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楠溪江古村     
在美丽的楠溪江畔,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 这些古村落至今还留存着古代文化的印迹,村寨在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甚至村名、街名,无不显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楠溪江古村在宋代就有规划,且有明确的规划思想,这对于研究我国的建筑史、规划史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与"宗族文化"的梗概。 楠溪江古村落大致可归纳为:建村历史悠久、规划严谨和谐、建筑类型丰富、建筑风格朴素、环境意识较强、宗族文化突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楠溪江历史古村落特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保护楠溪江古村落的意义,提出楠溪江古村落保护利用方向和具体建设措施,保护好珍贵文化遗产,传承优秀历史文脉,在现代与传统有机、和谐融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千尺长堤八尺廊,碧水环屿丽桥望。琴山书院竹影间,水亭在飞影在塘。出永嘉县沿223省道一路向北,溯蜿蜒奔流的楠溪江上行30 km至岩头镇,西侧茂林、河湖、堤岛之间,伴山、伴水、伴八景的岩头村席地而建。因旁有著名的"芙蓉三岩",岩头处在首位,所以称之为"岩头"。楠溪江畔古村落各具特色,岩头村以其水利系统和公共园林著称,而世代相传的耕读文化,则让岩头村更加质朴。  相似文献   

4.
屿北是楠溪汪上游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该文主要对其村落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楠溪江古村落研究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5.
1986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应浙江省永嘉县的委托,结合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楠溪江中心景区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包括楠溪江中心景区的总体规划和旅游区中心坦下村、后勤基地渠口村、古村落芙蓉村、苍坡村以及沿江几个旅游点等的详细规划。由于规划时间短,水平有限,规划设计还存在不少缺点,在这里不可能详尽的介绍,简要说明,以求赐教。 一、楠溪江中心景区概况 楠溪江风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地区永嘉县东北部,是雁荡山大景区的一部分。南起沙头,  相似文献   

6.
乡土建筑的建构与更新-楠溪江之行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孙璐  谷敬鹏 《华中建筑》2001,19(2):23-26
楠溪江地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永嘉县内,其间散布着很多中国传统村落和民居,与其它地区不同,楠溪江古村落的肌理不是以方格网为基础的,它顺应自然,依山就势,独具特色,然而,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与地区建筑文脉大相径庭的房屋出现在古村落中,严重影响了村落的景观,该文提出在调查中发现的许多乡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探求这落环境和自在环境相谐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出发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7.
关于楠溪江古村落保护问题的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请转×××:8月份我又到了楠溪江考察古村落,兹将一些建议呈上诸位,供参考。1.林炕、黄南、上犹(音)几个村子,和西边的潘坑、佳溪、张家岸等等村子一样,是楠溪江上游极珍贵的古聚落遗存,尤其以林坑和黄南的现状为最完整。我希望永嘉的领导同志们能多加爱护,下大决心保护它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当务之急是认定它们为市级文保单位,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来挡住一切有名的、有钱的、有权的人可能对它们的侵害。2.一座完整的古村落,最有价值的是它的历史信息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不起眼的附属建筑往往被人忽视,但其中却大有文章。本文从楠溪江流域古村落院门、院墙出发,认为院门是一户人家脸面的反映,院门风格各异,充分说明了门脸作为建筑的脸面在建筑群体当中的重要地位,它标示着院落主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经济实力,是院落主人社会阶层的重要体现;院门的领域感是通过院门对空间的分割形成的,院门造成门内门外的空间转换和心理转换;院墙是院落的界限,是院落归属感的具体界定;低矮的院墙围合成了一个自由的、独立的天地;低矮的院墙,体现出院落主人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心理特征,介于藏与不藏之间,是院落主人人生哲学思想的反映。并不起眼的院落附属建筑,体现出楠溪江流域古村落建筑的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新荣 《山西建筑》2008,34(12):13-15
主要对楠溪江古村落的规划布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古村落建筑的结构、造型、装饰、材料及建造习俗等进行了记实性的探讨,意在唤醒人们对古老的村落文化、建筑文化进行重新审视,给当今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真正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楠溪江是瓯江下游最大的北支流,古村落群散布在楠溪江中游两岸,目前尚存留有较完整的宋式村貌、明清建筑及其文化习俗。自唐末移民至楠溪江以来,许多村落的建立都经过完整的规划。村落建筑布局尽管体现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天人感应”和古代堪舆学说、“风水”思想,但都具有相当发达的环境意识。其建筑风格背后的文化心脉,凝结着历代文人学士、民间匠人独特的智慧和劳动。  相似文献   

11.
邰惠鑫  宋绍杭  徐鑫 《华中建筑》2009,27(12):101-105
该文介绍了从楠溪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因素等方面对屿北古村落进行实地考察和测绘的成果,着重描述了当地民居木构中的古风做法。并通过与《营造法式》的对比,探讨屿北古村落建筑古风与宋代官式建筑体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楠溪江是浙江省永嘉县境内一条树枝状河流,流域之内尚存许许多多古村落。从村落的建筑遗存中,我们可以发现古时候曾有过十分发达的乡村文化的印记。特别是楠溪江村寨在宋代就有规划,而且有明确的规划思想,实为国内所罕见。在我国建筑史、规划史的研究上颇有参考价值。例如芙蓉村,始建于北宋天禧年间,曾被元军所毁,元末明初复建。它有完整的规  相似文献   

13.
始建于唐代的屿北村是楠溪江上游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之一。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眼光观察,古时的屿北村既不处在有利商品集散的地理位置,也非攻防双方必争的军事要地,更不是古代的行政中心。但是如果我们把屿北这样的普通村落放到整个农耕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中加以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正是这些散布在浙江各地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保存完好的普通乡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4)
我国江浙地区自古经济富庶,文化底蕴丰厚。楠溪江作为瓯江北侧的一条支流,自古以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和生活圈,尤其是古村落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民居住宅大多依托自然地貌、取材素木蛮石,形式包容开阔,秉承"天人合一"、宗法传家的理念,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楠溪江畔形形色色的古亭的现状类型、功能特征及其文化渊源,探讨楠溪江前人们适地适亭的构筑手法、重视文化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及追求与自然容为一体的精神意境,以期从中寻找到对现实园林设计中亭的设置和布局规划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风景名胜区永嘉县楠溪江的岩头镇芙蓉古村落,始建于宋代初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古村落以其历史悠远的古建筑群而享誉世界,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古村落也因此成了消防安全重点保卫对象。然而古建筑多是木结构,年代久远失修,加上一些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用火、用电管理不善,电气线路混乱,存在的火灾隐患相当严重,曾多次遭受火劫。由于该村离县城较远,村里又没什么消防设备,当消防队赶到时,一座古建筑早已化为灰烬。为改变古村落的消防安全状况,保护好这批历史文化遗产,永嘉县消防大队的防火监督员没少操过心,防火参…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作为乡土"耕读聚落"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对"产业集聚、人口聚居、资源统筹、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乡村空间将再次面对聚落村寨空间的结构整合,这对古村落以及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与发展将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楠溪江芙蓉古村为例,分析村落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结合芙蓉村风貌保护的现状问题,探讨"自然·古村落·人"整体保护策略,以期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埭美古村落     
许初鸣 《城乡建设》2012,(10):94-95
一律的红瓦白墙,一式的燕尾翘脊,横平竖直的排列,绕村回环的河水,遒劲葱郁的古榕,青黛起伏的远山……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无法感受到这个古村落别样的美丽、独特的魅力。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单独挑出这个古村落中的一座农舍民居,都很美,很有特色,都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大厝(闽南  相似文献   

19.
江文婷  胡振宇 《住宅科技》2011,31(10):42-45
通过对浙江温州永嘉县楠溪江中游的古村落民居生态适应性的研究,重新总结了传统村落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方面的生态理念和技术经验,阐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对当代生态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仿效传统民居的当代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为了激发内刊编辑人员的创作灵感,亲身了解、感受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渊源与独特魅力,《柯利达》内刊编辑部于近日组织了"探索浙南古建,发现设计之美"的采风活动。此次采风的目的地为浙江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内刊编辑们一起参观游览了楠溪江的林坑古村、芙蓉古村、屿北古村等古村落,通过走访、摄影、记叙的形式深入了解了徽派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特色,探索了浙南古建筑的历史渊源。做为发源于苏州本土的一家优质装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