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我国含铬污泥的处理与利用的现状,从含铬污泥处置、有价值资源的提取和资源化利用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的阐述。介绍了传统的含铬污泥处理方法,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含铬污泥的建材利用与铬的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与可行性。并对绿色环保的铬泥处理方式和新兴的铬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电镀、印染、制革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因为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铬,并且易转化为剧毒的六价铬,致使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本文对各行业含铬污泥的产生原因、物质组成等进行了简单叙述,并介绍了之前对含铬污泥的常规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对环境有所影响,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含铬污泥组成复杂,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文中对一些含铬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无论是常规处理方法或是资源化利用方法,如何避免含铬污泥中的重金属铬转化为剧毒的六价铬是其中的重点。因此介绍了行业内对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机理进行的探究,并找到了适合的处理方法,即将重金属铬固定封装不仅抑制了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还能同时进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三元混合酸体系对制革污泥进行微波消解前处理,将各种形态的铬转化为水溶态铬,然后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泥样品中总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4.3%,准确度和精密度较为理想。本方法适用于制革污泥以及其它含铬污泥的分析测定,为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制革厂铬鞣废液直接循环利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分子聚酯PNS药剂,有效地去除了铬鞣废液中的杂质,使之能够循环使用,即节约了化工原料,又减少了废铬液对综合污水处理的负担,避免了含铬污泥对环境所赞成的二次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含油废水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和气浮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试验采取序批式厌氧消化两种含油污泥的方法,对含油污泥的组成变化及产气性能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市政剩余污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经过35天的厌氧消化,含油剩余污泥和含油气浮污泥的可挥发固体(VS)降解率分别为4.98%和3.74%,TCOD降解率分别为10%和3.4%,产气量分别为0.97 L/gVS和0.56 L/gVS。经过和市政剩余污泥对比后表明,含油气浮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差,不宜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含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相对强于含油气浮污泥,但弱于市政剩余污泥。  相似文献   

6.
把铬盐厂的铬渣解毒和利用一体化,找到了真正经济、有效、实用的技术,从资源化角度来应用铬渣,实现了含铬废弃物的综合治理,用理论和实践阐述了三种利用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厌氧消化-臭氧预处理的对比试验,确定臭氧对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并分析其产生效果,为污泥稳定化处理提供可行性依据。仅通过厌氧消化污泥消解率一般只能达到50%左右,第二步经臭氧氧化反应后发现对微生物破壁有明显作用,经臭氧破壁后污泥厌氧消化可达到70%~80%,污泥厌氧消化经臭氧氧化有明显提高。此试验结果表明了污泥厌氧与臭氧氧化试验的可实施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部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究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总结介绍国内外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模型,并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对培养好的颗粒污泥如何保存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污泥厌氧消化在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同时,能够实现污泥中有机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是我国政府主推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污泥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常作为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技术,并已得到工业化应用。污泥热水解预处理技术能够提高污泥的产气率,提高系统的稳定化运行效能。在分析污泥热水解和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特征的前提下,对当前主要使用的污泥热水解和厌氧消化技术相应的配套装备进行了介绍,分析单元/组合技术的优势,并以实际案例为支撑凝练了各装备的运行效能。在此基础上,对"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装备"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从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理论出发,对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和沉降污泥Cr^6+含量以及Cr^3 -Cr^6 之间的形态转化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提醒人们要特别注意控制含铬污水中铬反弹及全过程处理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田鸣 《广东化工》2012,39(14):115-116,104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厌氧微生物作为生物絮凝剂吸附六价铬的吸附特性及机理。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杆菌为主。污泥吸附沉降性良好。污泥在吸附时间40 min内,不会解析,吸附效果最好。在污泥吸附能力达到饱和时,加入营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吸附能力会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2.
含铬废水处理工艺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春文  王晓娟 《辽宁化工》1999,28(5):257-260
综述了含铬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并介绍了铬废沙铬渣综合利用的几种实用工艺。  相似文献   

13.
李斌  马喜峰 《广东化工》2014,(11):170-171,169
针对当前油气田废弃泥浆处理方法存在的隐患,提出了钻井废弃泥浆随钻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撬装式设备对钻井时产生的废弃泥浆进行同步收集和处理,废弃泥浆经化学脱稳、絮凝处理后,采用机械手段进行固液分离,实现了钻井废弃泥浆随钻即时处理。随钻处理的钻井废水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限值,废水、废浆均可循环回用,固态泥饼量较处理前大大减少,有效减小了钻井废物的环境污染隐患,实现了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减量化和井场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4.
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  屈撑囤  李珊  惠坤龙 《辽宁化工》2014,(9):1190-1191,1212
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而随意排放这些废弃泥浆会污染周围环境,给人、畜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无害化处理废弃泥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直接排放;注入安全地层;坑内填埋;坑内密封;土地耕施;固液分离;固化处理;微生物处理几种常用方法,并且对废泥浆作为复混肥料添加剂这种新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work, aluminum industrial waste, red mud (RM), was activated to verify its potential i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hexavalent chromium (Cr(VI)).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ies of RM and activated red mud (ARM) towards Cr(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as made. The effects of severa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Fourier transmiss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zeta potential,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particle size was observed as 23.59 nm. The ARM demonstrated an acceptabl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25.641 mg/g at a pH of 2, adsorbent dosage of 2 g/L, initial Cr(VI)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at 25°C.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The kinetic study 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at the adsorption follows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In addition, the ARM showed decent recyclability for adsorbing Cr(VI) as even after three adsorption cycles,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reduced by ~30%. The results recommend ARM to be an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adsorbent for Cr(VI) removal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6.
油田钻井工作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钻井泥浆,对油田周围土壤、地下水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到附近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对石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显得非常重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氢氧化镁,与糊化淀粉(St)、丙烯酰胺(AM)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P(Mg-St-AM)。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絮凝剂的制备优化条件,并用傅利叶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探讨了絮凝剂用量及形态、温度、pH等因素对石油废弃钻井泥浆进行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P(Mg-St-AM)在加量为0.35%时对石油废弃钻井泥浆絮凝处理有较宽的pH范围(7~10)和温度范围(20~40℃)。特别是絮凝剂以液态形式加入时絮凝效果更显著,对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86.70%,余浊为10.56NTU。  相似文献   

17.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所排出的污染性废渣,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介绍了赤泥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产生路径,具体分析了从赤泥中回收铁、铝、钛、钪等金属资源的主要工艺及特点,详细阐述了添加适量的赤泥可增强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火性能、固化赤泥中的放射性元素、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利用赤泥制备地聚物材料、微晶玻璃、复合材料等工艺尚不成熟,仍需寻求更高效的目标金属提纯技术和高效合理的废渣、废液处置方法,并研发出一整套的赤泥开发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银鸽集团的其它废料研究了黑泥的脱水,并初步阐述了脱除机理。结果表明,黑泥的脱水效果比较明显,与空白样相比,可以有效降低黑泥水分5%,同时不影响发酵后肥料的品质。该方法不但减少了其它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拜耳法赤泥脱硫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气中硫的污染及国内外脱硫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处理现状。结合拜耳法赤泥的性质,阐述了拜耳法赤泥吸收含硫废气的研究现状。经过吸收SO2、SO3、H2S改性后的赤泥,更易于开发利用,能大量作为建筑、铺路材料,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朱晓波  王涛  李望 《硅酸盐通报》2020,39(12):3918-3923
依据赤泥强碱性和钛白废酸呈酸性的特点,利用钛白废酸浸出赤泥脱碱。考察了搅拌速率、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赤泥脱碱效果的影响,同时对赤泥脱碱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70 ℃,搅拌速率为400 r/min,液固比为5 mL/g和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赤泥脱碱率大于99%,脱碱液pH值为6.2。利用钛白废酸浸出赤泥,赤泥脱碱率高,脱碱渣中铁品位也得到了富集,可以作为提取回收铁的二次矿产资源。钛白废酸能够显著破坏赤泥中钙霞石的晶体结构,使得结构碱几乎全部溶解,脱碱渣中出现硬石膏衍射峰,赤铁矿衍射峰也可明显分辨。该脱碱过程受未反应核收缩模型(USCM)中的内扩散关键步骤控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脱碱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表观活化能(Ea)为13.12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