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外新城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城社会构成的特殊性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规划已成为国外新城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城的规划与建设正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议程。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新城规划中社会规划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为我国在新城规划建设中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城社会构成的特殊性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规划已成为国外新城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城的规划与建设正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议程.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新域规划中社会规划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为我国在新城规划建设中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新城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新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空间结构演变是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指导我国新城开发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遵义市南白——龙坑片区的规划研究为例,提出以建立区域观念扩大城市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的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强调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背景下,试以上海市为例,探讨特大城市发展中的新城建设问题。首先重新审视新城规划建设的国际经验;然后,分析上海市郊新城规划建设的缘起、演进及现实状况,进而归纳其规划建设的特征;最后从政策和空间等视角,探讨和展望我国新城建设的关键理念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东京新城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建设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总结国外新城建设发展历程,研究东京新城规划建设经验,为上海新城规划与建设提供多角度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冰 《河南建材》2021,(8):71-75
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城不断涌现,承担着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提供就业机会、开拓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功能,如何实现合理、有序的新城建设就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新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多中心规划模式的产生背景,然后从物质形态、空间意识分析了新城发展建设的特征,进而提出了一些新城规划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以此为契机为城市有效发展和特色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姚兢  郭霞 《国外城市规划》2007,22(6):102-107
新城建设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总结国外新城建设发展历程.研究东京新城规划建设经验,为上海新城规划与建设提供多角度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在对新城、卫星城与城市镇三个概念的辨析基础上,指出我国新市镇建设与国外新市镇规划建设的不同内涵、特征与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大城市郊区化对郊区新市镇规划建设的客观要求与实践经验,对我国新市镇规划建设模式进行探索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斯德哥尔摩战后新城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华中建筑》2008,26(9):164-170
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基于TOD思想的城市拓展战略下,战后的斯德哥尔摩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新城建设活动。该文不但介绍了斯德哥尔摩新城的建设概况,还针对其规划的种种特征和规律展开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发掘了斯德哥尔摩给我国新城建设所带来的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纷纷兴起新城规划和建设的高潮。通过对中国新城建设的概况、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回顾,站在理论的层面探讨了新城市主义理念对我国新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河谷地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系统脆弱,承载力较小,所以其城镇群的规划与发展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本文以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城镇群为例.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走廊的构想,构建该区域的空间生态格局,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小翠 《城市建筑》2014,(17):14-14
小城镇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应注意环境和发展间的协调。基于生态的理念,本文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的城镇规划案例,对小城镇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住宅小区增加绿色生态植被的角度,强调了生态植被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城市自然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把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与植被建设结合起来,呼吁在建设城市住宅小区的同时,把增加绿色生态植被建设作为造福后人的造福工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 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安 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为广州市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 的样本和示范,海珠生态城未来将建设成为 “以万亩果园为核心、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 花城、水城、绿城特色生态城市样板区”。 构建海珠生态城的生态安全格局极为重要, 规划不应仅停留于理念、目标和方法研究 层面,而应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实践,从战略 构想逐步走向规划实施。本文对海珠生态 城的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构建进行分析研 究,对广州中心城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鲍志勇  何俊萍 《华中建筑》2014,(5):152-154,159
文化生态学是传统聚落有机更新的全新理念,也是生态文明必然产物。该文运用文化生态学共生互补、多样平衡、动态开放、层次结构理论观点,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个层次构成完整文化生态系统,以此为理论构架基础,分析传统聚落自然环境的适应、经济环境变异、社会环境整合的演化轨迹,分析并总结聚落演进中的内部、外部动力机制,最后总结传统聚落外"适"内"合"的有机更新策略,为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和要求。本文引入城市区域中心引力模式和规模原则,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通过定量计算确定湖南隆回县未来生态城镇建设的重点和规模。为生态城镇的科学规划和布局提供理论基础,为未来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延俊 《山西建筑》2009,35(7):25-26
以研究民居生态性为出发点,以宋宅为实例,从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庭院绿化、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对小满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性特征,最后指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思想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庆华 《山西建筑》2005,31(17):14-15
对城市现状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大同市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及采取的对策为例,说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及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佳  魏春雨 《中外建筑》2012,(11):44-45
由于汽车数量激增,停车问题在城市发展中带来了明显的阻碍,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形象带来了突出尖锐的问题,为缓解这一问题中国各大城市对停车场建筑的需求大量增加,但国内停车场建筑仍然处于起步初探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外优秀停车场建筑的分析,与固有的停车场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以建筑学的角度,着力改善停车场在城市中的固有形象,缓解城市空间交通环境,使停车场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更能符合新时代城市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王平 《山西建筑》2004,30(23):19-20
介绍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情况,从保护自然环境、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对策,确定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