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要:在当今的各种程序中,很多人认为只存在两种程序,即善意程序和恶意程序,但对程序属性研究之后,发现还存在第三种属性的程序,该程序部分具有恶意性,部分具有善意性,第三种属性程序是由本文首次提出。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采用恶意权值计算公式对程序进行计算,判断该程序是善意程序还是恶意程序,并且分析了程序的权值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是某个程序的权值发生了变化,那么此时善意程序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在一定时候就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恶意性,因此经过对病毒、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和善意程序三种不同属性程序分析之后,最后使用MMTD算法对三种属性的程序进行了分类:该程序是恶意程序,善意程序还是部分恶意部分善意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通过抽象程序证明复杂具体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彬  汤震浩  翟娟  赵建华 《软件学报》2017,28(4):786-803
本文描述了证明抽象程序和具体程序满足一致性关系的方法.抽象程序使用抽象数据结构(ADTs)如set、list、map及其上的操作.具体程序使用类C语言中的类型.抽象程序和具体程序一致性证明需要用户给出抽象变量和具体变量的关系,抽象程序程序点和具体程序程序点的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抽象程序和具体程序一致性证明可以分解,从而容易并可能自动证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个形式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即以循环不变式为指导,运用程序变换规则从程序说明逐步地形式化地推争程序。生成的程序对于输入说明和输出说明是正确的。我们使用正则自动机作为程序的算法模型。这种算法模型具有通用性,它表示的程序可以等价地变换为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序文本,如FORTRAN或PASCAL程序。 文中提出了“程序语句生成器”的概念及有关的程序变换规则,论述了利用循环不变式自动构造循环程序的原则和方法。文章还扼要介绍了应用这个方法的一个小型自动程序设计实验系统APES-82。  相似文献   

4.
全炳哲  陈伟 《计算机学报》1996,19(11):833-840
通过证明程序规约的方法可构造相应程序,但对“难题”和无证明的规约,无法使用这种方法构造程序,另一方面,如果可构造程序规约的验证程序,则可把这种程序看成该仙约的程序。本文讨论了程序规约的验证程序的构造方法,作为研究程序自动佛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欣遇 《互联网周刊》2022,(17):68-70
作为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使用的手机端应用,小程序自2017年诞生开始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2022年的小程序世界除了拥有更广泛的类别,其生态和服务模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完整的生态聚合现阶段我国共有10家主流小程序平台,包括腾讯的微信小程序、Q Q小程序,阿里的支付宝小程序、淘宝轻店铺,字节跳动的头条小程序、抖音小程序,还有百度小程序、360小程序、美团小程序、快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信息流分析技术,提出了对对象式语言进行程序分析的类跟踪技术和类跟踪的实现方法,并基于此技术给出了一种针对对象式语言程序的程序分析和程序分片方法,对于程序分析和程序理解及程序文档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软件测试中的结构性测试是以程序的结构为基础生成测试用例,以测试准则为判定测试的充分性,由于程序结构的复杂性,难于保证对程序进行充分而高效的测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程序依赖图的程序结构划分的测试方法,即程序块划分法。该方法难过对程序进行结构划分,将复杂的程序分解为若干程序块,并通过程序块间的数据依赖关系导出各程序块的语义,从而使测试可以在程序块的级别的基础上独立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程序加载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核D SP系统程序加载复杂的问题,基于T MS320C6678对多核程序加载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从一级引导程序出发,设计并优化了多核程序内容存储格式。设计了简洁的二级引导程序,以修正一级引导程序只识别主核程序入口地址,而从核入口地址缺失的现象。为了快速生成特定格式的多核程序内容,设计了多个工具用于添加S PI启动参数表、DDR3启动表、从核程序入口地址以及完成程序内容格式的转换。实现了S PI Flash多核程序加载以及基于I2C主模式的Nand Flash多核程序加载。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rootkit程序呢?很久以前,rootkit程序被看成只有管理员root才使用的程序,这种程序通常帮助管理员检查系统是否正常运转,有没有其他恶意的程序在运行。但是.现在rootkit程序被黑客利  相似文献   

10.
外部链     
分别汇编的程序可以相互交叉访问(cross-reference)。例如,不同时间汇编的一个主程序和几个子程序要合并组成一个能执行的机器输入。本节叙述如何在各程序间建立正确的传输,以及如何在程序间访问数据而不管输入程序如何在存贮器中重新分配程序。 转移编址和数据编址最普通的方式是由程序设计员把给出的信息通过地址常数提供给输入程序。汇编程序指令ENTRY和EXTRN用于把信息送给输入程序。当一个程序具有子程序或数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量子密钥分配协议使用弱相干光源带来的密钥生成率较低的问题,对光源进行优化,用奇相干光源代替弱相干光源,提出了基于奇相干光源和量子存储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对比了具有奇相干光源和量子存储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协议与基于弱相干光源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的性能优劣。分析了基于奇相干光源和量子存储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协议中,密钥生成率、最小退相干时间与安全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引入奇相干光源大大减少了传统弱相干光源的多光子数,弥补了其在光源上的不足之处。随着安全传输距离的增加,密钥生成率随之降低,但基于奇相干光源和量子存储的量子密钥分配协议性能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开源概念的逐步深入,开源软件成为软件发展的潮流.同时,开源软件的使用受各类开源许可证约束.开源参与者在开发过程中该如何为自己的开源软件选择合适的许可证,确保高效合理地使用社区群体智慧劳动成果,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分析和解读了开放源代码促进会认证的常用开源许可证,通过对许可证条款内容和结构的研究,得到开源许可证框架及许可证兼容性推导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木兰宽松许可证的分析和解读.最后,基于上述工作研发了开源许可证选择工具,为开源开发者对许可证的理解和合规使用提供了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开发者通常会为其开源代码选择不同的开源许可证来约束其使用条件,以期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持软件的长远发展.然而,现有的开源许可证种类繁杂,开发者难以了解不同开源许可证间的差异,并且难以通过现有的开源许可证选择工具做出合适的选择——其使用要求开发者了解开源许可证相关条款并明确自己的业务需求.学术界虽然对开源许可证已有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开源软件在软件行业很受欢迎。但是,开源软件的可靠性却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如何评估开源软件的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与传统的闭源软件相比,在建立开源软件可靠性模型时,必须考虑故障引入和故障检测与排错之间的延迟时间这两个因素。本文考虑了排错过程和不完美调试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开源软件可靠性模型。并且我们用两个开源软件故障数据集实来验证提出模型的拟合性能与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开源软件可靠性评估中具有良好的拟合和预测性能。提出的模型可以用于开源软件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actively controlling the vibration of a flexible beam by using a rigid body motion actuator based on flow source control. The proposed flow source controller generates a control input of a rotating angle instead of a torque that acts as an effort source control input.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flow source control improves the vibration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when disturbance forces such as friction forces are involved in the rigid body motion dynamics. The stability and the robustness to disturbance of the flow source controller are compared with an effort source controller. An optimal control theory is used to design the flow source vibration controller and a conventional PD controller is used for the motor position controller.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 rotating beam system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control performance achieved by the proposed flow source control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at of an effort source control method.  相似文献   

16.
Source code documentation often contains summaries of source code written by authors. Recently, automatic source code summarization tools have emerged that generate summaries without requiring author intervention. These summaries are designed for readers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high-level concepts of the source code. Unfortunately, there is no agreed upon understanding of what makes up a “good summary.”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mpirical study examining summaries of source code written by authors, readers, and automatic source code summarization tools. This empirical study examines the textual similarity between source code and summaries of source code using Short Text Semantic Similarity metrics. We found that readers use source code in their summaries more than authors do.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finds that accuracy of a human written summary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textual similarity of that summary to the source code.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原始RLS类算法无法用于超定和源信号数目动态变化的盲分离问题,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在线估计源信号数目的方法。通过在线估计观测信号均值和协方差矩阵,定义一个关于源信号数目的代价函数,然后最小化代价函数可得到源信号数目的估计。并且利用估计得到的源数目动态调整RLS算法中的分离矩阵及其它相关参数矩阵的维数,进而使得改进RLS盲分离算法能够有效地分离超定和数目动态变化的源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新的算法比现有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8.
煤矿事故单危险源测算与风险评价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和总结煤矿事故单危险源的分类及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煤矿事故单危险源测算与风险评价的步骤。在煤矿事故单危险源的测算中,需要根据获得的煤矿事故单危险源数据进行危险源辨识,确定单危险源特点,以此选择合适的危险源测算方法及测算思路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评价;在煤矿事故单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中,需要对煤矿事故单危险源概率及风险概率进行测算,并对煤矿事故单危险源进行损失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煤矿事故单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单危险源的危险等级,从而制定相应措施,减小单危险源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以碳纳米管材料作为场致发射电子源的 X 射线源是近几年国际上的研究前沿。相比传统热电子发射 X 射线源而 言,碳纳米管 X 射线源具有结构紧凑、高时间分辨、可编程发射等优势。面向静态扫描成像系统的多光束 X 射线源是 碳纳米管 X 射线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将介绍基于碳纳米管阴极的多光束 X 射线源技术。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on the literature about online source classification, source credibility, and attribution theory,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source of a product review influences people’s product judgments. Results from a between-subjects experiment suggest that the perceived source of a message (the visible source) impacts how people evaluate actual reviewer (the original source) and product. Reviews made by regular Internet users (visible sources) lead to greater trust in the actual reviewer (the original source), compared to product reviews from product makers.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visible sourc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helping people judge the credibility of online reviews. Particularly, the identity of a visible source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intention of original source of the message, which in turn determines message persuasivenes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evaluating the intentions of online reviewers is a critical antecedent to forming opinions about online reviews and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