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研究如何实现高效的无溶剂涂布,获得稳定的预定厚度涂层。方法在建立两辊间隙间涂布液流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从涂布液辊间间隙分流分配关系和总结构内涂布液流量平衡两方面,分析无溶剂五辊顺转涂布系统涂布厚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转移钢辊和涂布钢辊的速比,计量辊和转移钢辊之间的间隙以及橡胶转移辊的压力等是对涂层厚度有直接影响的因子,毛细准数是涂层竖条道缺陷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涂布液的非牛顿特性会加重竖条道缺陷。结论设计无溶剂五辊顺转涂布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辊的直径、施加给橡胶辊载荷大小的范围、橡胶辊的硬度、适用涂布液的粘度范围和速度极限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永江 《塑料包装》1996,6(3):33-40
本文介绍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及其涂布工艺与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软包装无溶剂复合膜制品的生产条件,通过剥离强度分析复合牢度规律,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法 通过控制无溶剂复合过程中工艺条件,分别制备干轻包装BOPP/CPP组合、水煮包装PET/PE组合、蒸煮包装BOPA/RCPP组合无溶剂复合膜,研究胶黏剂涂布量与复合速度对样品剥离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 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所制备无溶剂复合膜样品的剥离强度随涂布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分别在涂布量为1.0、1.2和1.6 g/m2时,剥离强度能够达到国标要求;而复合速度对强度的影响较小,复合速度为450 m/min时的剥离强度与复合速度为100 m/min时的剥离强度相比,降低率在20%以内,远低于涂布量的影响。耐热性与耐高温介质性实验结果说明,通过回归计算,水煮包装PET/PE组合与蒸煮包装BOPA/RCPP组合分别在涂布量达到1.19 g/m2和1.73 g/m2后,高温加热能够进一步促进胶黏剂固化反应,从而使剥离强度反高于水煮或蒸煮之前。结论 针对上述3种复合软包装类型,无溶剂复合工艺能够在一定涂布量与复合速度范围...  相似文献   

4.
五辊式无溶剂涂布系统交叉耦合建模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五辊式无溶剂涂布头多辊速比控制精度设计需求,提出了基于多电机协调控制的机电耦合建模及设计方法.设计一种交叉耦合定速比控制算法,即通过3个独立的补偿速度PID控制器分别实现3个同步电机对其中三辊速度期望均值的动态输出特性的实时跟踪控制,从而实现涂布辊、橡胶转移辊及计量辊的精确定速比控制.以400 mm规格的涂布试验机为应用实例的涂布头系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方法具有鲁棒性和快速跟踪性,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在五辊负载时变的情况下,各速度比误差率在0.4 s之内降低在5%之下,在2 s之后各速度比误差率均小于0.6%,系统稳定运转,且无明显跳动.  相似文献   

5.
无溶剂硅油涂布技术复杂,在整个涂布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无溶荆硅油涂布技术以其更健康、更环保、更安全、更节能、更高效、更具有实用价值的优势,成为了行业解决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可选择的对策之一.首先详细描述了无溶剂硅油涂布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随后给出了无溶剂硅油涂布机的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与部件,特别是涂布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项目,自2007年被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绿色包装委员会评定为"上海市优秀绿色包装"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开展其研发、生产、销售及市场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无溶剂胶粘剂国产化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申请了"常温涂布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已授权)及"高初粘力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已授权)2项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7.
辊式涂布两辊间隙施涂过程的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地计算涂层厚度与两辊间隙、涂布辊速度以及胶黏剂的流体稠度和流动指数等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在分析该复杂流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CFD软件对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胶黏剂的两辊间隙施涂过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在五辊无溶剂涂布工程中,两辊间隙增大,最终涂布厚度也明显增大;增大涂布辊转速,涂布厚度也将减小;胶黏剂的流体稠度越大,最终传递到基材上的涂层厚度减小。结论两辊间隙的大小对涂层厚度的影响最大,胶黏剂的流体稠度、流动指数也对涂层厚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胜利油田埕岛海上平台整体腐蚀问题,根据平台腐蚀原理和延寿检测结果,采用新型平台整体防腐工艺技术,利用先进环保的超高压水射流表面处理新技术、节能安全无毒的修复新工艺和无溶剂环氧防腐水下涂装新材料,实现无固相水下涂布,达到待修复平台长效防腐目的。  相似文献   

9.
陈虹  唐英杰 《包装工程》2006,27(1):95-97
根据有机光导鼓的涂布要求,提出了涂布方法、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针对有机光导鼓精细涂布实验设备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设计了涂布设备的机械系统、气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涂布实验设备已完成功能测试,使用效果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查阅历年来国外有关条缝涂布咀腔体结构的专利和文献,研讨了条缝涂布咀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得出条缝涂布咀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查阅历年来国外有关条缝涂布咀腔体结构的专利和文献,研讨了条缝涂布咀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得出条缝涂布咀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实际涂布生产中涂层厚度的在线监测方法。方法以非牛顿流体为基础,对浸辊涂布过程进行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结果小型浸辊涂布的涂布头实验平台可对涂布液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弯月面以及浸辊上的涂层厚度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论设计出了可以实时在线监控涂布设备的涂层厚度及质量的实验平台,能较好地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正>几年前,由于无溶剂复合机基本依赖进口,设备价格昂贵,配件采购困难。与之配套的粘合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采购周期长,适合无溶剂复合的产品品种少等原因,使国内无溶剂复合发展缓慢。近几年,随着国内无溶剂复合使用环境的逐步成熟,国内多家厂商开发制造出无溶剂设备;国外大公司也将设备转入国内装配和销售,使无溶剂设备的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国内多家厂商开发出了相同类型的适合无溶剂  相似文献   

14.
Hurter  Dr 《塑料包装》1997,7(3):45-48
一、发展趋势所谓无溶剂粘合剂,就是以100%的固体成份施工,没有挥发成分。20年前,德国Herberts公司首先开始工业化生产单组分潮气固化型无溶剂粘合剂,无溶剂粘合剂从此诞生。经过最初的推广阶段之后,无溶剂粘合剂在软包装复合材料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环境保护使无溶剂粘合剂得以发展,该产品对保护环境的优点是明显的:绝对无溶剂散发,不用洪道,故不需热能;另外,由于使用无溶剂复合设备投资相对较少,原料全部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本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又进一步推动无溶剂粘合剂的发展。由此,即使在环境立法尚不完…  相似文献   

15.
一、无溶剂复合工艺国内外现状 无溶剂复合是利用无溶剂的黏合剂,将事先准备好的两膜状基材黏合在一起,然后经熟化处理(化学交联反应),生产复合软包装材料的一种工艺。20世纪80年代以后,无溶剂复合工艺增长很快,干法复合的应用量则明显下降(例如,欧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增无溶剂复合生产线占干法复合和无溶剂复合新增生产线总数的90%以上);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长期以来大量应用干法复合,但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开始重视无溶剂复合工艺,并有较快的发展,近年来日本企业已开始来我国推广无溶剂复合设备和无溶剂黏合剂。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年来我国无溶剂粘合剂和无溶剂复合设备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无溶剂粘合剂及无溶剂设备价格“虚高不下”的局面,粘合剂和设备价位的理性回归,对我国无溶剂复合工艺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之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无溶剂复合工艺在我国的应用,有了令人欣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无溶剂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包装复合技术正在中国得到稳步发展,国内企业引进无溶剂生产线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众多企业逐渐意识到无溶剂复合的优势所在,即环保性、安全性、低成本以及高速度。但是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的无溶剂复合技术起步晚,相关的设备、粘合剂制备还处于研发阶段,国内无溶剂应用基本上依赖进口,而且大部分企业无溶剂复合设备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涂布机干燥系统的控制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理论依据等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涂布机干燥系统最优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给出了它的电气控制部分设计方法.该系统通过对涂布干燥设备的参数优化与控制,结合先进的PLC控制系统,实现了干燥系统的节能减排,使干燥系统能够在最优工艺参数下高效的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近年来我国无溶剂粘合剂和无溶剂复合设备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无溶剂粘合剂及无溶剂设备价格"虚高不下"的局面,粘合剂和设备价位的理性回归,对我国无溶剂复合工艺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之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无溶剂复合工艺在我国的应用,有了令人欣慰的进展。特别是新国家标准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  相似文献   

20.
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的无溶剂复合技术起步晚,相关的设备、粘合剂制备还处于研发阶段,国内无溶剂应用基本上依赖进口,而且大部分企业无溶剂复合设备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总体来说,国内无溶剂应用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