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水煮法,采用剥落率对沥青/集料粘附性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汉堡车辙试验等,对热拌再生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剥落率R能有效评价沥青/集料粘附性;沥青再生剂能恢复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相比,冻融劈裂试验对SMA-13粗级配的水损害更为严重;在汉堡车辙试验中,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一系列性能试验,研究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试验证明,掺纤维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增强,既吸附沥青又具有明显加筋作用的聚合物纤维效果较显著;纤维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提高,水稳定性改善,其中木质素纤维掺量合适的沥青混合料低温和水稳性效果明显.通过对混合料高温车辙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采用“车辙变形的时间累积”指标和动稳定度指标综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评价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相似文献   

3.
研究Duroflex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抗车辙剂掺量下AC-20C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进行试验,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掺加Duroflex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集料主要使用玄武岩,而黑龙江省玄武岩矿藏分布广,产量高,为公路沥青路面的修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采用SMA-16型和AC 16型2种沥青混合料类型进行试验研究,确定黑龙江省地产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稳定性能指标及水稳定性能力,进而评价其路用性能,以便更科学地选择、使用玄武岩.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同种沥青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好于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表现为SMA-16沥青玛蹄脂混合料好于AC-16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有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本研究尝试采用所开发的溶剂沥青作为结合料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冷再生,提出了试件的成型和养生方法,进行了配合比组成设计并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对溶剂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溶剂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均满足我国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规范的性能要求,低温性能虽然不满足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要求,但能满足普通沥青混合料规范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温拌剂Sasobit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水稳定性试验、低温性能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对比分析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差异。结果表明,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相近,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渗水试验来评价基于同种沥青不同级配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渗水性能等,分析了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渗水性能与级配、空隙率的之间关系,从而为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拌沥青混合料能够降低施工温度,满足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文章采用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级配及沥青用量,研究了APTL型温拌沥青混合料降温幅度和路用性能,按照等空隙率原则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比较,APTL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降温幅度可达30℃左右,能够显著提高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使用APTL温拌剂对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Duroflex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抗车辙剂掺量下AC-20C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进行试验,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掺加Duroflex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Miber Ⅰ型矿物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分析了掺入Miber Ⅰ型矿物复合纤维的AC-13和SMA-13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法,以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为参考序列,探讨了纤维掺量、4.75 mm筛孔通过率、沥青针入度、沥青用量、沥青饱和度和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等因素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显著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对MiberⅠ型矿物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Miber Ⅰ型矿物复合纤维能够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木质素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分析了木质素纤维沥青胶浆及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木质素沥青胶浆软化点,锥入度,动态剪切,网蓝析出试验,混和料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探讨了木质素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并与无纤维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能够提高沥青胶浆软化点、剪切强度,改善温度稳定性;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郑州小刘桥的桥面铺装层中选取AC-16和AC-25型沥青混凝土,分别掺加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混合纤维而形成不同的实验路段,通过对纤维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试验,来综合评价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以及纤维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短细的纤维在沥青中起到提高粘结性、热稳定性、抗流变性、抗水损害性、改善低温使用性能等作用,对沥青混凝土的增强作用明显,混合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该试验结果在桥面铺装实桥试验段中获得了成功应用,说明采用纤维沥青混凝土作为铺装层可以保证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抗车辙能力、抗水损害能力以及抗疲劳能力,能够避免桥面铺装层的早期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集料骨架性能对路用性能影响较大.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Superpave和SMA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原材料性能,级配分析,混和料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度,疲劳耐久性和抗滑性能,并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MA和Superpave级配理论已从连续级配变化到间断级配理论;SMA和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摩擦系数、构造深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疲劳耐久性SMA较好;Superpave和SMA具有较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更好的路用性能,能够延长使用寿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4.
Bituminous binders have been modified by using cocamide diethanolamide.The chemical material used in this study is used for the first-time on the purpose of modification of the bitumen.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bitumen tests (penetration,softening point and ductility tests),adhesion and peeling tests (Vialit,Nicholson and California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bituminous binders which are modified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cocamide diethanolamid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the most appropriate additive ratio has been determined.Samples containing the reference bituminous binder and the bituminous binder modified with the most appropriate cocamide diethanolamide ratio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superpave volumetric mix design method (SuperpaveTM).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resistance of compacted asphalt mixtures to moisture-induced damage (AASHTO T 283),the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of prepared samples has been examined.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strength due to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prepared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the freeze-thawing test 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istance of concrete to rapid freezing and thawing (ASTM C 666).  相似文献   

15.
道路废旧沥青混合料再利用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沥青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情况,针对我国道路特点进行分析.并选取了北京市某条需改建的10a路龄的道路,将其产生的旧沥青混凝土回收利用.通过破碎、筛分旧路材料以及对旧沥青的抽提试验,测得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以及延度等指标,进行室内的实验分析,提出了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对其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多孔安山岩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沥青浸渍集料、浸渍集料混合料、浸渍沥青混合料3种不同的沥青浸渍法和计算法分别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并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油石比。对比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对未掺加抗剥落剂、掺加液体抗剥落剂和掺加消石灰的安山岩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了常规水稳定性能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结果表明:较之计算法,采用沥青浸渍法确定安山岩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更优;汉堡车辙试验可以很好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对于多孔安山岩,掺加消石灰为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早期破坏成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水损坏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清青路面的一种常见破坏形式,通过从规范,施工,设计三方面分析,认为我国的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集料尺寸不匹配,结构层厚度稍薄,集料尺寸显得偏大,易使混合料产生离析;施工中对压实度的控制认识不足,和现行规范中对压实度的控制标准不足以准确反映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大小;同时设计时没有考虑好结构层的内部排水,使得沥青路面的防水排水能力不足,渗入水聚集在基层顶部,这些是使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重载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抗车辙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结构组合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对所设计的7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及单层车辙试验,得到基本材料参数及抗车辙性能;然后对7种混合料组合而成的3种路面结构在重载条件下进行双层结构车辙试验,并与单层车辙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应用光纤光栅智能测试技术对实际路面进行现场应变测试,根据不同路面结构三向应变测试结果评价实际重载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单层车辙试验难以准确反映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而双层车辙试验效果良好.在设计抗车辙路面时要考虑不同面层的模量组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层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用纤维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对比分析了木质素纤维、腈纶纤维、聚酯类纤维和矿物纤维四种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用纤维的性能.研究认为,纤维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但不同纤维的性能及其改善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腈纶纤维对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效果最好,其次为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的最差.矿物纤维虽然有天然的性能优势,但在混合料中的性能却表现一般,因此,路用纤维的选择必须结合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和利用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分形规律,基于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推导出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的分形几何模型;以ATB-30为例,计算了集料级配分维值,并通过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测试,研究了分形维数与体积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规范级配范围对应的ATB-30分维值D范围为2.4117~2.5744;分维值D与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等体积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集料级配分形规律,可对具有不同分维值D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体积参数进行预估,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