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文化教育和传播的主体。客观审视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现状,从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励多元文化创新四个方面来描画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图谱,以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天然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独特形式,能够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确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感染力,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的精英文化、主流文化面临外来文化和内部大众文化的双重挑战,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正在被同化,民族特性逐渐淡化。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内涵。高校应利用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功能,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加深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目标。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齐家立业之道、治国理政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需要把握其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讲好中国诚信文化故事,注重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中。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并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筑了平台。被人们称为“新生代”的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取向,不仅对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存亡的大事。大学,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教育机构,理应承载起传承神圣的中华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社会的来临,我国出现多元文化的格局。多元文化的交流、交锋给当代大学生的辨析和选择带来困难,甚至影响其价值选择。因此,应指导大学生认清文化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多元文化进行分辨、审视与选择,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塑造个人品德、推崇换位思考、崇尚自强不息和艰苦朴素、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优秀品德的塑造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和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找好着力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升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正能量,必须发挥道德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引领,创新特色道德文化载体,激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树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大学特色文化等角度探讨了道德文化对大学生素质养成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农村城镇化趋势下,中国农村文化正在走上与现代城市文化交融的道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冲突和碰撞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迫使农村文化开放,实现农村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现代本土文化的变迁与外来强势或非强势文化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一些国人对传统文化日益忽视或遗忘甚至否定,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面临缺失的危机,对此,迫切要求时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精髓,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华民族之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消费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由知识向行为习惯内化的过程.分析了文化消费与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点,从培养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和水平等方面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是种必然趋势。文化作为全球化的载体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而是衡量一国之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要改变在全球化中的被动地位,必须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重建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一体化与多极化,将是长期并存的两种趋势。重建后的中国文化应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综合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以文化认同为目标,以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为指向培育校园文化;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利用自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新面貌和时代使命,找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从文化认同的视角予以考察,缺乏文化认同的价值观教育只是一种理性认知教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越来越多,价值多元化已然成为时代共识。在此背景下,价值观教育更加显得重要。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为了宣扬某种价值观而宣扬某种价值观,缺乏文化意识的涵养,最终在学生身上留下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特定的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高校应该着力营造一种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融合的文化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受到濡染,从而树立起国家和民族着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文化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展现文化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通过调查发现Q市高校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存在专业性不足、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从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专业化、健全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种思想文化的交往、冲突与融合加剧,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把握自我认同、发展先进文化、去除功利思想等三个关键点和采取培育主体的人文素养、塑造大学文化、改革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体制、开展特色民族文化实践教育等四个措施,对如何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谓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指引。湖南本土的红色文化更是贯穿于革命与建设的各个时期,并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探寻如何针对湖南红色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将湖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之中,将有利于整合湖南红色资源。同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当中,实现协同育人机制的最大效能,并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供了地域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文化观念的形成和体育文化行为的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总目标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文章阐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观及其功能,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行为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物质的建设以及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