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研究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以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将其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木粉三元复合体系中,采用二次挤出造粒和注射成型法制备阻燃试样。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应力破坏行为,确定材料的阻燃级别。结果与未添加微胶囊红磷的木塑材料相比,当微胶囊红磷添加量(质量分数)达到1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由17.4 kJ/m2提高到19.0 kJ/m2,抗拉强度由19.53 MPa提高到21.7 MPa,断裂伸长率提高了58.7%,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73.17℃,阻燃达到V-0级,氧指数达到28.7%。结论随着微胶囊红磷含量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大,初始分解温度提高,阻燃耐热性能变好;材料阻燃剂的添加量低,综合性能优良,在包装、建筑、家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聚烯烃及聚烯烃弹性体中采用微胶囊化红磷可以制造出一类阻燃性能优良,烟密度小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尿素和硬脂酸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改性氢氧化镁(MH)粉末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MH为无规则的、粒径为30~120nm的,且至少有一维是纳米结构的片状材料。在应用方面,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多组不同配方的尼龙66(PA66)复合材料。研究发现,MH单独使用时阻燃效率低,将它与微胶囊红磷(MRP)复配使用后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x(PA66)∶x(MRP)∶x(MH)=100(phr)∶10(phr)∶8(phr)时,MRP/MH/PA66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为V-0级,LOI能达到32%。此外,还探讨了可能的阻燃机理,并通过TG、TG-MS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热氧稳定性及热氧分解气态产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阻燃剂,微胶囊化红磷在一些工程塑料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超过了20年。它减少了燃烧时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了烟密度和燃烧热,可有效阻止火焰的蔓延,并且能有效保证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白度化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在塑料、橡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红磷是一种高效无毒、绿色环保阻燃剂,但它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潮、氧化,生成磷酸并放出磷化氢。同时,红磷与大多数聚合物的相容性不好,影响最终产品的阻燃与机械性能。若将普通红磷用氧化物和高分子薄膜进行包覆,即微胶囊化,可使上述缺点得到根本改善,阻燃剂的加入量也可减少,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均会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效、新型阻燃剂-微胶囊化红磷是天津阻燃技术研究所研究开发,先后在天津塘沽新华化工厂、天津阻燃技术研究所附属阻燃材料厂和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市科力化工助剂厂投入工业生产。并通过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验收。确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7.
目前微胶囊红磷大多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且囊壳原料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可降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囊壳,采用相分离法在常温、中性条件下制备微胶囊红磷(MRP);为进一步增强MRP使用性能,添加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改性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SiO_2凝胶/EC复合囊壳微胶囊红磷(SiMRP).对所得样品进行FTIR、形态及XPS分析,观察样品形态并计算包覆率;对样品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吸湿率测定及安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分离法可对红磷实现有效包覆,囊壳包覆率为88.2%;EC囊壳提高了红磷的热稳定性,着火点温度较RP提升50℃; MRP 10日后吸湿率降至6.8%,摩擦感度降至34%;添加1 mL TEOS改性后的SiMPR样品包覆率达94.1%,热稳定性较MRP进一步增强,着火点温度较MRP提升90℃;SiMRP 10日后吸湿率降至4.5%,摩擦感度降至20%.  相似文献   

8.
以哌嗪改性木质素(LP)和磷酸铝为囊材,制备了具有多层次阻燃性能的无卤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并用于改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阻燃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阻燃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阻燃剂添加量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磷被LP和磷酸铝严密包覆;添加25%阻燃剂的ABS复合材料燃烧后可形成致密、厚实的残炭层,阻燃级可达到UL94 V-0等级,极限氧指数达到26.1%。与未添加阻燃剂ABS树脂相比,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63.1%,总烟雾释放量降低了25.8%。  相似文献   

9.
阻燃剂的微胶囊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扼要介绍了阻燃剂微胶囊化的方法,并以红磷和聚磷酸铵为例说明了阻燃剂微胶囊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木粉以及微胶囊红磷(HP)阻燃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的性能影响.方法 以杨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HP为原料,采用二次共混造粒及注射模塑法,制备WPC,通过熔体流动速率(MFR)试验、拉伸试验、TGA谱图分析、Kissinger动力学分析和SEM显微观察研究WPC的性能.结果 采用KH-550处理木粉后,体系的MFR提高了0.01 g/min,拉伸时的最大位移提高了2.59 mm,HP的添加使WPC在分解5%和50%时的温度分别提高了18℃和54℃,KH-550和HP共改性的WPC在420~500℃(主要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为153 kJ/mol.结论 采用KH-550处理杨木粉后,使体系的拉伸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在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HP后,WPC的阻燃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苯并噁嗪(BOZ)与微胶囊化红磷(MRP)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BOZ/MRP质量比和用量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然后固定BOZ和MRP的用量,考察丁腈橡胶(NBR)的添加量对BOZ/MRP/ABS阻燃体系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MRP质量比为3:2,总量为20%(质量分数)时,可制得氧指数(LOI)达24.4%,垂直燃烧达UL-94 V-0级的无卤阻燃ABS;BOZ受热产生的酚羟基与红磷燃烧产生的氧化磷等发生酯化反应减缓了ABS的分解;NBR添加量为8%时,阻燃体系垂直燃烧达V-0级,拉伸强度为30.8 MPa,缺口冲击强度达11.4 kJ/m2。  相似文献   

12.
高效、新型阻燃剂一微胶囊化红磷是天津阻燃技术研究所研究开发。先后在天津塘沽新华化工厂、天津阻燃技术研究所附属阻燃材料厂和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市科力化工助剂厂投人工业生产,并通过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验收,确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13.
在用黄磷热转化红磷时,采用分散剂,用较低的转化温度及较短的转化时间,在通入氮气保护下,可制得超细球状粉粒红磷,可省去湿磨粉碎及过滤、干燥工序,在进行微胶囊化包覆及表面处理前。也不需首先湿磨处理,不仅红磷稳定性高,更有简化工序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将改性天然水镁石分别与改性硅灰石、微囊化红磷添加到聚丙烯中,制得两种复合材料。对这两种复合材料进行冲击试验、差热分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性能测试分析,考察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水镁石微囊化红磷复配阻燃聚丙烯体系较天然水镁石硅灰石复配阻燃聚丙烯体系阻燃性能更好同时力学性能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微胶囊以其特殊的性能被广泛运用于日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领域。其在日化产品中的运用是通过微胶囊在目标接触面的负载与停留,然后可控释放功能性物质,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功能性组分的目的。为了实现功能性物质在目标表面的高效利用,微胶囊在目标表面的吸附性能和力学性能至关重要。综述了日化产品用微胶囊的力学性能和吸附性能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微胶囊力学性能及其在目标表面吸附力的表征方法与手段,以及微胶囊力学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期该工作能够为功能性微胶囊在日化产业中的高效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无机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红磷等的合成和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胶囊化技术在聚磷酸铵和红磷包覆方面的应用和它们在聚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高聚物中的应用,展望了无机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红磷等的合成和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胶囊化技术在聚磷酸铵和红磷包覆方面的应用和它们在聚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高聚物中的应用,展望了无机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6北京国际阻燃材料与技术会议将召开;全球阻燃剂供应紧企业忙扩产;美国雅宝公司将提高溴化阻燃剂的价格;高安全性微胶囊包覆红磷阻燃剂;河南新乡研制成功新型化纤阻燃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水滑石/红磷协同阻燃EVA材料的热分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EVA/水滑石(LDH)/微胶囊化红磷(MRP)无卤阻燃材料,研究了LDH和MRP在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阻燃协同作用,发现在EVA/LDH阻燃体系中添加适量的MRP可以显著提高体系阻燃性能,而且燃烧过程中不再有熔滴现象发生。采用TG和实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RT-FT-IR)研究了EVA及其复合阻燃材料的热分解特性,实验发现,与EVA/LDH体系相比,EVA/LDH//MRP体系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MRP对EVA/LDH体系中的EVA热氧化降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聚磷酸铵的微胶囊化与阻燃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磷酸铵(APP)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应用于聚丙烯(PP)中的阻燃性能。分析表明,经微胶囊处理后,APP的溶解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并应用扫描电镜测试了微胶囊APP的表面形态。阻燃性能测定表明在PP中,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阻燃剂复配使用,微胶囊APP的阻燃效果都好于普通A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