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菜肴的烹制中,“糁”的运用极为广泛,用糁可以烹制出许多造型不同、风味各异的菜肴。糁在各地亦有不同的称谓,如在北京叫做“腻”,广东叫做“胶”,山东叫做“泥”,河南叫做“糊”,江苏叫做“缔”,还有一些地方叫做“茸”,只有四川叫做“糁”(音chuān)。在这里,糁的意思已经和字典上的意思完全不同了。在川菜的糁中,常见的有鸡糁、鱼糁、虾糁、兔糁、肉糁和豆腐糁等。一般来说,大家对以上几种糁的制作已经比较熟悉,甚至有的近些年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是,如果说到"鲜鱿糁"这一新的品种,恐怕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其实,…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豆腐虽是寻常之物,但若做得好便成了美味。下面,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两款别有风味的豆腐菜肴。香麻豆腐排原料:豆腐250克猪肥膘肉50克鲩鱼肉80克火腿30克青豆30克鸡蛋液50克鸡蛋皮2张姜葱汁、精盐、胡椒粉、料酒、面包糠、熟芝麻各适量色拉油1000克(约耗50克)制法:1.豆腐去皮,压成泥;猪肥膘肉、鲩鱼肉用搅拌器绞成茸。然后将三者共纳盆中,加入精盐、胡椒粉、料酒、姜葱汁搅匀成豆腐糁;火腿、青豆(焯熟)均切细末。2.取蛋皮平铺在案板上,在上面抹上适量豆腐糁,再撒上火腿末和…  相似文献   

3.
用鱼糁制作菜肴在传统菜中比较常见,比如早些年的工艺菜百花江团、百花鱼肚,就是用鱼糁去作花底,再牵摆出各种花形。现在也有的把鱼糁装入标花筒里挤成鱼面,再用来烹制菜肴。而在湖北、湖南两省,人们却习惯将鱼糁制成鱼糕后,再用其烹制成各种菜肴。  相似文献   

4.
鲜香诱惑     
豆腐恐龙蛋 把老豆腐绞碎,纳盆加盐、味精、小茴香、香葱末、白胡椒粉和少许的生粉拌匀成豆腐糁. 净锅放油烧至八九成热时,把拌好的豆腐糁团成狮子头形状的丸子,下入油锅炸约2分钟捞出(注意把粘在一起的豆腐丸子分开),待油温回升至八成热时,再下豆腐丸子炸至浮出油面时,即可捞出来装盘,随配用陈醋、老抽、美极鲜、姜米、香菜、香葱、辣椒粉、味精和盐调好的味碟上桌.  相似文献   

5.
锅贴菜肴是烹调制作难度较大的一类菜肴。一般的菜谱将其定义为:把几种原料粘和在一起,制成洪状或厚片状,放在锡中煎贴至熟,以达到一面酥脆,一面较嫩的方法。锅贴之后具有色形呈现、底面油润酥香、表面细嫩可口的特点,它比较适用于鸡肉、鱼、虾、猪肉、豆腐等原料的制作。常见的锅贴菜肴有钢贴鱼片、锅贴虾仁、锅贴豆腐等。锅贴菜肴的制作程序为:(一)选料切配。锅贴的垫底一般为猪肥膘肉或面包片,其表面的原料由鸡、鱼、虾片经码味,并拌蛋清淀粉做成,或者是由肉糁(茸泥)加上辅料如火腿、冬笋、金钩等颗粒组成。(二〕粘合成形…  相似文献   

6.
锅贴菜肴是烹调中制作难度较大的菜肴,在实践中运用十分广泛。一般的含义可为:将几种原料粘合在一起,制成饼状或厚片状,放在锅中煎贴至熟,达到一面酥脆、一面软嫩的方法。锅贴菜肴具有色形美观,底面油润酥香,表面细嫩可口的特点。它比较适用于鸡肉、鱼、虾、猪肉、豆腐等原料制作。常见的锅贴菜肴有锅贴鱼片、锅贴虾仁、锅贴豆腐、锅贴肉片等。  相似文献   

7.
橄榄豆腐 此菜是根据川菜“口袋豆腐”的做法改制而成。豆腐经打“糁”炸制,具有形似橄榄、营养味美的特点。 原料:石膏豆腐250克、净鸡脯肉100克、水发香菇50克、冬笋50克、火腿肠50克、瓢儿白10棵。  相似文献   

8.
“糁”在中餐菜肴中历来用于工艺菜的制作或作为配抖在筵席汤菜中出现。它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极富营养滋补价值。实际上“糁”还可以作为主料制作筵席菜肴。  相似文献   

9.
巧做豆腐饺     
豆腐是常见的菜肴原料之一,成菜品种很多,这里介绍一种以豆腐为皮包成的饺子.  相似文献   

10.
朱永瑜 《烹调知识》2004,(10):14-15
缔子,又称茸、糊、糁等,各地称呼不一。缔子的种类很多,有虾缔、鱼缔、肉缔、蛋缔、及鸡缔和豆腐缔子,其中又分软缔、硬缔,主要是含水量多少的区别。缔类制作的肴馔不下上千种,以虾缔、鱼缔、肉缔和豆腐缔使用得较多,蛋缔和鸡缔相比之下,就使用得较少。现分别介绍一、二种缔类菜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孔雀豆腐此菜主要是由豆腐和鲜鱼肉混合制作而成,从营养学角度上来讲,既有动物蛋白又有植物蛋白,营养搭配合理。并且重视色彩和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原料:内脂豆腐250克,鲜鱼肉50克,黄瓜100克,咸蛋黄5只,青红椒100克,青笋1根,香菜少许。调料:精盐、料酒、胡椒粉、葱姜汁、生粉、香油各适量。制法:1.豆腐与鱼肉分别制茸,加蛋清、料酒、胡椒粉、姜葱汁、清汤、盐、化猪油、味精、生粉搅匀成豆腐糁。2.青笋刻成孔雀头,切一片红椒为冠。青红椒切柳叶片,咸蛋黄切椭圆形片。将豆腐糁放入抹油的调羹内抹平,用香菜叶、咸蛋黄点缀,上笼蒸熟。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川菜中,用五大糁即鸡糁、鱼糁、虾糁、肉糁、豆糁为主料烹制的名菜很多。如推纱望月、蝴蝶牡丹、鸡豆花、三色鱼丸、肉蒙菜心、百花豆腐等等。笔者在工作中炒制香葱土豆泥,起锅后,掺水洗锅时,发现其中有少量的土豆泥飘浮在水中,使我突发灵感,以素料土豆与肉糁、鸡蛋清等为原料,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制成土豆糁。  相似文献   

13.
孙鹏哲 《烹调知识》2005,(10):14-14
此菜以日本豆腐、基围虾为主料,辅以鸡糁蒸制而成。成菜造型美观,鲜香细嫩,营养丰富。原料:日本豆腐3支,鸡糁100g,基围虾150g,青菜叶、姜片、葱段、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鸡汁、高汤、水生粉、葱油各适量。制法:①将虾去头,剥壳留尾,去沙腺,纳碗,用姜片、葱段、精盐、胡椒  相似文献   

14.
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烹饪原料,豆腐制作出的菜肴滋味鲜美,又不含胆固醇,在中国有植物肉的美誉。多少年来这普通而又富含营养的豆腐,在聪明的国人手中,可做主料,可做配料,既能制作家常菜肴,又可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还可制作出丰富的豆腐宴。由豆腐演变出的各式豆制品更是让豆腐菜肴花样百变。北京品味工作室创意总监余梅胜,在学习前人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他创意的豆腐菜肴不拘一格,融合进了许多新元素。并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创制了许多新菜肴,在视觉上、口味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川菜中将肉类、海鲜或豆腐等原料精加工成洁白发亮、质嫩松泡的茸糊称为打糁。糁在川菜中用途广泛,特别是在制作一些较高档的菜品和工艺菜中,以及特殊要求的菜品中广为使用。如传统川菜名菜“鸡蒙豆尖”中作蒙贴,工艺菜“百花江团”中作花,“锅贴鸡片”中作粘贴,“菊花鱼汤”中作菊花瓣,“莲蓬豆腐汤”中作莲蓬花朵等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豆腐不上宴"。现在看来,这已经成为"古话"了。因为豆腐菜在今天的宴席上,特别是在招待外宾的宴会上,锅塌豆腐、口袋豆腐、干贝豆腐、大煮干丝等,已成为十分受欢迎的菜肴了。豆腐上宴席,已得到了世人公认。豆腐脑上宴会,似乎还很少见。  相似文献   

17.
张介 《四川烹饪》2002,(10):43-43
红苕淀粉我们经常都可以见到,它既可以作为淀粉用于菜肴勾芡,也可以加工成红苕粉条后作为烹制菜肴的原料。也许大家不知道,川南农村还有一种用红苕淀粉做成的烹饪原料———粉豆腐。粉豆腐的制法简便,用途广泛。以粉豆腐为原料烹制的菜肴,不仅口感好,而且风味别具,故在川南一带深受人们的欢迎。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粉豆腐的制法和两款具有川南乡土风味的粉豆腐菜肴。粉豆腐的制法取800克红苕淀粉装入盆中,加入少许精盐和适量清水,调匀成粉浆。净锅上火,掺入适量清水烧至似沸非沸时(水起小泡),用手勺朝一个方向搅动水,边搅…  相似文献   

18.
新式豆腐膏     
张冬 《四川烹饪》2009,(11):34-34
我最近新创制的豆腐膏(也可称新式豆花),是借用了一些豆腐糁的前期制作方法,最后再经过蒸制而成——主要是以煮熟的浓豆浆去取代豆腐,以鸡蛋清去取代茸状动物性原料,当然还运用了蛋白质在受热条件下会凝固变性的原理。新式豆腐膏因质地过于细嫩,故只能以块状的形式在莱肴当中出现。下面,我就来把新式豆腐膏的具体制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9.
正上汤珍菌豆腐圆选用高钙豆腐,打碎后加入鸡蛋、盐、葱、姜末打上劲,然后挤成小圆子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备用。使用新鲜口蘑和新鲜蟹味菇烧出鲜美的汤汁。将老鸡、排骨、火腿以文火熬制而成浓郁的上汤。将豆腐圆、珍菌、上汤放在一起烹饪,加菜心点缀,使得菜肴颜色艳丽,口味鲜美。这道锅仔菜肴中热气腾腾的豆腐圆,与其扑鼻而来的香味,实在令人食之难忘。  相似文献   

20.
香煎豆腐饼     
明明  晓付 《四川烹饪》2002,(10):36-36
“香煎豆腐饼”是一款川粤结合的菜肴。它先将豆腐糁制成饼状,煎熟后再用粤菜常用调味料制入味,成菜具有豆腐饼金红、色泽鲜艳、软嫩鲜香的特点。下面就讲讲“香煎豆腐饼”的制法。原料:嫩豆腐400克猪里脊肉200克鸡蛋清3个姜米5克蒜米10克葱花20克化猪油50克OK汁30克番茄沙司50克精盐、料酒、姜葱汁、白糖、味精、鸡精、生粉、高汤、香油、色拉油各适量制法:1.嫩豆腐片去掉老皮,压成细泥;猪里脊肉剁成茸,然后将豆腐泥和里脊肉茸一起装入盆中,加入精盐、料酒、姜葱汁、生粉、鸡蛋清和化猪油,搅打均匀即成豆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