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针对商河油田商二区注水并储层注入能力下降问题.通过室内静态评价实验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该油田注入水与储层的配伍性。结果表明:商二区储层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有结垢趋势.注入水与储层原油配伍性较好,与储层岩石接触后无粘土膨胀现象;注入水水质指标中细菌含量、固体颗粒含量较大,引起渗透率下降,建议油田在注水过程中加强防垢措施,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部RX-1油田因衰竭开发导致压力系数下降,急需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此文在RX-1油田地层水分析基础上,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动态配伍性试验及岩心配伍性实验,对4种拟注入水源配伍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层水自身具有结垢趋势;地层水与海水、生产污水及水源井水配伍性差,混合比例7∶3结垢量最大;纳滤水与地层水混合后几乎无沉淀,岩心驱替100 PV渗透率下降20%以内,能够有效降低结垢风险。  相似文献   

3.
用静态和动态方法研究了锦州9-3油田注入水与油层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油田以馆陶组地层水作为注入水水源时,注入水与油层水的相容性较好,与地层原油的配伍性较好,与岩石的配伍性不好。体积流量过量试验结果显示,当注入150倍孔隙体积注入水时,因粘土膨胀,渗透率下降达28%,若将馆陶组地层水作为入水水源,必须在注入水中加入膨剂以防止由于粘土水化膨胀而造成的地层伤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油田不断地开发,地层能量不断地降低,很多油田采取注水来补出地层能量。如果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很差或不配,会对储层造成损害,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对配伍性的研究很关键。本文先对注入水水质及与地层水结垢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对伤害的预防及解堵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青油田樊107块注水井高压欠注难题,通过对该油田储层的物性、注入水水质、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试验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高青油田樊107块储层欠注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储层原始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为8.7×10~(-3)μm~2),注入水水质不达标,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是欠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储层损害的措施和手段,以期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注水效率。  相似文献   

6.
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地层结垢矿物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注入水和地层水的配伍实验、检查井岩心矿物鉴定、孔隙度与渗透率恢复实验,研究了安塞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地层结垢对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水为Na2SO4型,地层水为CaCl2型且含Ba2+,由于注入水和地层水不配伍.储层长期注水后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结垢矿物即方解石、重晶石.结垢矿物的生成量与孔隙度、渗透率的下降幅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注水开发20年后,孔隙度平均下降幅度为15%.渗透率平均下降幅度为31.73%.就储层伤害而言,碳酸钙垢大于硫酸钡垢.  相似文献   

7.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如果注入水与地层岩石配伍性差,储层岩石中的粘土矿物就会发生膨胀、分散等地层伤害问题,造成注水井吸水量下降,注水无法正常进行。针对七个泉油田储层岩石中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等水敏性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注水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粘土稳定剂的注入方式实验评价。通过对粘土稳定剂的三种注入方式一逐级降浓度注入方式、段塞注入方式和低浓度恒定注入方式进行分析评价,认为逐级降浓度注入方式效果较好,岩石渗透率损害小,可应用于七个泉油田的实际注水工作。  相似文献   

8.
E油田为新近投产的疏松砂岩稠油油田,原油物性较差,鉴于储层连通性差,地层能量补充较慢,生产井产量递减严重等原因,以A14井作为自源闭式能量补充井,将采出水源直接注入储层,有效补充地层能量。通过对水源层防砂方式及防砂参数的优选,并通过室内防砂效果评价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源闭式能量补充井水源层采取砾石充填防砂方式后,产出颗粒少,充填40/50目陶粒与水源层地层砂的匹配性较好,能够达到很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9.
泾河油田长8储层原油黏度较高,导致抽油机负荷、电流较大,生产过程中易软卡,影响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适合泾河长8储层的新型井筒降黏剂研究,优选出新型井筒降黏剂JTJN-1。室内评价结果表明,JTJN-1在50℃,80 000 mg/L时降黏率大于95%,降低原油凝点幅度为5.5℃~8.5℃,且与长8储层地层水配伍性较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JTJN-1后,油井电流由16.4 A下降至8.8 A,原油黏度由638 mPa·s下降至70 mPa·s,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华庆长6储层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空隙半径小等复杂问题,结合该油田长6主要区块的岩石矿物特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储层敏感性、储层注入水样、地层水样等资料,全面分析了华庆注入水对地层的伤害因素,同时对注入水配伍性、防垢剂性能、杀菌剂效果、水处理剂配伍性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滋生、机杂含量、铁离子含量高是影响华庆油田水质稳定的因素之一;注入水和地层水配伍性差;AD-52、SJ99杀菌剂对华庆地区有一定的的灭菌效果;PBTCA、HPAA、PESA防垢剂对该区硫酸钡有良好的防垢效果且与该油田常用处理剂具有较好配伍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特别是对低孔、低渗及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油田来说,一旦与储层及储层流体不配伍的水注入到储层后,将直接影响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导致严重的储层伤害,因此研究注入水与储层岩石及流体的配伍性是低渗透油田"注好水"的重要前提。分别从注入水自身稳定性、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以及注入水与储层配伍性三方面着手,总结对比了研究低渗透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及储层配伍性的室内实验方法,并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遇到的注入水配伍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油井低液低产、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储层敏感性、注水水质、注入水的配伍性等方面分析了马36井区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认为马36井区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为储层水敏、酸敏、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及注入水与储层流体的不配伍,这为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的开发调整、措施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镇北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镇北油田长8储层注水井高压欠注的问题,对该油田长8储层的储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水质、岩石表面润湿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确定了镇北油田长8储层欠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储层原始物性差(平均渗透率0.69mD),酸敏性强(58.14%),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产生CaSO4沉淀),岩石界面水润湿性差(弱亲油)是镇北油田欠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拟解决的对策是:研发并优化适合该油藏的酸液体系,开发出能防止该油藏水化膨胀的高效缩(防)膨剂,研发出性能较好的缓蚀阻垢剂,筛选出适合该油藏的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  相似文献   

14.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近年来通过注水开发减缓了产量递减,但还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甚至注不进水的问题,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分析认为,长6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孔喉半径小,其次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加之注水过程中黏土膨胀运移等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为此,提出利用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来解决该油藏的注水井欠注问题。酸液配伍性、腐蚀速率及岩心的溶蚀速率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与该油藏的注入水、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具有腐蚀率小、黏土膨胀率低、岩心溶蚀慢的特点。8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能够解除注水井近井地带的污染,恢复、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致密砂岩油藏大规模体积压裂开发后能量补充困难的问题,利用自主设计制作的大型人造三维岩心物理模型和物理模拟实验舱,开展致密砂岩油藏能量补充方式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油藏压裂开发过程中,地层能量损耗严重,采取注水或注气的方式可有效进行能量补充;地层中裂缝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原油渗流,后续补充能量的传播范围越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系数方面优选吞吐渗吸介质,CO2均优于活性水,CO2吞吐开发在矿场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因此,CO2吞吐作为一种有效的能量补充方式在致密油开发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压裂开发的渗流规律,优选出致密砂岩储层大规模压裂开发后最佳渗吸介质,可为致密砂岩油藏开发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榆树林油田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榆树林油田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各种注入条件和施工条件都会对该储层造成相应的伤害,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防止速敏的发生,储层的注水速度应控制在临界流速(1.0mL/min)以下,在油井转注时,可先注入1.09PV的含粘土稳定剂的进行处理,以提高产量或注入量,注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置的活性水再注入地层水,不能增加地层水的渗透率,该项试验研究对指导榆树林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姬塬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塬长8储层在采用清水进行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压力高、吸水指数低、注水见效慢、注采严重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本文在对该区块注入水、地层产出水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将结垢趋势预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详细分析评价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姬塬长8储层地层水为CaCl2水型、注入水为Na2SO4水型;地层水与注入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后,在30℃下均无垢生成,80℃下均产生了碳酸钙结垢而无硫酸钙垢形成。结垢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在30℃下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后基本不生成碳酸钙垢;在50℃下,随着地层水比例的增加,碳酸钙结垢趋势增加,当地层水与注入水之比为4∶6 10∶0时,显示会有碳酸钙垢生成;在80℃下,碳酸钙垢趋势明显增加,地层水与注入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后均会产生碳酸钙垢;在30℃、50℃、80℃下地层水与注入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后均无硫酸钙垢结垢趋势存在。综上所述,姬塬长8储层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结垢是造成姬塬长8储层注水压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庆油田CO_2先导试验驱地层水矿化度高,Ca~(2+)、Mg~(2+)、Ba~(2+)、Sr~(2+)含量高,储层岩石易溶蚀的特点,开展了CO_2-地层水与CO_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CO_2驱对储层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地层水注入CO_2的过程中,pH值、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对地层水中阳离子浓度的影响很小,不会导致无机垢的生成。在注气井近井地带,随着注入压力不断升高,溶解在地层水中的CO_2增加,溶液pH值下降,储层岩石发生溶蚀。岩心片与CO_2作用后,岩心片更加亲水,这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提高原油采收率。在采出井近井地带,由于压力的降低,使原本溶解于地层水中的CO_2大量逸出,地层水中的碳酸氢盐矿物分解成不溶性的碳酸盐沉淀,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减小,对储层造成伤害,不利于长8储层低渗油藏采油。图10表3参13  相似文献   

19.
江汉油田老新油田老二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井低液低产、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注入水的配伍性、储层敏感性、注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老二区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认为老二区储层伤害的主因素为储层水敏、结垢及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并针对伤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五里湾一区回注水与储层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目前主要采用矿化度较低的清水作为注入水水源,而清水与储层的不配伍性造成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迅速下降,采油速度降低,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升高等问题,采用的酸化、低密度洗井及增产改造措施基本无效。另外,该区清水水源紧张,污水采出量大,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以上问题,对该地区的储层特征、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岩心敏感性、注入水性质及注入水与储层配伍性对渗透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清水与储层配伍性较差,注入后造成储层水敏损害,建议采用采出污水净化处理后回注代替清水,并在注水过程中考虑注入水的矿化度,同时可将油田注入水悬浮颗粒质量浓度和含油量的标准适当放宽到10mg·L-1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