现象小;②该差分方程可以局部地分解成一系列二维求解方程,它比马在田四点平均算法求解方便,计算量小。实际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倾斜反射波正确归位,断层和断点显示清晰可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三维偏移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转换波速度估算和深度成像新方法——拟偏移距偏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成像已经成为P波数据的重要工具。从最近的研究来看,深度成像对转换波资料更为重要。叠前深度偏移虽然是最好的成像方法,但不足之处是要求有精确的初始速度模型,否则,深度偏移的结果还不如时间偏移好。Wang Weizhong和Long D.Pham等提出了一种转换波叠前成像和速度分析的新技术——拟偏移距偏移法(POM)。这种方法与等效偏移距法(EOM)不同的地方是对偏移距的定义不同。POM法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初始速度,同时还可以简化转换波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6.
17.
3D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是偏移步骤,因为既要考虑它的3D特性,又要顾及到计算的费用。3D偏移的效率和准确性是由所用到的波场外推技术决定的,以变长度的二阶微分算子为基础的波场外推同时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准确度。与基于McClellan变换和算子分裂的偏移方法相比,变长度二阶微分算子的使用展示出了明显的优势。这种3D偏移算子具有近乎完善的圆对称性,在纵测线与横测线间的45方位角上没有明显的定位误差。理论算  相似文献   

18.
高斯束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斯束偏移是Kirchhoff积分偏移的一种替代方法。依据高斯束偏移的基本原理,给出了高斯束偏移方法在保幅成像、角度域成像和起伏地表条件成像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探讨了高斯束偏移中初始宽度、频带宽度和波束采样间隔等重要参数的选取原则,采用数值模型及实际资料对高斯束偏移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一定的偏移距范围内,保幅高斯束偏移能正确地恢复地下界面真实的反射率;②同保幅Kirchhoff偏移相比,保幅高斯束偏移对复杂构造的成像效果有明显提高,而计算时间仅为保幅Kirchhoff偏移的1.6倍左右;③高斯束偏移在陡倾构造处的成像效果要优于常规的波动方程偏移;④高斯束偏移对起伏地表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回顾地震成像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按照介质参数由少到多的顺序,分别对仅需纵波速度场的常规声波偏移,需纵、横波速度场的弹性波偏移,需纵、横波速度场和三个各向异性参数的各向异性偏移,以及除弹性参数场之外还增加黏滞性参数场的黏弹性波偏移等四类偏移方法及其相关的速度建模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进行了梳理,进而总结地震成像技术在构造解释、物性反演、振幅属性提取、井地联合属性分析以及采集参数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展望, 随着大数据时代和"云"时代的到来,地震成像将向基于弹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黏弹性介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积分型共偏移距时间偏移是一种稳健而又经济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不采用迭代的方式,计算旅行时的过程中通常也未适当地考虑层状介质中射线弯曲的影响。对于倾斜反射层,这些做法有可能产生错误的速度估计结果。 对于倾斜反射层来说,由共偏移距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得的同相轴速度对初始偏移速度不是很敏感的。但是同相轴出现的时间对初始偏移速度却是极为敏感的,这是因为初始速度中的误差会导致同相轴的偏移不足或偏移过量。例如,如果初始速度太低,数据势必偏移不足,倾斜反射层的速度同相轴就可能表现为以近似正确的速度但过早的到达时间出现。若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这种误差就会使我们拾取的速度函数比正确的速度函数快。当然拾取的新速度总比初始偏移速度更接近正确速度;通常在经过数次迭代之后就能见到收敛于正确速度的结果。 在计算旅行时的过程中考虑射线弯曲影响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时间偏移更是如此。如果忽略了射线弯曲,具有不同倾角的反射波组就会以不同的速度聚焦。这样,我们必须做出抉择,要么取对这个倾斜层最有利的速度,要么取对那个倾斜层最有利的速度,两者不能兼顾。通过正确地考虑射线弯曲,就能使所有倾斜角上的反射波以同样的速度聚焦,从而明显改善最终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