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上低幅背斜砂岩油田挖潜稳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崇华 《中国海上油气》2007,19(3):176-178,183
南海已开发低幅背斜砂岩油田有20余个,可采储量约占南海已开发油田可采储量的80%;目前这些油田中有相当一部分采出程度已超过35%并进入中高含水期,产量递减明显,挖潜稳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余或正在建设或刚投产。总结提出了海上低幅背斜砂岩油田挖潜稳产技术,其要点: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精细构造研究,发现、落实微构造(珠江口盆地西部油田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可识别出幅度为8m的微构造);加强地质油藏研究,确定出剩余油富集区;应用水平井技术提高产能;采用先进钻采技术及工艺实现低成本采油,提高整体开发效益。该项技术用于文昌13-2油田挖潜稳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文昌区珠江组一段低阻、低渗油组现阶段电阻率下限认识和开发生产动态存在矛盾,制约着后续开发调整.为解决该问题,利用钻、测井、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文昌B油田ZJ1-2U油组电阻率下限的可靠性,通过对比开发生产动态、基础资料、油藏模式、油田油柱高度等,认为现阶段电阻率下限从1.1Ω·m降至1.0Ω·m后可准确反映"双低"油组的开发现状及油藏模式.电阻率下限降至1.0Ω·m后,ZJ1-2U油组将为统一的油藏系统,目前生产现状和油藏模式吻合度较高,解决油柱高度矛盾、基础资料对比矛盾等,同时电阻率下限降低后下部"含油水层"存在较大储量及开发潜力.依据该认识,提出3项对策落实1.0Ω·m电阻率下限,落实后将释放大规模低阻低渗油层的储量潜力,为文昌油田的储量接替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昌油田A1井产液量和产能下降严重,修井已无法改善,由于该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XX1-4油组储层动用程度低,本次利用该低产低效井侧钻油气富集区挖潜生产,提高本区的开发效果,从满足油藏要求及节约钻井成本方面考虑,本次从老井177.8mm尾管2447m处套管开窗侧钻152.4mm小井眼,由于开窗点较深且井斜角大(79.5°),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面临采油速度低、水窜快、产量递减快及采收率低等问题,且缺乏分层系开发调整经验,制约了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发。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利用室内物理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明确了海上非均质稠油油藏分层系开发技术界限、注采井间加密模式和底水油藏水平井布井下限。结果表明:当储层原油黏度级差大于3或渗透率级差大于3时,层间干扰系数增大,实施分层系开采,且各开发层系油层厚度为4~8 m;对于强非均质性储层,不同井型、井网加密模式下体积波及系数差别较大,采用反九点转五点水平井+定向井联合井网加密模式,并将井距调整为220 m,体积波及系数显著提高;储层内部隔夹层渗透率、分布面积和分布位置均对水平井产能具有较大影响,基于隔夹层优化布井后,原油黏度为260 mPa·s的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累计产油量达到5万m3,油柱高度可由12 m下推至7 m。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形成了“纵向分层系、平面变井网、水平井挖潜”的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应用于秦皇岛32-6油田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可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尚店油田东营组断块油藏开发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今后的挖潜方向;根据剩余油研究结果,对尚6—29井区和滨309井区实施了综合调整挖潜,两个调整单元的单井产能较高,含水率低.当年增油4.4×10^4t。  相似文献   

6.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试过程中,岩心出口端的末端效应影响岩心中流体饱和度的分布,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末端效应形成机理出发,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文昌A油田ZJ1-4M油组岩心油水相渗实验中末端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的相渗曲线校正方法,并据此对油藏早期相渗曲线的形态和饱和度端点进行了校正,提高了油水相渗曲线的精度,得到了更准确的驱油效率。通过开展文昌A油田ZJ1-4M油组岩心末端效应校正实验,并将校正后的油水相渗曲线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明确了末端效应对该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油田开展调整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渤中25-1油田是海上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存在埋藏深、岩性致密、异常高温高压、储层品质差,小层多跨度大、单井自然产能递减快、油藏整体采收率低等问题,难动用储量比例较大。以钻井平台为载体,中海石油首次对渤中25-1油田沙三段2口套管完井的水平井采用多级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开展大型加砂压裂先导性试验。分析了海上水平井大型加砂压裂施工作业难点与对策,通过压裂参数优化设计,使用哈里伯顿完井分段压裂工具分别对2口水平井成功完成了3~5段的加砂压裂改造。压后投产初期采用6 mm油嘴放喷排液,日产油分别为71.5 m~3和92.8 m~3,增产倍比是同区域邻井直井的5~8倍,压裂增产效果明显。渤中25-1油田水平井分段加砂压裂的成功,为海上低渗储层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也为海上同类型油气藏勘探与开发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海上低渗油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是制约中国海油油气能否稳产的重要要素。借助南海西部油田这个平台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套适合海上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思路和策略:(1)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一体化勘探开发理念;(2)以"源-径-汇-岩-藏-产"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思路;(3)以精细评价、加快产能建设为核心的滚动勘探开发策略。在这些思路指导下,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勘探发现了东方13-2整装气田,实现年产天然气25×108 m3;莺琼盆地中深层系领域,发现了陵水13-2、崖城27-2和乐东10-1等气田或含气构造;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区发现了文昌10-8大埋深油田;同时低渗油气藏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昌13区开发动用石油储量约1 000×104 m3,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一批投产的低渗油田预计将实现累产油2 223×104 m3。最后进一步指出了勘探开发的前景和未来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9.
驱油效率是表征油藏驱油能力的重要参数,传统方法是利用短岩心驱替实验结果来标定油藏的驱油效率,并进一步评价油藏的开发潜力,文昌13-2油田Ⅱ油组目前采出程度为56.8%,已经远大于早期短岩心测试水驱油效率47.08%。这表明传统标定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必须重新研究文昌13-2油田的水驱油效率。此文利用分形维动态相渗、RPM饱和度测井、密闭取心饱和度测试及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方法对Ⅱ油组水驱油效率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表明长岩心驱替实验结果更适合标定文昌海相水驱砂岩油藏的驱油效率,最终标定文昌13-2油田Ⅱ油组驱油效率为84.27%。这在水驱油效率研究方面有了颠覆性的认识。通过将水驱油效率研究成果应用到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提高了油田剩余油认识精度,能更好地指导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河流相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点坝侧积层的存在而造成油藏流体分布规律复杂、油田中后期挖潜困难的情况,在陆地油田精细储层解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海上油田特点,借助于现代沉积模式研究、水平井资料、地震精细解释等手段,利用对子井、水平井、密闭取心井等资料,半定量地描述了侧积层的产状,并通过机理模型研究了曲流河侧积层对调整井部署的影响,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指导部署调整井 60 口,合计日增油 1450m3/d,提高采收率 4.9%,有效指导了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的调整挖潜,对海上同类油田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是目前开发致密气藏的主要趋势。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进行充分的先导试验之后,优选了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进行工厂化作业实践:1 200 m×300 m的大平台分两排共部署13口井,包括10口水平井、2口定向井和1口直井;2 1部ZJ30车载钻机批量打表层,2部ZJ50机械钻机批量打直井段、造斜段和水平段;3采用"1+2+2"钻头模板和钻机平移技术,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4分别采用段内多裂缝压裂和同步压裂技术对水平井进行体积改造,连续混配技术和速溶瓜胶压裂液体系的研制保证了同步压裂的成功实施。工厂化作业水平井钻井平均机械钻速11.5 m/h,比2012年提升了4.99 m/h,节约了大量接甩钻具和固井候凝时间,重复利用钻井液2 100 m3;对13口井实施的工厂化压裂仅用时13 d,比常规单井压裂缩短了10 d。截止2014年3月15日,平台平均日产97.231×104 m3,累产10 500.17×104 m3,其中同步压裂6口井平均单井日产9.873×104 m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EP11-1-1、PY4-2-1、EP20-3-1等3口井油气层的发现,证明恩平地区存在富生油凹陷,特别是PY4-2-1井的钻探成功,揭示了残留文昌组生油凹陷为富生油凹陷.文中结合1997年探井钻前钻后成果,对恩平地区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可以认为,长期活动的大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形成起控制作用,文昌组为主要油源岩,珠江组上段为良好储盖组合层段,T_2以前圈闭形成是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琰  伍友佳 《钻采工艺》1999,22(2):20-24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对稳定国内石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外以及国内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和部分理论研究成果,探讨该类油藏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该类油藏的新技术,主要有:(1)油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①多缝加砂支撑压裂;②低压油井的泡沫压裂技术;③高砂比压裂;④水力化学压裂技术。(2)油层保护技术;(3)注水注气技术;(4)三次采油技术,该技术包括:①非常规物理振动技术和压裂技术相结合;②化学生热驱油技术;③微生物采油技术;④化学驱采油技术;(5)机械采油技术;(6)水平井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文昌15-1油田是一个即将投入开发的油田,从目前该区已钻的3口井探井和评价井的资料中可知含油储层的厚度和岩性横向变化均较大。充分利用井眼测井和地质信息,在珠江组识别出2种相、4种亚相和11种微相,认为含油储层为受潮汐影响的滨海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属性综合分析结果,参考井点处古流向,预测了工区内含油储层的分布范围,为油田下步开发和井位部署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Дю区块油藏渗透率低,仅为10 mD,属于特低渗透率油藏,同时该地区油层薄,仅为2~3 m,已钻直井单井产能低,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为挖掘剩余油潜力,开发低渗难动用储量,同时为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率,尝试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并结合导眼钻井、LWD地质导向、地质录井等关键技术,顺利钻成H5147井和H4061井2口水平井,有效保证了水平井段中靶率和油层钻遇率,最终获得较高的单井产能,单井初期日产分别达到89 t和91 t,达到直井初期产能的3倍。其中,导眼钻井有效确定油层深度与厚度,LWD地质导向和地质录井则保证了井眼轨迹在油层中穿行。2口井的产能效果证明了水平井及配套钻井技术在Дю区块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平井提高稠油油藏剩余油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挖潜辽河油田A块超稠油油藏井间剩余油,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描述了水平井有利部署区温度场、压力场及剩余油分布:蒸汽吞吐周期较高的生产井周围油层动用情况较好,油层温度高达190~210℃,但蒸汽加热的有效面积只在井筒周围20~30 m,井间仍然有大部分区域处于45~65℃的低温状态;由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汽窜现象,部分井之间有热连通形成.动用最好的区域油层压力为3.00 MPa,一般在3.40~3.90 MPa.井间存在大量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大于50%.在兴Ⅲ、兴Ⅱ_2油层单层厚度大干5 m区域整体部署水平井30口,水平段长度250~400 m.模拟预测水平井蒸汽吞吐8周期后,平均单井累计产油25 220 t,油汽比0.42,采出程度为31.5%.与直井生产效果对比,加密水平井可以挖潜稠油油藏井问剩余油,提高该区块采收率.图5表3参10  相似文献   

17.
针对艾湖油田玛18井区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直井压裂单井可采储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法、油藏工程方法、经济极限法和矿场试验法对多级压裂水平井参数设计和产能预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玛18井区“甜点”深度为3 876~3 881 m,水平井走向应为南北向,推荐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为1 200~1 400 m,井间距为500 m,裂缝半长为150 m,裂缝间距为50 m。采用优化参数设计6口多级压裂水平井,第1 a平均日产油为29.0 t/d,符合产能预测数据(25.0~33.0 t/d)。该研究建立了砂砾岩储层含油饱和度预测方法,并形成砂砾岩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参数设计和产能预测方法,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陕北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三叠系长6储层渗透率(1~3)×10?3μm2,在92口见水油井中,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见水油井29口。靖安油田三叠系长4+5储层平均渗透率1.447×10?3μm2,在68口见水油井中,见注入水油井41口,由于裂缝沟通,不少油井投产初期即见注入水;姬塬油田侏罗系延9油藏平均渗透率66.9×10?3μm2,吸水厚度仅占油层厚度的35%,部分油井水淹,而大部分油井注水不见效。通过对低渗透裂缝油藏调剖实验研究,确定采用体膨颗粒和聚合物弱冻胶复合调剖工艺,在实施调剖的20个井组中,有19个井组吸水指数明显降低;有11个井组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有5个井组含水率下降;有3个井组,由于裂缝封堵强度过大,导致调剖无效。  相似文献   

19.
乌里雅斯太油田太27断块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压裂改造后才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为了优化太27断块的整体压裂参数,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模型和整体压裂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对生产井进行了历史拟合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对乌里雅斯太油田太27断块反九点井网进行了整体压裂优化设计,分析了不同裂缝缝长比和导流能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了不同裂缝参数组合下的开发方案并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适合太27断块的裂缝参数为水井半缝长44 m,水井导流能力10 D·cm,边井缝长比0.3(半缝长66 m),角井缝长比0.45(半缝长99 m),角井导流能力为20 D·cm。在给定的井网条件下,裂缝缝长和导流能力存在最优值且并非越大越好,为其他低渗油藏区块整体压裂方案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轻质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GC-MS分析技术,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5口井6个轻质原油样品中检测到了联苯、萘、菲、二苯并噻吩等13个系列200多种化合物,详细分析了轻质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L1井和P1井轻质原油与P2、P3和P4 3口井的轻质原油芳烃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差异较大,L1井和P1井轻质原油样品中具有二苯并呋喃和芴系列化合物含量高、萘系列化合物含量低的特征,而且这两类轻质原油的联苯系列和萘系列化合物相对丰度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芴、硫芴和氧芴含量也表明了两者之间沉积环境的差异。这都表明L1井和P1井轻质原油与P2、P3和P4 3口井的轻质原油的来源不同。P2、P3和P4 3口井轻质原油母源为恩平组烃源岩,而L1井和P1井2个轻质原油可能主要来自于文昌组湖相泥岩,或者为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两者混合来源。芳烃中甲基萘、甲基菲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成熟度参数反映番禺低隆起轻质原油样品成熟度已经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