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测录井经过多年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现与解释评价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一些解释方法尚需深入研究。该文从钻井液循环过程中气体组分关系的变化入手,探讨了组分关系的变化在不同气测参数比值上的变化特征;结合塔里木油田气测录井应用情况,对油气水层各气测比值参数变化特征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倡导对不同地区、不同地质特征的气测录井解释应在注重其特殊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解释,来提高解释评价水平。该文对气测比值在油气水层变化特征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与归纳对引导气测录井解释向深层次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宝浪油田开发初期气测特征明显,但经过10年的开发,随着注水量增大,气测异常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C1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重烃组分与全烃的比值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沿用原来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已很难准确划分油气水层。为此,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油气水层解释模型,阐述了模型特征参数的优化及确定方式、模型的产生过程和权系数的确定途径,经过反复训练与试验,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最大误差小于0.01。应用表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油气水层解释模型更有利于准确评价油气水层,其解释符合率可达到86.7%。  相似文献   

3.
辽河盆地红星地区在沙三中亚段发育的不同期次的火成岩储集层,在近年来出现了高产油流井。但由于该套储集层岩性致密坚硬,裂缝发育不均,且油质较轻,现场气测录井资料很难区分油水层,对以往的试油井资料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该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异常幅度与产能响应关系不明显,这给解释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解释符合率,从气测录井的烃组分和派生参数特征分析入手,通过研究该地区沙三段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组分含量、含油性特征与油气产能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火成岩气测录井相关参数C_2/C_3及其与W_h和B_h关系的解释标准,并在H-15、H-11等6口井的验证中取得成功,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该解释标准对红星地区火成岩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气层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油气成因复杂,储层类型多样,天然气录井解释存在诸多难点。根据该区碎屑岩、火成岩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储层特征,以岩屑、岩心、气测、地球化学、罐顶气、定量荧光等录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天然气层录井采集、评价系列,并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录井解释评价技术;利用地层的含油气性、物性、孔隙压力参数,优选和开发了组分正规化图版、含油气性-物性双因素关系图版、气测形态法等解释图版。应用上述录井解释评价方法,于2007-2010年对准噶尔盆地32口井57层气层、气水同层、水层进行了综合解释评价,其符合率达到88%,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皮克斯勒比值随井深绘制的曲线称为皮克斯勒曲线,该曲线为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解释评价提供了一种方便途径。皮克斯勒曲线的位置、排列顺序、各比值曲线之间的间距、曲线形态特征与储集层流体性质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有效反映干气层、湿气层、油层、水层的特征。皮克斯勒曲线形态特征和常规气测录井全烃量值相结合,有利于合理解释判断储集层性质。通过对比邻井间同一储集层皮克斯勒曲线的变化,推测油气性质的横向变化,可为油藏整体评价提供依据,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皮克斯勒曲线可以用于随钻评价,在油藏评价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既拓展了气测录井资料的解释应用形式,也为测井、录井资料联合应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南鲍金根油田矿权区处于鲍金根构造南部相对较低部位,油气层处于油水过渡带附近,均不同程度地与边底水相关。应用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了南鲍金根油田各含油层组的储集层性质,并分析了每个油层组在气测录井解释参数方面的特征;基于气测录井组分比值的皮克斯勒图板指数法、三角形图板指数法以及综合气体指数法,通过分析曲线图以及交会图板反映油藏伴生气组分变化细节,区分不同性质的储集层流体性质,指示油水界面,并识别油气层中次生作用的存在;通过特征参数对比,反映出南鲍金根油田油藏次生作用程度依次是Ⅵ油层组Ⅰ油层组Ⅱ油层组、Ⅲ油层组Ⅳ油层组。从气体比值特征看,尚有规律可循,虽然有次生作用影响气测组分,但各油层组气测组分均以热裂解烃为主;发生次生作用的油藏气测组分比值特征是I_4+I_5的值相对显著升高,这种现象是判断油气层是否存在次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气测录井资料不仅能评价储集层性质,还能在油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7.
王府断陷区断层发育,储集层横向连通性差,同层位储集层物性变化大,高气测异常层产水量大,气水层录井解释评价困难。针对该问题,在气测录井全烃校正的基础上,优选适应不同地层组的全烃校正值与钻时比值交会法、三参数法和新的烃组分3H法气水层评价技术,形成了该区泉头组、登娄库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气水层不同录井综合解释系列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列方法有效解决了储集层物性变化大、高气测异常层含水量大的气水层解释评价问题,解释评价符合率明显提高,为储集层含气性和含水性的判断提供了充分依据,满足了王府断陷区的勘探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8.
玛东斜坡区下乌尔禾组试油层传统气测解释图板解释符合率较低,分析认为是由于未考虑气测基值影响及显示层前后的气测变化关系所致。以该区试油段录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方差分析筛选出对油气水层识别的4项录井敏感参数,分别是气测全烃净增量、烃组分C_3与C_1比值、钻揭显示段前后气测全烃基值比及烃湿度(Wh)与烃平衡(Bh)分离度,并以这4项敏感参数构建全新的气测含油性综合指标X和Y,建立了气测含油性综合指标X与Y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新方法经现场5口井应用验证,解释评价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充分认识和研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分析了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录井中的显示特征,对应用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结合及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场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录井新技术在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油田现场储集层解释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录井资料综合判别油、气、水层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水层识别与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为此,从探讨应用气测、荧光和岩屑录井资料进行初步定性识别入手.分析了定量判别油、气、水层的常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气测录井解释符合率所涉及到的气测数据质量控制和选择有代表性气测数据的方法。给出了应用录井资料综合判别的方法,分析了常规解释方法的选择原则,在三角形图板法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型的Q值法,针对C2/C3比值法结合对多口井的统计分析,给出了改进型的判别标准.并联系实践提出了简易参数法。应用这些方法,结合盖层封闭性能评价,对6大类不同性质油、气、水层进行的综分判别实例表明.其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气测录井是综合录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随钻汽油发现与评价的重要方式,气测录井能够直接测量地层中的天然气组成以及结构,能够进行油气水层解释。20世纪30年代便出现气测录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有效应用,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对于油气勘探认识程度逐步增加,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也逐步应用于气测录井之中,所以气测录井在随钻油气发现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影响气测录井因素与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旨在进一步加强气测录井的有效操作,切实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用差分色谱法消除气测背景气及外源气干扰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强 《录井技术》2003,14(3):13-19
针对气测录井中外源气、二次循环气对油气显示层解释的干扰问题,该提出了用差分色谱法来消除其影响,并就其概念和实现方法做了介绍;对差分色谱的测量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章还列举了差分色谱的录井应用实例。在满足差分色谱测量条件的前提下,该方法有利于气测录井解释和油气水层评价,为气测录井半定量或定量解释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韩小俊 《录井工程》2009,20(2):25-28
南阳凹陷东庄油田存在气测显示低的特征,给气测录井异常识别和评价增加了难度,从而影响了录井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通过对该油田油气层气测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东庄油田试油层气测参数统计,分别建立了用于区分水层、干层与价值层区的重烃相对含量与Q值解释图板和用于区分油层与油水同层区的C2和C3差值与甲烷相对含量解释图板,弥补了因岩屑挑取困难而造成的其他方法评价的不足。将这两套评价方法应用于该油田4口井10个层评价,经试油验证,解释符合率达90%,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庄油田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渤海油田储层流体解释难度越来越大,而目前储层含油气性录井评价还处在定性阶段,迫切需要建立录井定量解释模型。通过对大量气相烃类及其衍生参数的特征分析,发现气测烃组分中的重组分与油气指数在油气层段的交会特征与储层含油气性具有相关性,据此拟合出定量评价储层含油气性的新参数——含油气丰度,并建立了基于气相烃类的渤海油田常规储层含油气性定量解释标准。经过多个构造不同层位的油气水层验证,本文方法评价结果与测井测试结论符合度较高,在低对比度等疑难储层的解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从而为渤海油田储层流体性质的快速评价提供了一种定量化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研  黄亮  仲玉斌 《录井工程》2011,22(2):36-38
针对吉林探区伊通盆地储集层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评价的问题,通过对该盆地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筛选出适合储集层评价的气测优势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该盆地储集层评价的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甲烷与全烃法、甲烷与全烃峰基比法、气测全烃曲线形态法、气体比值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地化分析中的含油气总量参数,分别建立了与气测全烃和甲烷对应评价图板。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了该盆地粗碎屑岩低显示和细碎屑岩高显示储集层油气评价的难题,提高了储集层录井评价水平,解释符合率由71%提高到85%以上,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盆地类似储集层的油气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气测录井中外源气、二次循环气对油气显示层解释的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了用差分色谱法来消除其影响,并就其概念和实现方法做了介绍;对差分色谱的测量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列举了差分色谱的录井应用实例。在满足差分色谱测量条件的前提下,该方法有利于气测录井解释和油气水层评价,为气测录井半定量或定量解释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辽河坳陷含水储集层气测录井特征及解释评价方法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贇 《录井工程》2007,18(3):71-73
油气层含水性的解释是综合解释的难点之一,确定油气层含水与否、含水比例大小,是正确评价油气层的关键。通过对辽河坳陷不同区块部分完钻井的试油数据和气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从气测录井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各类含水层的气测特征,阐述了气测录井3H(湿度、平衡、特征)解释法在各类储集层解释评价中的判别值和变化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测录井综合解释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储集层含水性特征的分析,参照3H法进行判别,是辽河坳陷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港油田关家堡地区油气藏特征复杂,不同含油层系油气显示特征不同,气测录井解释符合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分析关家堡地区明化镇组、馆陶组和沙河街组的地质和气测显示特征,结合试油结论,提出不同含油层系相应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TR与Wh(湿度比)气测解释法和三角形图板法,归纳总结了全烃及组分在不同层系的变化规律。应用实例表明,效果较好,对于复杂油气藏多层系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对不同地区、不同油气层的解释结果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不同解释方法具有地区适应性问题,也就是说方法形成的基础条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寻找一种建立适用予任何区域解释评价方法的途径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此间题,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为例,在分析不同天然气烃组分特征的基础上.以C1/∑C1-5和C3/∑C1-5两个突出反映烃组分关系特征的比值为分析对象并作为聚类中心,探讨了采用统计学中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建立以这两项比值为横、纵坐标的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模型的数学分析方法。该数学分析方法适用于任何地域解释评价模型的建立,应用该方法所建立的解释评价图板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的初步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油基钻井液钻井气水层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凤俊  王力 《录井工程》2006,17(1):25-27
采用油基钻井液平衡或欠平衡钻井工艺有利于发现油气层、保护油气层,但同时对油气层识别与评价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油基钻井液平衡或欠平衡钻井对气测录井造成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真假气测异常显示的识别方法,建立了与平衡或欠平衡钻井条件相匹配的气水层的识别方法和解释评价图板。在现场应用中初步见到了较好效果,对勘探开发过程中气水层的录井识别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