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oyn.  WG  王国庆 《国外油田工程》1997,13(7):31-32
本文主要是介绍卡尔费休法与蒸馏法测量含水率的比较,以及卡尔费休法测量含水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测定了润滑油-水混合物的运动黏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润滑油-水混合物的运动黏度增加,得到了润滑油-水混合物的黏温关系式。用EHD油膜厚度仪研究了微量水对润滑油油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下(低于70℃),含水量约0.5%时,润滑油-水混合物的油膜厚度与纯油的油膜厚度基本相当,含水量约2.0%时,润滑油-水混合物的油膜厚度较纯油的油膜厚度更厚。这也说明油中微量水对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在正常情况下润滑油中允许的含水量在0.03%以下。当含水量超过0.1%时,润滑油中的添加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等)就会失效,加速机油的氧化过程。而机油氧化生成的有机酸及发动机排出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又生成无机酸,这些酸性物质增加对发动机的腐蚀。因此当机油中含有较多的水时机油润滑性能会变差,黏度下降,轻则导致机油过早变质和机件生锈;重则引起发动机抱轴、烧瓦等严重机械  相似文献   

4.
利用含有防腐剂的润滑油和轴承珠进行模拟吸附实验,通过紫外光谱的测量方法对吸附实验前后的润滑油进行吸光度测量,发现了吸附实验前后润滑油紫外吸光度的区别, 利用郎伯-贝尔原理对润滑油与轴承珠接触界面膜中的吸附量进行了计算,证实了防腐剂在摩擦副表面的吸附作用;对含有抗磨剂和防腐剂的润滑油进行吸附实验,并测量了实验前后润滑油的紫外吸光度,发现了相同防腐剂质量分数、不同抗磨剂质量分数润滑油紫外吸光度有较大区别;通过紫外光谱测量和界面膜中防腐剂吸附量的计算方法,表征了抗磨剂对防腐剂在摩擦副表面吸附量的定性影响规律 ,证实了抗磨剂与防腐剂的竞争吸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胡静  李健  杨春华  伞国文 《润滑油》2011,26(1):44-48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近年来,红外光谱在润滑油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文章简要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在润滑油添加剂质量考察、润滑油中添加剂含量的测定、润滑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测定、解决润滑油质量问题以及在用润滑油的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润滑油污染度的分级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润滑油污染度(level of contamination)是指润滑油“脏”的程度,所谓“脏”是指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的多少,即润滑油中不溶性微粒的多少。  相似文献   

7.
磷酸三甲酚酯(TCP)与合成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合成酯航空润滑油中常用的抗磨剂。但具有极性的合成酯航空润滑油容易与TCP在摩擦表面形成竞争吸附,对抗磨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磷酸胺抗磨剂的分子极性较强(强于TCP),在与合成酯航空润滑油的吸附竞争中可能更具优势,有利于改善合成酯航空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为此对磷酸胺在合成酯航空润滑油(含有3.0%的TCP)中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在合成酯航空润滑油(含有3.0%的TCP)中添加0.0125%~0.060%的磷酸胺,用四球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酯航空润滑油(含有3.0%的TCP)的摩擦因数,磨痕直径及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评价和观察。在不同温度(50℃~150℃)和不同载荷(200 N~600 N)下,合成酯航空润滑油(含有3.0%的TCP)的摩擦因数和磨痕直径均有明显的降低,磨损表面形貌得到改善。磷酸胺可以提高合成酯航空润滑油(含有3.0%的TCP)的减摩抗磨性能,表现出了良好的摩擦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管道密封材料在超临界CO_2输送环境的适用性,采用横截面直径、外径、硬度和质量测量及形貌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腈橡胶(NBR)、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TFCE)和聚醚醚酮(PEEK)5种密封材料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胀规律。结果表明:在35℃、8 MPa,水饱和度为60%,饱和含水量及水相的条件下,EPDM和NBR发生了明显溶胀现象,横截面直径及外径明显增加,表面出现了较多开裂和鼓包;5种材料的硬度均有下降,质量未发生明显变化;5种密封材料性能未随超临界CO_2中的含水量发生明显变化。在水饱和度为60%条件下,随实验时间的增加,EPDM和NBR的溶胀现象变得更加明显,PTFE和PTFCE的硬度有所降低。PEEK在各含水量及实验时间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使用循环伏安法测定技术测定润滑油总碱值。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转换将润滑油中的碱性物质(电化学技术不可测量)转换为铜离子(电化学可测量)来完成润滑油总碱值的测定是可行的,并可以满足测定时对于可行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测定时间短等优点,适合进行现场润滑油测定。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不同测试条件对不同油品类型润滑油颗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稀释剂选择、稀释步骤影响、前处理步骤(超声或加热)、静置时间及水掩蔽剂等条件对颗粒度测试结果差异.结果表明:煤油更适用于润滑油稀释测试,稀释步骤对颗粒度测试结果影响可控,超声步骤能将样品分散均匀,静置时间在5 m in内进行测试对结果干扰较小,样品含水量在0.05% 以下使用水掩蔽剂稀释后,数值准确性较高.在润滑油颗粒度测试中,选用煤油作为稀释剂,超声后5 min内测试可达到较好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润滑油水分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齐虎  田洪祥 《润滑油》2008,23(2):46-50
基于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理论,构造了一个应用于润滑油水分含量判断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通过PULSE系统对7种不同浓度润滑油加热后发生微爆效应时产生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并进行小波变换,提取能量分布特征信号,最后根据BP神经网络分类器对声信号进行分类并半定量判断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判断润滑油中水分含量是否合格,为研究润滑油水分含量的现场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添加剂和润滑油中钙、钡、锌、磷、镁、钼、铁、镍、铜、铅、铬、锰和铝十三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样品经无机灰化后以硝酸和过氧化氢溶解成水溶液再进行仪器测量。通过对混合添加剂,新鲜润滑油和使用过的润滑油样的分析,并用美国CONOSTAN S-21标准油样作对比试验获得方法的标准偏差系数对于添加剂为2.2~12.8%,对于新鲜润滑油一般为3.9~8.1%,对于使用过的润滑油为2.5~12%.  相似文献   

13.
1 含水分析仪的分类目前 ,在现场使用的含水分析仪有许多种类 ,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 ,常用的原油含水分析仪主要可分为四种 :射频法、微波法、电容法和射线法。虽然同种的含水分析仪也有不同 ,但其基本原理相差不大 ,下面对这些含水分析仪进行简要介绍。(1)射频法含水分析仪。由于油水对电磁波的阻抗相差较大 ,通过发射器对测量介质发射高频电磁波 ,介质中含水量不同 ,所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也不同 ,通过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就可以测量出介质中的含水量。该类产品厂商主要有中国计量院和美国DE公司等。(2 )微波法含水分析仪。水的电导率和传导率…  相似文献   

14.
引言电磁波传播测井(EPT)响应地层中的含水量。它是建立在物质传播电磁波的能力基础上。测量原理一、电磁波的传播1.分子的结构一个分子是由四周环绕着电子云的若干原子核所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  相似文献   

15.
润滑油馏分用糠醛或酚等溶剂进行抽提可得到芳烃含量达70%以上的含沥青质的暗色残留物,它可作为橡胶填充剂和塑料中的组分。近年来也被用作润滑油中的天然抗氧剂。由于它能与系统中的游离基作用而形成一种非游离基产物,从而延长了油品的寿命。通过用差热扫描方法(DSC)和 ASTM 动态氧化方法对 SF(不含硫油)和 SC(含硫油)中分别加入1,2,4%的40号抽出物(含芳烃74.5%)或60号抽出物(含芳烃78%)进行评定。结果表明,60号抽出物可以改善 SF 和 SC 两种润滑油馏分的氧化安定性,40号抽出物对 SC 油也有同样的效果,然而对 SF 油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了润滑油馏分脱除碱性氮化物前后的催化降凝效果(采用择形分子筛崔化剂)。考察了碱性氮化物——吡啶、2,4-二甲基喹啉(DMQ)对已脱除碱性氮化物的润滑油馏分催化降凝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啶可使催化剂的降凝活性完全丧失,因而认为吡啶分子可进入分子筛孔道内部;DMQ对轻质润滑油馏分(其中的蜡主要由直链烷烃组成)降凝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因而认为它只能使催化剂外表面的活性中心失活,而不能进入分子筛孔道内部:润滑油馏分中的碱性氮化物对催化降凝效果的影响近似于DMQ。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以纳米铜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为工艺最优目标,利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分散润滑油中纳米铜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吸光光度法及透射电镜检测纳米铜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将纳米铜粉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润滑油中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剪切速率6000r/min,剪切时间3h,分散剂含量6%(占机械油的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在7.0~8.5。由最优工艺分散的润滑油中的纳米铜粉粒径均匀,基本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8.
对矿物润滑油(简称润滑油)和含月桂酰基丙氨酸的润滑油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指数速率模型对两种润滑油的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回归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月桂酰基丙氨酸可加快润滑油的生物降解速率,与不加月桂酰基丙氨酸相比,生物降解率从26%提高至36%;润滑油的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润滑油降解速率常数为0.0155mg/(g.d),半衰期为44.7d;含月桂酰基丙氨酸的润滑油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0216mg/(g.d),半衰期为32.1d;F检验结果表明,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润滑油生物降解动力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对使用过的润滑油不经预处理直接在薄层色谱板上同碘进行反应,用 TLC 扫描仪测定了使用过油中的 ZDDP。并用~(31)P-NMR 和 TLC 考察了使用过的润滑油中 ZDDP的分解产物。结果表明,在使用过的润滑油中,ZDDP 的碱性盐不断减少,中性盐不断增加,并对其他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Kline公司的研究报告,对全球润滑油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2015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为3.88×107 t;预计到2020年,全球润滑油市场需求(包括工艺用油和船用油)将达到4.0×107 t,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低于1%。尽管未来几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增长平缓,但是合成润滑油和半合成润滑油需求将出现较快增长,在全球润滑油总需求量中的所占比例将从2015年的17%增长到2020年的22%;工业用润滑油将略有增长,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0.6%;变压器油、风能润滑油需求也将出现一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