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20MeV/u^40Ar离子与^238U靶相互作用靶余核的生成截面,由此得到了该反应了电荷分布和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2.
李宗伟  牟万统 《核技术》1996,19(12):705-708
以50MeV/u丰中子炮弹^18O轰击天然铀靶,通过奇异的多核子转移反应产生了^239Pa用放射化学分离方法从复杂的反应产物中分离出Pa活性,借助于^239Pa及其子体^239U衰变的观察,鉴别了新重丰中子核素^239Pa,并测定其半期为106±30minl同时,还发现了能量为522.0,562.0,638.5,681.0keV的^239Pa的四条衰变γ射线。  相似文献   

3.
用核化学技术研究了8.2、12.1、16.2、20.0和24.2MeV/u40Ar离子和197Au相互作用中,反应余核的激发函数和碎片的反冲性质。根据反冲性质讨论了各种反应余核可能的生成机制。指出裂变产物截面和重靶余核生成截面与40Ar离子能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倪邦发  王平生 《核技术》1998,21(7):420-425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和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菠菜参数物质(NIST-1570a)中的40种元素。其中纯仪器分析测定了Ag、Al、Ba、Br、Ca、Ce、Cl、Co、Cr、Cs、Eu、Fe、Hf、K、La、Mg、Mn、Na、Ni、Rb、Re、Sb、Sc、Se、Sr、Ta、Tb、Th、V、Zn和Zr等31种元素;采用三个简单的放射化学流程测定了另外9种元素:通过除去主要干扰核素^82Br测定了Cd  相似文献   

5.
用双屏栅电离室测量快中子(n,α)反应的双微分截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国有  陈泽民 《核技术》1994,17(3):129-135
双用屏栅电离室和多参数数据获取系统建立了一套测量(n,p)、(n,α)快中子诱发带电粒子反应双微分截面的装置。在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上测量了4MeV和5MeV中子的^40Ca(n,α)^37Ar反应的能谱和角分布以及5MeV中子的微分截面。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工作正常,用于研究(n,p)、(n,α)反应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尹新民  张翔 《核技术》1997,20(6):382-384
利用离线γ能谱法,在由25MeV/A ^40Ar+Se反应制备的多种示踪剂中共鉴别了24种元素的47种放射性核素。其中寿命最长的核素是^22Na(T1/2=22780h),寿命最短的核素是^81Rb(T1/2=4.58h)。  相似文献   

7.
中能^12C离子同厚铋靶反应近靶产物的产额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放射化学分离及γ谱学技术测量了入射能量为47MeV/u^12C离子轰击厚靶反应产物的平均产额,获得了近100个核素的平均生成截面。基于这些数据并借助于电荷分布母子体关系的修正,从许多累积及部分累积产额获得了独立产额同时得到了比靶核少3、4、5个电荷数的产物的同位素分布曲线,由此得到了中能较轻重离子引起的溶部非弹转移反应产生丰中子同位素的有效产额。  相似文献   

8.
丰中子核素238Th的分离和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60MeV/u^18O离子轰击天然铀靶,通过多核子转移反应产生重丰中子新核素^238Th。采用放射化学分离方法从铀和反应产物中分离钍,用HPGe探测器做γ单谱时间序列谱测量,在测得的Th样品的γ谱中观察到了^238Th衰变子体^238Pa的1060.5keVγ射线的生长和衰变。从而鉴别了新丰中子核素^238Th,并确定其半衰期为(9.4±2.0)min。  相似文献   

9.
^152Sm的22—1019keV能区中子俘获截面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兵  夏宜君 《核技术》1995,18(3):158-161
在4.5MeV静电加速器上,利用^7Li(p,n)^7Be和T(p,n)^3He反应作为中子源,在22-1019keV中子能区以^197Au的中子俘获截面为标准,用活化法测量了^152Sm的中子俘获截面,其误差小于6.8%。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30MeV/u^40Ar+^58,64Ni和^115In反应中测得的部分实验结果,着重讨论了30μmSi+500μmSi+4cmCsI(Tl)探测器望远镜的能量刻度,给出了一种可靠性好、可操作性强的能量刻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最高能量为47MeV/u的^12C离子和Mylar、天然铜或^93Nb相互作用中,用离线γ能谱法测量了^7Be的放射性活度,观察到的^7Be起源于入射^12C炮弹的碎裂和靶碎裂两种过程。估计^7Be的产额为1.1×10^7Bq/μA·h(单位中的μA是粒子μA),讨论了利用中能重离子反应生产^7Be以及其它放射性核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入射能量为 60 M e V/u 的丰中子18 O 轰击天然钨样品,通过快速放射化学分离( Ba Hf F6 沉淀)和 γ谱测量技术首次合成并鉴别了新丰中子核素186 Hf。使用递次衰变分析程度对测得的母子体生长衰变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新丰中子同位素186 Hf 的半衰期为(26±12) m in。本流程中,元素 Hf的化学产额大于 60% ,对元素 Ta 的去污因子大于 102。  相似文献   

13.
沈秉荣  卫增泉 《核技术》1997,20(9):518-522
利用为模拟荷能重离子在组织等效气体中能量沉积分布研究而设计的无壁正比计数器系统对25MeV/u ^40Ar^14+离子在组织等效气体中沿其径向及纵向的相对能量沉积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在6.4kPa及0.5kPa气压下模拟了细胞核大小及超螺线管大小的分布情况,并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重离子核反应的高分辨飞行时间望远镜系统,其质量分辨率A/ΔA=86,电荷分辨率Z/ΔZ-48。对25MeV/A^40Ar,时间分辨为286ps,能量分辨为0.78%。  相似文献   

15.
李桂生  张天梅 《核技术》2000,23(12):856-862
用阈探测器活化法测量了每个核子动能(简称单核能)为50MeV^18O离子轰击厚靶(Be、Cu、Au)时出射中子的能量分布、注量率分布和中子角分布,得到了^18O离子的中子产额、前向中子发射率和中子剂量当量率分布的数据。并与国外报道的单核能在20MeV以下的低能重离子轰击厚靶研究中得到的中子剂量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春瑞  罗起 《核技术》1998,21(2):117-120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测量方法研究了5.0MeV和9.5MeV快中子辐照在GaAs中产生的辐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10^11-10^12n/cm^2注量的中子辐照只产生单空位缺陷10^13n/cm^3注量的中子辐照产生单空位和双空位缺陷,10^12n/cm^2注量的9.5MeV中子辐照的GaAs经450-620℃退火产生三空位缺陷,产生的缺陷浓度随中子能量和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缺陷产生率对中子注量更灵敏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描述计算机模拟聚变中子辐照损伤的蒙特卡罗程序。该程序适用于含轻,重核素的非晶态复合材料及能量低于15MeV的中子和各种能量的离子。文中给出辐照后靶原子Fe,Cr,Ni,Mo,W,Si,C的DPA截面,PKA能谱和发射角分布的计算结果,并给出作为混合堆第一壁材料的316ss,钨,石墨,碳化硅化移损伤率的气体产生率。  相似文献   

18.
用阈探测器中子活化法测量了50MeV/u^18O离子轰击Be、Cu、Au厚靶出射中子的注量率分布,并利用中子注量率对剂量当量率的转移因子,得到了重离子实验靶区的中子剂量当量率分布。  相似文献   

19.
75MeV/u^16O离子在辐照生物实验区产生的中子角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秉荣  卫增泉 《核技术》1998,21(9):525-527
应用Al为阈探测器对75MeV/u^16O离子在辐照生物研究区产生的En〉6MeV中子的角分布进行了实验测量,以了解辐照生物实验区的中子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的重离子冶癌研究提供辐射防护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区产生的中子具有明显的前冲分布。  相似文献   

20.
赵有雄  沈文庆 《核技术》1995,18(7):395-398
研制了一种飞行时间望远镜,其组成为Scintillator Foil+PPAC+IC+Si,用25MeV/A^40Ar束流在线测量,电荷分辨Z/△Z(FWHM)=46,质量分辨A/△A(FWHM)=67,时间分辨为344ps,能量分辨为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