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高苗苗  安山  王鹏 《辽宁化工》2010,39(12):1276-1278
通过室内实验、理论计算确定流体非达西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建立了有效驱替压力系统下的合理井距。研究表明,影响低渗储层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的最主要因素是启动压力梯度。在GGY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应适当缩小注采井距提高驱替压力梯度,采取整体压裂措施减小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2.
刘斌  朱秋秋  李青 《辽宁化工》2014,(10):1305-1308,1327
低渗透断块油藏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含油面积小、形状复杂,很难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只有在渗流场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的条件下,流体才能流动。所以在低渗透断块油藏开发中,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尤为关键。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拟合得到了永安地区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的幂函数关系式。利用渗流力学理论,推导了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下油藏产能公式及注采井之间的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建立了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理论。同时给出多层开采时有效压力系统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渗储层的孔吼细小,渗透率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给注水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注采驱替压差大于启动压力梯度,才能实现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本文在充分认识文东油田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对注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开发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考虑极限供油半径与有效驱替压差、储层渗透率、地下原油粘度的合理缩小井距方案;借鉴常规超前注水的开发思路,采用暂时关闭油井,注水井注水,待地层压力恢复后油井再生产的超前注水方法;考虑单井水力压裂与油藏整体开发配套的水力压裂的方式。通过这三种配套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文东油田Ⅱ类储层水驱动用开发,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汉油田低渗透油藏20块不同渗透率岩心室内驱替实验,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机理出发,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一种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流度的关系式,并绘制了求解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利用实验所得到的回归关系式和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结合低渗透油田实际,进行应用,得到不同生产压差下确定极限注采井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由于其渗透性差、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压力达到临界压力之后才能够驱替流体,驱替压力较高,还会引起储层变形,影响了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本文基于A区块致密油压后产能变化的研究,结合渗流力学、数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致密油藏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使其在Eclipse软件中呈现。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储层物性改善效果与众多因素有关,设计施工前需要优化裂缝的长度和导流能力,并与经济评价等参数耦合,找出其最佳的增产施工方案。引入了网格阈压的办法来描述致密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克服了不符合达西定律的非线性渗流无法描述的缺点,对于类似致密油层物性改造及采收率进一步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啸  宋昭峥 《陕西化工》2012,(10):1796-1798
低渗透油藏是我国重要石油资源组成部分,大多数的低渗透油田以注水开发方式为主,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着孔喉细小、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等特征,从而导致注水驱替压力较高、注入速率低、采收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压裂技术对低渗透储层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时间和范围非常有限。因此,对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替及降压增注机理的研究,在低渗油藏开发中意义重大。主要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用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方面做了综述,对低渗透油藏化学驱的现场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开采难度很大,因此,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结合低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单井产量、平均地层压力、合理井距、注水见效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其渗流不再符合达西定律。本文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影响,建立径向水驱油两相渗流微分方程,并利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于低渗油藏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作用,不仅增大了原油的开采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因此,低渗透油藏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降低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流动实验表明,低渗透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针对低渗透油田生产需要,优选、配制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与油藏条件相配伍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降压过程,利用该活性剂体系可以明显降低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力,保持后续水驱过程中不回升,且能提高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和可流动渗透率,起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洋  王国柱  王斌 《辽宁化工》2014,(3):326-327
低渗透岩心单相渗流实验表明,流体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实测的启动压力梯度;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得到了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确定极限技术井距的公式,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确定不同储层下的极限井距。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透油藏,综合考虑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以及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的典型特征,将储集层的渗流分为三段,即生产井和注水井附近压裂段的一维线性渗流模型,且考虑压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中间地层的非线性渗流模型,且考虑低渗透油藏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压敏效应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和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因素更能准确描述实际低渗透储集层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证实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其渗流特征较为复杂,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规律不再适用于低渗透油藏。而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理论推导的产能方程又通常忽略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作用。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引入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产能方程,并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研究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对油井产量影响分别呈线性下降关系和幂函数下降关系;②启动压力梯度比应力敏感效应对油井产量影响更为强烈;③建议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特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和油井的初始含水率,因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降低了递减率。  相似文献   

14.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一种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和矿场实际资料,利用线性回归的数学方法计算出低渗透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再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确定极限井距的公式,可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确定合理井网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田已逐步成为国内投入开发的主力战场,而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是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低渗透油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成果就行了总结,明确了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方法,包括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数值实验方法、试井解释方法;对比了近年来对于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的几个重要成果,总结得出了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平衡法"和"压差-流量法"及稳态法和非稳态法的应用,并对其方法的模型及实验装置图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介绍,为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详细调研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建立了符合低渗透油藏流体特征的三维三相数学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方法求解得到数值模型,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油气藏的开发,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启动压力的产生是由于边界层的存在和流体的塑性流动。文章采用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测定了低渗透油藏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表明,在同一粘度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稳态法较非稳态法易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低渗透油藏注水能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井距、储层渗透率对油藏注水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日产油量、采出程度、日注水量均随着启动压力梯度、井距增大而减小,减小幅度不断减小;当井距超过最大技术井距时,无法构成有效驱替,导致生产指标大幅下降,需保证井距小于最大技术井距;日产油量、采出程度、日注水量影响受渗透率影响较大,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大幅增大,随着储层渗透率的增大,注水井压力波传播的距离也越来越大。研究结果对低渗透率油藏注水开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柴博  华溱  艾建强 《辽宁化工》2012,41(2):168-171
低渗透油藏受特殊的成藏条件、沉积环境影响,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细小,油藏渗透率低,一般小于50×10-3μm2;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渗透率级差最高达几百个数量级;驱替压力大、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力;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等特点;因此,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半径建立合理、经济的井网井距,对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低渗透油藏唐157井区为例进行研究,建立了合适的井网井距.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开发需要克服油藏能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油藏的驱替能量,达到油藏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