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鹏飞 《通信电源技术》2016,(4):183-184,229
文中结合运营商的全业务承载战略,研究分析了中国移动全业务承载网的技术演进和建设策略,对于现有网络向全业务承载网的演进提供了指引,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惠芳  董巍 《信息通信》2011,(6):126-127
通过目前人们需求的变化对IP城域网的影响,以及考虑不同业务对网络承载的不同要求,来实施相对应的承载技术,并通过合适的技术构建超宽带、低成本、电信级、绿色环保等面向未来的全业务城域网,充分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通讯世界》2008,(12):57-58
全业务包括3G业务、大客户业务、宽带上网业务(固定和Wi—Fi)、IPTV等多种业务。其对运营商的承载网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从全业务运营的背景出发,提出全业务承载传输网的概念。之后通过逐层分析,梳理出全业务承载传输网体系下光缆、机房、设备三个方面的演进思路;而后,在演进思路的基础上,对光缆、机房、设备的具体演进措施作出建议,最后对全业务承载传输网的部署效能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全业务承载传输网的部署在建设初期会导致投资增大,但从长远而言可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伯涛 《通信世界》2006,(32B):18-19
为适应移动业务从以电路语音为主的单一业务向多业务转变。移动网络架构也经历了从2G,2.5G到3G网络的演进。而IP技术的成熟。使得业务承载的技术从TDM方式向IP方式全方位转化成为了可能。承载网络IP化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合理的进行承载网络的部署在满足用户的多业务体验的同时。满足网络经济有效的演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勤  余卓 《电信网技术》2008,(10):49-51
承载网是运营商3G建网最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只有具备可靠、成熟、足以支撑大量3G新增业务的承载网,才能保证未来3G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运营。由于不同版本和不同演进路线.3G传送网也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应用阶段,选择与之匹配的成熟技术进行组网建设。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李勤、余卓所撰《面向全业务的3G承载网解决方案》一文介绍了面对3G承载,全球电信行业一方面要考虑由核心层到RAN层的IP化,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未来固网/移动全业务融合需求。中兴通讯建议的3G及全业务承载网方案参照覆盖地区、业务预测、容量目标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传输资源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周新宇 《通信世界》2008,(37):I0022-I0022
随着电信重组方案的尘埃落定,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成为了全业务运营实体。为了能够在全业务竞争格局下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各大运营商都把如何进行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才能尽快转向全业务运营作为当前考虑的重点。而毫无意外的,所有运营商都把建设一张综合承载语音、数据、视频和移动等业务的IP承载网作为全业务运营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史燕明 《通信世界》2011,(26):31-31
据了解,中国移动将在深圳继续进行PTN承载LTE第三阶段的现网测试,第三阶段主要测试内容为PTN的时间同步功能。随着3G业务在我国的全面开展,业务从传统的单一个人语音接入拓展为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主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提供,承载网的业务类型和网络容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再结合LTE、无线城市发展的需要,业界普遍认为未来的承载网必将是一张支持全业务承载、具备高速率、提供大带宽、高品质业务的融合网络。在具备端到端OAM及的管理、安全性、大容量、低TCO等基本特征的同时,还应具有传送业务分组化、接入方式多样化、业务接入宽带化、传送与数据融合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域网多业务承载规划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业务在移动领域的快速发展,如何构建一个能承载多种业务、易于扩展、可靠、低成本的城域网是需要电信运营商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城域网多业务承载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无线承载测试的应用取决于UE上行、下行无线接入能力以及UE支持的电信业务和承载业务。不同的电信业务和承载业务需要不同无线承载。对无线承载配置统一规定,确保了UE和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解决了UE和不同网络之间的网络兼容性问题。无线接入承载测试就是来验证UE在建立业务时是否对应规定的无线承载。  相似文献   

11.
李国兴 《通讯世界》2016,(22):18-19
通信运营商传统的以固网业务为主的传送网架构已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正在展开的LTE网络部署,又从业务带宽、业务流向、业务属性等方面带了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全业务运营的传送网架构、并有效应对LTE承载需求,是当前运营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LTE及全业务网络环境下的传送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传送网主要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对比,着重阐述了LTE及全业务承载对传送网的需求;结合本地传送网现状和需求分析,给出了建设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网融合政策颁布以及无线4G无线网络牌照发放,各电信运营商都拥有了全业务牌照。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通过价值链合作提供话音、宽带接入、视频内容三重打包服务(Triple-play)服务将是未来各通信运营商主要商业模式。建立一张统一的综合业务IP承载网,满足各类业务承载的需求,是各通信运营商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分析了市面上互联网、IPTV以及国外运营商机顶盒的承载业务,同时通过消费市场调研进一步明确了机顶盒未来可能具有市场前景的业务,这对家庭视频接收终端的业务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讯世界》2013,(18):41-43
近几年,在通信领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名词就是"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那何为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它是指通过一张城域网络,接入所有的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接入、2G语音通信、3G语音通信、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并且新增业务也同样接入该网络。本文将从IP RAN综合业务承载网技术特点以及烽火IP RAN技术优势两方面进行阐述。IP RAN综合业务承载网技术特点IP RAN技术当前已具备了规模组网的能力,成为当前移动承载网领域主流解决方案。IP RAN设备基于IP/MPLS技术,灵活提供多样的承载模  相似文献   

15.
徐荣 《网络电信》2009,(7):67-68
MSTP、增强以太网、三层IP网络和HPTN等是四种可实现3G承载的IP化传送技术,在全业务运营和全IP环境下,哪种技术才是最佳的传送承载解决方案呢?从目前看,业界呼声最高的要属PTN,但是PTN究竟在哪些地方胜出其他三项技术呢,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徐荣做了详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承载网实现的移动分组业务承载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IP承载网的建设背景以及IP承载网的网络层次和结构,提出了分组业务网MPLS VPN业务的设计方案,并分别介绍了分组业务网的接入方式和分组业务网与IP承载网的互通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NGN的特征、分层、业务承载网的特点以及基于ATM技术,IP技术的NGN业务承载网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C网承载网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3G网络的业务及组网情况,从实施业务隔离、提升承载网自身安全性能、加强业务保障能力、强化网络预警与攻击溯源等角度提出了构建承载网防御策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费互联网市场逐渐饱和,产业互联网随之兴起,成为运营商的新兴业务蓝海。传统的SDH/MSTP承载网络无法满足当前多种类型业务发展需求,影响业务发展。通过对现有分组传送网、OTN传送网分析及新型的PeOTN技术研究,提出多系统综合承载方案,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特性,采用适合的承载手段,满足当前业务发展,并逐步向未来产业互联网演进。  相似文献   

20.
陈佳阳  曾旻 《信息通信》2015,(1):255-256
接入承载网是整个运营商基础网络中规模较大的部分,其投资比重占运营商基础网络建设投资的很大的一部分。它既是整个基础通信网的窗口,也称为"最后一公里"。目前,运营商接入承载网主要采用PON技术建设,文章通过对PON网络吞吐量、时延、抖动、丢包、可用度等QoS网络指标的分析,探讨PON网络对宽带、语音、视屏等各类业务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