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辉 《世界建筑》2011,(9):100-103
借鉴美学相关研究,文章分别从“形”与“式”的角度切入对西方古典建筑美学展开论述,尝试对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美的特征与规律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2.
唐孝祥 《新建筑》2003,(2):78-79
论文选取“近代”这一特定时域、“岭南”这一特定地域,以岭南文化为面、以美学理论为线、以广东近代典型建筑为点,运用新的美学理论进行点、线、面相结台的动态综合研究,以构建建筑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揭示近代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辉 《世界建筑》2011,(11):124-127
借鉴美学相关研究,文章尝试剖析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现象与问题,把握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总体特征,并分别从其本精神,脉络思潮与发展趋势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朱军 《中州建设》2008,(24):89-90
这是由北京作家协会和同心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一本新书。作者曾哲表示,“这本书不仅是即时记录北京奥运场馆建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当代建筑美学的思考的书。”  相似文献   

5.
陈伯冲 《华中建筑》1995,13(3):35-38
黑格尔的建筑思想像他的整个哲学、美学思想一样对后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黑格尔的建筑美学有着历史哲学的性格,他是“由外入内”、“自上而下”的观察建筑的,他从历史哲学体系中推演建筑,所以有着旁观者的冷静和武断,他的建筑思想中既有真知灼见又有谬误和偏见。  相似文献   

6.
建筑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建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谐共生”成为关键的主题,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重新思考建筑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丰谷  小菡 《华中建筑》1994,12(1):1-10
此文转载自《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一书。文章一开始即以史学眼光审视,评判了几千年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因袭的建筑观-视建筑为“形而上”之“器”。新中国建立后以至那浩动的十年中,建筑,又曾一度被推上了带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高台,只有“阶级性”,“阶级斗争”才是判定建筑的内容与形式的绝对准则和标识,甚至设计人员只能是设计的“参谋”,这才是一种实际上的“畸形文化形态”。文章从美学角度阐释  相似文献   

8.
冒亚龙 《华中建筑》2006,24(1):12-15
现象学哲学从存在论范畴研究建筑美学系统哲学把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以及审美环境作为三个关联性的子系统置于耗散结构系统中,运用哲学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论证了建筑功利性空间系统是建筑存在的本质,“公共期待视域”和“共通感”的审美要素构成了建筑艺术美学价值的评价标准,并使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揭示了建筑美学价值系统呈现独特的两重性:科学的建筑技术美学价值和人文的建筑艺术美学价值,建筑美学价值就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王园 《建筑与环境》2009,3(2):194-195
本文通过对历史各时期建筑审关原则的比较.引发出“试图建立一种普世美学理论是否是一种错误观念”的设问,得出任何美学的原则只有放在时代技术的语境下才发生意义的结论。应该根据不同的技术条件,探讨不同时代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黄梦怡 《山西建筑》2010,36(21):18-19
通过对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在现代主义渐渐没落后,在历史舞台上有重要影响的几种美学思维,并结合当代经典的建筑作品对每种思维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找出建筑美学创作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建筑材料美学品质的挖掘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建筑创作的重要手段。从视觉与触觉角度,根据材料与人类的亲和程度,梳理出木系列、土系列、石系列、石油制品系列材料,挖掘其质感特征。重点分析这些材料在建筑空间中的质感表达,即建筑空间的解构与秩序、形态与质感的和谐与对抗、结构关系的合理构成、构造关系的诗性陈述、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等。企望对提高建筑空间品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程世卓  刘松茯 《城市建筑》2013,(15):131-134
传统与新统的博弈贯穿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以High-Tech建筑技术美学为例,以其角色转换为切入点,对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演进规律加以研究,得出传统与新统的博弈既构成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发展的基本语言又是其演进主要动力的结论,并为中国的建筑技术美学研究提供相关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ORDER"一般常解释为柱式,并称其为西方古典建筑的标志。自工业革命以来,柱式似乎渐已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放映工业时代精神的新建筑艺术形式。然而,ORDER不仅指柱式,她还蕴含了秩序、等级、层次、序列、法则、关系等诸多意义,并直指现代建筑之精髓。试从对ORDER的解读入手,阐明西方建筑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以及古典与现代建筑间的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14.
西方监狱建筑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喆 《世界建筑》2003,(11):81-83
文章介绍了西方监狱建筑的演化发展历程,探讨了西方监狱建筑的空间特征和空间形象的意义,指出在中国开展监狱建筑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建筑技术与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建筑的内涵及生态建筑的技术要点 :(1 )利用工业废料或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废料 (沙漠的砂粒 )制作建筑材料 ;(2 )取消传统的粘土砖以保护耕地 ;(3)节水并研究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 ;(4)节能及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尽量减少采暖与空调的能耗 ;(5)对墙面及屋顶进行绿化以提高居住区的绿地。此外本文还论述了以上生态建筑技术在我国西部地区尤为重要 ,特别适合我国的西部区情 ,建议将西部地区作为生态建筑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蒋梦麟 《世界建筑》2010,(1):112-117
本文通过对法国18世纪建筑师克劳德·尼古拉斯·勒杜的建筑设计图纸的分析与研究,展现勒杜在几何形体、空间、结构以及象征方面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并试图揭示其设计中现代性的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7.
李芸芸 《城市建筑》2013,(21):35-37
文章以历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情况为背景,从"美学叙事"与"文化意义"的角度,以具体的作品分析文化记忆作为一种叙事资源在中国馆参展建筑师及艺术家作品中的运用,同时以中国馆的展览空间为背景,探析中国馆策展人及建筑师、艺术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