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底部两层混凝土框剪八层砖房模型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底部两层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上部六层砖房结构 1 8比例模型抗震试验的设计 ,概述了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 ,并对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评价了此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总层数为 8层的砖墙与混凝土框剪结构能满足 7度区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
底两层框剪组合墙八层房屋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底两层框剪组合墙房屋1/4比例模型和原型的动力分析结果,并与1/4比例模型的振台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其抗震能力超过了底层框剪组合墙八层房屋和八层组合墙房屋,也超过了7度、8度区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六层模型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建造在8度地震区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六层房屋的抗震性能,对一幢按 1/4缩尺比例建造的六层房屋模型进行了水平反复加载静力试验及振动台激振试验,获得了模型房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体受力的试验参数,以及模型房屋的动力特性和在基础激振作用下的动力反应与倒塌机制。并将静力试验结果与抗震规范的有关计算进行了对比。在以试验结果建立的房屋模型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房屋模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接近。并通过相似关系的换算估计了原型房屋的水平承载能力、以及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的有关参数,经非线性地震反应的计算对该体系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加固的多层砖墙和加固的多层内框架在周期反复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类加固构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层间变形特征与恢复力模型, 利用爆炸地震波试验场,进行了加固与未加固的两幢三层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动力反应与地震破坏试验。确定了多层内框架房屋的震害机理与结构动力计算模型。使用多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地震反应计算程序计算并验证了房屋的动力试验结果。 利用已确定的结构动力计算模型验算了海城地震中一幢典型的多层内框架房屋的地震破坏过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震害相符。 在参阅国内有关科研成果和利用上述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内框架房屋抗震加固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6层大开间1/2比例密肋壁板结构模型房屋试验情况,对试验结果及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层密肋壁板结构房屋以剪切变形为主,结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性能均较好,是一种具有很好推广前景的新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七层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七层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的抗震试验及其试验结果,并对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开裂和极限位移等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这类房屋的抗震能力。对于在7度区建造总层数为七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给予了肯定的结论,并提出了对这类房屋应增哟过渡楼层墙体抗剪、抗弯能力等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9祸格构式墙板抗震试验研究[1]基础上,进行了六层大开间1/2比例轻型格构板整体模型房屋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和拟动力试验。通过锤击试验和脉动法,获取了模型结构在空载、配重及不同破损阶段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模型结构裂缝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破坏机制,测量了模型房屋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在相应荷载下的变形,并据此推算原型格构板房屋结构的抗震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底部为两层框架、上部为 4层砖混结构的 1 5比例的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对模型和原型房屋进行了动力分析。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 ,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完全符合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可以用于 7度抗震设防区。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实验车间进行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9层模型房屋抗震性能试验取得成功。混凝土小型砌块是当前替代粘土砖的最佳选择之一,它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等优点。1∶4的模型经过2h的模拟地震正弦波的多次振动实验,表明空心混凝土小砌块房屋采用芯柱式构造柱组合结构体系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本模型的有关配筋及抗震构造措施的9层混凝土空心砌块房屋是完全可以满足8度抗震设防要求的9层混凝土砌块房屋抗震测试成功  相似文献   

10.
窦长揆 《建筑技术》1997,28(12):836-839
砌体结构底层局部框架砖房是底层空旷房屋的一种结构形式,为了解其抗震性能而进行的模型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结果显示,模型房屋整体抗震力较差,震害集中在下部。提高此类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的关键在一层及二层,应通过适当增加底层刚度等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两层轻型木结构足尺房屋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轻型木结构房屋在既往的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对一个两层、足尺、长宽高为6m×6m×6.3m的木框架房屋进行了67个工况的振动台试验,考虑了一层横墙的门洞宽度变化和结构平面布置不对称等研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0.2g以下的地震中,模型处于弹性状态;在0.55g的地震中,即使经过多次重复地震,并且一层开洞率达到60%,模型结构仍然不会发生倒塌;结构布置不对称时,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均较对称结构强烈,并且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对称结构在0.1g、0.2g和0.4g的地震中,模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约为1/500、1/250和1/80。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与模型结构类似的对称轻型木结构房屋能够满足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8度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试验,对我国村镇量大面广的单层实心砖墙房屋的抗震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制作了1/4缩尺的未设防模型和抗震加固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震害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既有单层实心砖墙房屋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破坏.  相似文献   

13.
底部两层框架砖房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底部两层框架砖房超越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有关规定,而这种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泛,根据底部二层框架上部四层砖混结构的1/5比例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并对1/5比例模型和原型房屋进行了动力分析,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完全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可以用于7度抗震设防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爆炸地震波对两幢三层内框架房屋(一幢作了抗震加固)进行了动力响应及结构破坏机理的研究。 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了多层内框架房屋及其加固房屋的动力计算模型。使用时程法的动力计算程序,输入试验中记录的加速度地震波,对两幢房屋作了弹塑性动力响应至破坏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相符。 讨论了爆炸地震波与天然地震波的频谱特性。通过对其速度波峰值和速度反应谱的分析,确定了两类波的相比条件和地震破坏烈度的标定。 将研究结果用到天然地震波作用下的多层内框架房屋震害机理的分析和动力响应计算中,验证了海城和唐山地震中这类房屋的破坏规律。提出了多层内框架房屋抗震加固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褚云朋  钟燕  罗萍 《工业建筑》2022,(4):50-55+90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良好,但当结构体系由低层转向多层房屋时,其抗震性能不明确。此外,地震作用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需要有明确抗震设计方法以保证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安全。结合开展的双层组合墙体及组合墙体-楼板节点试验,借助已有足尺房屋振动台试验结果,确定结构表征损伤参数,建立损伤判定准则。并且,采用等代拉杆法建立结构简化力学分析模型,通过SAP 2000对4~6层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得到其在不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指数、层间位移角等。之后,借助损伤判定准则,依据“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调整恢复力骨架曲线特征值,完成结构抗震设计。主要结论为:1)7度及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中等破坏”,顶层位移角满足限值;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超过“严重破坏”限值,须进行层间加强,以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2)通过增设桁架加强部件能提高结构抗震能力,满足结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大量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砌体结构住宅,这类住宅材料强度较低,抗震性能较差,大都有抗震加固、增设电梯等结构安全性与建筑功能提升的需求。为避免两项需求单独实施引起的资源浪费,减少入室施工等对房屋正常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多层砌体住宅增设电梯与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技术,并制作了一组多层砌体结构缩尺(1∶4)模型,即模型A(未加固的五层无筋砌体结构模型)和模型B(增设电梯、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模型),进行了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砌体住宅采用综合改造技术加固后,刚度、基底剪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结构整体抗震能力明显提高,其脆性破坏的特征亦有显著改善;此外,由于增设的电梯井剪力墙显著增强了结构横向的抗震能力,使得房屋纵、横两个方向的抗震性能趋于均衡,有效地改善了多层砌体结构住宅存在明显抗震强、弱向的自身缺陷。  相似文献   

17.
对带转换层的错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和有限元计算分析,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性能和结构地震反应。为对比错层结构和传统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三维SAP2000有限元程序建立并分析了该试验结构模型和对应的传统结构模型,两分析模型的结构参数和质量分布相同,仅楼板位置不同。对比分析的试验与计算内容包括:模型结构周期、振型、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层间位移角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沿高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因地震波特性不同,错层结构与传统结构反应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8.
单层实心砖墙房屋是目前我国村镇地区大量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其中大部分未考虑抗震设防.为研究此类房屋的抗震性能,选取1/4缩尺的未设防单层实心砖墙房屋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震害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未设防实心砖墙房屋的震害规律如下:墙体平面内受剪裂缝通常从门窗洞口角部出现并发展;无可靠连接的纵...  相似文献   

19.
密肋壁板结构十二层1/3比例房屋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进行了12层1/3比例密肋壁板结构房屋模型的拟动力和伪静力试验.通过锤击试验和层间刚度测试,得到了结构的变形特征及其动力特性.分析了模型房屋在地震作用下裂缝发展规律、破坏机制,以及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试验研究表明密肋壁板结构受力合理,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是一种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底部两层框架—砖抗震墙、上部三层砖房 ,底层框架—砖抗震墙、上部四层砖房及底部两层框架—混凝土抗震墙、上部五层砖房 (三榀 ) 1 6比例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包括受力特点、变形特征、破坏形态等 ,以及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地震反应分布规律 ,结构的抗震能力、薄弱层和薄弱部位 ;提出了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力学模型和方法 ,尤其框剪层和砖砌体层的恢复力特性计算模型及其特征点的计算公式 ;最后对三种房屋的模型和原型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并在与试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 ,提出了抗震设计建议 ,为底部框剪上部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与动力分析提供了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