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氯化亚铜催化下,4-硝基-2-甲苯胺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制得2-氯-5-硝基甲苯;在碳酸钾的作用下,2-氯-5-硝基甲苯与对三氟甲氧基苯酚发生醚化反应制得2-甲基-4-硝基-1-(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苯,然后经铁粉还原制得中间体3-甲基-4-(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苯胺;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3-甲基-4-(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苯胺与2-甲基-3-氧代戊酸甲酯反应缩合闭环生成2-乙基-3,7-二甲基-6-(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喹啉-4-醇;最后,在叔丁醇钾的作用下,2-乙基-3,7-二甲基-6-(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喹啉-4-醇与氯甲酸甲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乙基-3,7-二甲基-6-(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喹啉-4-基2-甲氧基乙酸酯(Flometoquin)。经1H NMR光谱鉴定,产物与Flometoquin结构一致。该合成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硫脲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初始原料,经环合等多步反应合成4,6-二甲氧基-甲砜基嘧啶,间硝基邻甲基苯胺经重氮化得到重氮产物间硝基邻甲基苯酚.4,6-二甲氧基-甲砜基嘧啶和间硝基邻甲基苯酚反应得到2-(苄基-6-硝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再经溴化反应得到2-(苄基溴-6-硝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其与六个取代基苯胺反应,分别得到六个2-(4,’6’-二甲氧基)嘧啶氧基-6-硝基-N-芳基苄胺衍生物,产物经质谱和核磁氢谱检测确定.  相似文献   

3.
以硫脲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初始原料,经环合等多步反应合成4,6-二甲氧基-甲砜基嘧啶,间硝基邻甲基苯胺经重氮化得到重氮产物间硝基邻甲基苯酚.4,6-二甲氧基-甲砜基嘧啶和间硝基邻甲基苯酚反应得到2-(苄基-6-硝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再经溴化反应得到2-(苄基溴-6-硝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其与六个取代基苯胺反应,分别得到六个2-(4',6'-二甲氧基)嘧啶氧基-6-硝基-N-芳基苄胺衍生物,产物经质谱和核磁氢谱检测确定.  相似文献   

4.
以2-氯-4-硝基苯酚为原料,经还原反应合成2-氯-4-氨基苯酚,再与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加成3-氯-4-[1,1,2-三氟-2-(三氟甲氧基)乙氧基]苯胺;将2,6-二氟苯甲酰胺与草酰氯酰化合成2,6-二氯苯甲酰异氰酸酯,再与3-氯-4-[1,1,2-三氟-2-(三氟甲氧基)乙氧基]苯胺加成得到杀虫剂双苯氟脲,总收率为68.9%.  相似文献   

5.
对溴苯胺和杯[4]芳烃为原料,经重氮化-偶联反应合成了对溴苯基偶氮基杯[4]芳烃,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分析表征;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氯丙烷、苯胺、对硝基偶氮苯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推拉电子结构、含双环氧基的偶氮类有机非线性光学发色团分子4-硝基-4‘-N,N-二缩水甘油氨基偶氮苯(NGDA)。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分析并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吸收特性,在320nm和380nm附近发现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7.
硝基取代的卟啉是合成生物活性分子的有效单体.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的合成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硝基的强吸电子性.使硝基苯基卟啉的合成难度加大。本文以四苯基卟啉(TPP)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合成了5-(4-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并进一步合成了其金属配合物(Mn,Zn)。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不同产物的紫外、红外谱图进行了对比分析。与卟啉配体相比,金属卟啉的分子对称性有所提高,吸收峰的数目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功能基化法,将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oly(MAA-co-MMA)]和4-甲氧基-4′-(1-溴丁氧基)偶氮苯(MBAzo),在三乙胺存在下,通过大分子酯化反应制得含对甲氧基偶氮苯侧基聚甲基丙烯酸酯[Azo-Poly(MAA-co-MMA)].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对该聚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用1H-NMR确定该聚合物的摩尔组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该聚合物在氯仿溶液中的光异构化反应.结果表明,Azo-Poly(MAA-co-MMA)在350 nm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反式→顺式异构化反应,随后在460 nm可见光照射下发生顺式→反式异构化反应,其光异构化反应速率与小分子4-甲氧基-4′-(1-溴丁氧基)偶氮苯化合物相近.  相似文献   

9.
杀虫剂双苯氟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氯-14-硝基苯酚为原料,经还原反应合成2-氯-4-氨基苯酚,再与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加成3-氯-4-[1,1,2-三氟-2-(三氟甲氧基)乙氧基]苯胺;将2,6-二氟苯甲酰胺与草酰氯酰化合成2,6-二氯苯甲酰异氰酸酯,再与3-氯-14-[1,1,2一三氟-2-(三氟甲氧基)乙氧基]苯胺加成得到杀虫剂双苯氟脲,总收率为68.9%.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嘧菌酯的新合成方法,首先以2-氯苯甲腈与4,6-二羟基嘧啶为原料催化合成4-羟基-6-(2-氰基苯氧基)嘧啶,氯化得到4-氯-6-(2-氰基苯氧基)嘧啶.将4-氯-6-(2-氰基苯氧基)嘧啶与(E)-2-(2-羟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耦合,生成(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嘧菌酯).3步总收率为79.8%(以2-氯苯甲腈计),原药质量分数为97%.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具有协同识别效应的超分子主体,设计合成了β-CD与杯[4]芳烃偶联物。通过叔丁基杯[4]芳烃与自制的3-甲氧基-4-(2-溴乙氧基)-苯甲醛反应,得到下沿含游离醛基的中间体1,3-双[4-甲酰基取代苯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衍生物2;2与N-(2-胺乙基)-氨基去氧-β-CD 4进行亲核反应,获得新型主体分子β-CD-杯[4]芳烃席夫碱。用1H NMR,IR,MS((Mald i-Tof))表征5的结构。结果表明,5为β-CD与杯[4]芳烃片段以1∶1偶联而成,为预期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3df,3pd)//6—311G(2d,p)法研究了CrO2+(2A1/^4A″)+C2H4生成P1[Cr(OCH2)^+(^2A″/^4A″)+CH2O]和P2[CrO^+(^2∑g/^4∑g)+C2H2O]的气相反应,重点对影响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势能面交叉现象进行了讨论,并运用Hammond假设和Yoshizawa等的内禀反应坐标单点垂直激发计算的方法大致确定了势能面交叉点(crossing point(CP))或势能面交叉缝(crossjng seam)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CrO2^+活化乙烯C-C键是一个[2+2]类型反应,整个反应经历了重排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水溶液中采用NiCl2·6H20与吡啶-2,6-二甲酸(H2PDC)和1,10-菲哆啉(phen)反应生成了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微热量计测定了液相反应的焓变。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标题配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观自由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4.
9-氯甲基蒽与3-((S)-2-甲基丁氧基)-5-苄氧基苄醇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手性蒽基苯酚醚4.化合物4的稀苯溶液经过365nm紫外光照射,发生蒽环与苯环间的分子内[4π+4π]光致环加成反应,定量地生成多环化合物5(5’).5(5’)在254nm紫外光或热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开环反应,定量地转变成原料4.4 5(5‘)的光致可逆过程可通过核磁共振和旋光度来检测.该反应可应用于手性光开关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和苯甲酰肼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香酰腙化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苯甲酰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晶体结构的表征.研究表明,该酰腙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学数据为a=17.505(5)nm,α=90.00°,b=13.761(4)nm,β=94.546(6)°,c=7.219(2)nm,γ=90.00°.V=1733.4(9)nm3,Z=4,μ=2.387mm-1,Dc=1.515mg/m3,F(000)=672,Final R indices[I〉2sigma(I)]R1=0.0439,wR2=0.0813 R1=0.1051[I〉2sigma(I)],wR2=0.1007(all data).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丙烯酸丁酯胶乳和丙烯酸丁酯与苯乙烯共聚胶乳,然后采用乳液聚合法接枝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以ACR作为聚氯乙烯(PVC)的抗冲击改性剂,考察了具有不同组成的ACR对改性后的PVC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在甲苯和异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共聚反应,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四元共聚单体之间的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将其用作凸版塑料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丁脂、苯乙烯之间的摩尔配比为1:2:4:1;引发剂浓度为0.23%;反应温度为110~115℃;反应时间为4~5h时,得到的醇溶性丙烯酸树脂适宜作凸版印刷油墨的连结料。将其与有机颜料、填充料、助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捏合、研磨后得到凸版印刷油墨,且柔性好、附着力强、抗冻融性好,可用于印刷聚氯乙烯薄膜及表面已处理的高压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8.
报道通过2–呋喃甲硫醇/十二羰基三铁/三乙胺体系所形成的中间物[(μ-2-SCH2C4H3O)(μ-CO)Fe2(CO)6]Et3NH同CS2作用生成络阴离子[(μ-2-SCH2C4H3O)(μ-S C—S—)Fe2(CO)6]后,同卤代物原位反应,合成了3个新颖的含μ–二硫代甲酸酯配体的铁硫簇合物(μ-2-SCH2C4H3O)(μ-RS—C S)Fe2(CO)6(R=CH3、CH2Ph、CH2COOC2H5).这3个新颖配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由于碘离子对不稳定的Ni(Ⅱ)-S(芳基硫醇盐)键的亲核作用,使得Fe(CO)4I2和Ni(SR)2(dppe(SR=芳基硫醇盐)之间的反应生成NiI2(dppe)。含碘和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I和[(dppe)Ni(μ-I)(μ-edt)Ni(dppe)]I可方便地由[NiI2(dppe)]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的溶液中的反应制得;该类反应可认为是由于硫醇盐离子基团中S-供体上的孤对电子对Ni-I键的进攻所致。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FeCp(CO)2I]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极其缓慢;但当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NH4PF6进行复分解置换后,源于碘离子和Ni(Ⅱ)-S键的作用同样可得到含碘与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PF6和[(dppe)Ni(μ-I)(μ-edt)Ni(dppe)]PF6。实验结果说明在本文所讨认的镍(Ⅱ)-硫醇盐离子-膦配合物中,Ni(Ⅱ)-S键的反应活性随桥联的第二金属离子和不同的碘离子基元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