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贺文俊  贾文涛  王祺  陈柯含  付跃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5):517006-0517006(6)
延迟器作为改变光信号偏振态的一种重要光学器件,具有高偏振变换精度、低成本、算法简单等特点,利用一个1/4波片和一个1/2波片组合可实现对径向矢量光场偏振调制的新方法,采用Jones矩阵算法分析了双波片的调制机理,将光场的偏振演化规律在庞加莱球上表示,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双延迟器结构可实现对径向矢量光场的复杂偏振调控,并获得光强均匀分布、偏振态有规律分布的矢量光束。  相似文献   

2.
贺文俊  贾文涛  李亚红  王祺  付跃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2):1207001-1207001(8)
基于S波片和双延迟器的偏振特性,提出了一种矢量光场的生成及偏振调控方法,该方法能够将标量高斯光束转换为偏振态分布可调谐的矢量光束。结合Stokes-Mueller矩阵算法,建立了矢量光场偏振调控的数学模型,并仿真计算出标量高斯光束经过S波片和双延迟器(包括双1/4波片和双1/2波片两种情况)后的偏振态空间分布。讨论了双延迟器相对旋转时光场偏振分布的演化规律及机理,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相互吻合,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标量相干光场的复杂偏振调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测量系统采用双旋转延迟器结构,通过两个1/4波片的周期变化,对入射光、散射光的偏振态进行调制.由探测光强的25个Fourier分解系数可以计算得到样品的Mueller矩阵.为了检测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将测量的16个自由空间Mueller矩阵分量和理想情况下的自由空间Mueller矩阵分量进行比较,并给出了每个矩阵分量的标准误差.最后,通过测量聚四氟乙烯样品板的Mueller矩阵,定量地分析样品的退偏效应.  相似文献   

4.
铝板的偏振反射Mueller矩阵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物质材料例如涂层、金属、电介质等有其各自的偏振特性。Stokes参量或是Mueller矩阵表示了偏振量化信息与材料性质的关系。介绍了Mueller矩阵测量方法,使用He-Ne(入=632.8 nm)激光器经过起偏器产生的偏振光照射在铝样品上,并经偏振分析光学系统,获取样品Mueller矩阵元素测量图像数据。在给出延迟器校正结果的前提下,使用64个偏振测量图像,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减小误差,给出了铝板样品的偏振反射Mueller矩阵,比较分析了水平/垂直、 / 和左旋/右旋圆偏振分量随样品转角变化时的退偏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铝板的圆偏光与线偏光的退偏度显著,为使用圆偏振实现探测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电控相位延迟对矢量涡旋光偏振态的影响规律, 采用半波液晶可变延迟器和液晶q波片搭建了电控矢量涡旋光的全斯托克斯偏振测试实验装置, 进行了电控矢量涡旋光的斯托克斯参量传输特性的Muller矩阵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对输入偏振光进行连续相位调控, 获得了其通过调谐q波片后的输出光束偏振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电控相位延迟会改变角向和径向偏振光的局域偏振椭偏度, 且随电压变化呈线性关系, 同时偏振态演变会影响矢量涡旋光的输出光强。此研究对于探索电控矢量涡旋光的偏振转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光偏振态分振幅测量模块(DOAP)对分光棱镜复杂且严格的加工要求,采用在经典DOAP透射光路及反射光路各引入一块波片的方法,组成改进后的光偏振态测量模块。推导了新的仪器矩阵表达式,通过分析波片参量对仪器矩阵条件数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波片的参量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斯托克斯椭偏仪测量薄膜样品的厚度和折射率的标准差分别为0.1nm和0.001。通过选择波片的最佳方位角或相位延迟量可以实现斯托克斯椭偏仪仪器矩阵的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测量稳定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相位延迟器复合旋光器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将相位延迟器复合为旋光器的技术,利用米勒矩阵对其原理与应用进行了分析。相位延迟器复合为旋光器时,将相位延迟器置于两块1/4波片之间,使两块1/4波片的快轴相互垂直且与相位延迟器的快轴分别成±45°角。利用相位延迟器复合为旋光器技术,可以将相位调制器转换为偏振方向调制器。实验验证了相位延迟器复合为旋光器和相位调制器转换为偏振方向调制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45°-0°-45°相位延迟型偏振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对相位延迟量引入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得到输出偏振态的方位角误差和椭率角误差与延迟量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延迟量误差对该偏振控制器输出偏振态的椭率角误差的影响小于对方位角误差的影响.还分析了入射光波长误差导致的延迟量误差对输出偏振态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45°-0°-45°相位延迟型偏振控制器是对波长敏感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液晶光谱偏振系统的方位误差并降低测量误差,提出了选偏器方位误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Stokes矢量及Mueller矩阵,将偏振角的方位误差转化为Stokes矢量传递误差,推导了误差的协方差矩阵,分析了权重系数与延迟相位的变化关系,并对不同偏振态入射光条件下的品质因数变化进行了计算仿真。方位误差依赖于入射光Stokes参数与延迟相位,不同偏振态的入射光品质因数随延迟相位成抛物线变化。当延迟相位位于[60°,120°]区间内,选偏器的方位误差较小,测量误差较小适宜测量。通过对液晶偏振光谱系统配准误差的研究,获得误差来源,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非理想透镜组偏振效应和偏振片的透过轴角度误差对气溶胶偏振探测仪偏振测量精度的影响,首先,利用Jones矩阵描述透镜组的偏振效应,结合入射光相干矩阵推导了气溶胶偏振探测仪前置光学透镜组的起偏度;其次,利用Mueller矩阵方法推导了综合考虑入射光偏振态、透镜组起偏效应和偏振片透过轴方位角误差影响下的气溶胶偏振探测仪的偏振测量误差;最后,通过计算得到透镜组的起偏度和仪器的绝对偏振度测量误差。根据计算,0.67 μm通道透镜组最大起偏度和仪器最大绝对偏振测量误差分别是0.3143和0.2838;1.64 μm通道透镜组最大起偏度和仪器最大绝对偏振测量误差分别是0.3249和0.2937。结果显示,仪器的主要误差源是非理想透镜组的偏振效应,未经标定的气溶胶偏振测量仪存在严重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1.
有限长导体圆柱的后向散射极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理光学法(PO)和增量长度绕射系数法(ILDC)推导并计算了有限长导体圆柱的后向散射极化矩阵,进而分析了目标的特征极化参数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数值仿真结果,对于应用目标的极化特性进行目标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相位调制特性的数值计算。利用Jones矩阵法推导了三片式、方位角分别为0°,45°和0°的可变相位延迟器组成的偏振转换器Jones矩阵表示形式。利用该矩阵计算了电控液晶偏振转换器偏振调制,计箅结果用Poincare图示法表示、结果表明利用该三片式偏振转换器可以实现全范围偏振态调节,且可以实现任意...  相似文献   

13.
混浊介质中利用后向散射光偏振进行目标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浊介质中的目标识别是一项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中作者提出利用混浊介质中目标物体后向散射光米勒矩阵的方法来进行目标识别的方法。在去离子水中加入0.1μm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组成理想的混浊介质,在各种浓度下分别测量混浊介质中有目标物体时的米勒矩阵与混浊介质没有目标物体时的米勒矩阵,将这两个矩阵进行比较,发现米勒矩阵的主对角线项在有目标物体和没有目标物体时有一定的差异,利用这一差异可以判断混浊介质中是否存在目标物体。作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偏振技术进行目标识别比利用传统的强度识别方法有效,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左超  袁晓东  曾淳 《激光技术》2000,24(1):34-37
对采用四频差动法偏频的环形激光器中光场偏振度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光场的偏振用圆基坐标下的琼斯矩阵表示.光场的偏振度由反射膜片和水晶片的光学性质决定,在环形腔中的不同位置处,光场的偏振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吴志坚  杨震 《通信学报》1996,17(4):93-97
本文提出了一种单模光纤偏振漂移补偿新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简单的一维调制,也同样适用于复杂的二维调制。同时该算法不再局限于极化分割式的斯托克斯接收机。这对于充分发挥偏振调制的潜力和降低系统造价,提高系统性能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算法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也在本文中给出。一些和算法有关的问题在本文中作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瞬态极化雷达采用同时发射、同时接收的测量体制,可以利用正交极化通道的单次回波信号测量目标极化散射矩阵。首先给出了窄带瞬态极化雷达信号模型和信号处理方法;然后详细分析了两类瞬态极化雷达信号波形(频移脉冲矢量波形和正负调频斜率LFM矢量波形)的测量性能;最后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X波段瞬态极化雷达系统开展外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分时极化测量结果相比,两者的相对幅度测量结果差异小于2 dB,相对相位测量结果差异小于10,°从而验证了瞬时极化测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即ALOS)在日本于2006年1月24日成功发射.在所携带的三个传感器中,L波段的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即PALSAR)能够使我们利用全极化的观测模式日夜对地球进行观测.尽管极化运行是实验性质的,但在世界上它首次为我们提供了星载的全极化数据.该文简单介绍ALOS卫星上的PALSAR系统、全极化数据的各种应用以及极化SAR图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陆同兴  孙文斌 《量子电子学报》1998,15(3):297-304,307
光激发吩噻嗪/氮氧自由基的乙二醇溶液得到发射的自旋极化谱,以吩噻嗪三重态与二重态稳态自由基相互作用模型,利用二阶微扰理论及相互作用表象下密度矩阵,理论上计算了该体系的CIDEP。  相似文献   

19.
左超  袁晓东  曾淳 《激光技术》2001,24(1):34-37
对采用四频差动法偏频的环形激光器中光场偏振度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光场的偏振用圆基坐标下的琼斯矩阵表示.光场的偏振度由反射膜片和水晶片的光学性质决定,在环形腔中的不同位置处,光场的偏振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光纤通信系统的偏振模色散(PMD)是限制系统传输容量和距离的关键因素。系统输出信号的偏振度(DOP)反映了系统的偏振模色散。利用光纤通信系统的Jones矩阵模型,在理论上得到了系统的输出光脉冲Stokes矢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计算了系统的输出脉冲的偏振度特性。结果表明,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偏振度随入射脉冲偏振态的变化而变化,当入射脉冲偏振态与系统的主偏振态一致时,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偏振度达到极大;同时,随着系统的偏振模色散幅度的增大而变小。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偏振度还随着信号原始啁啾系数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但与啁啾系数的符号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