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化学交联提高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PP/LDPE)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并对交联PP/LDPE共混物的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PP/LDPE共混物熔体在拉伸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熔体强度明显提高;采用交联PP/LDPE共混物可制得泡孔均匀、性能良好的闭孔泡沫材料;随着LDPE含量的增加,交联PP/LDPE共混物的凝胶含量逐渐增加,熔体流动速率(MFR)减小;随着发泡剂用量的增加,交联PP/LDPE共混物泡沫的密度逐渐减小,泡孔孔径略有增大;随着泡沫密度的减小,泡沫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及压缩永久变形逐渐减小,拉伸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层共混挤出流延工艺,以聚丙烯(PP)树脂为原料添加开口爽滑双功能母粒(PP-F608S)制备高光低摩擦流延聚丙烯(CPP)薄膜。通过对薄膜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的测试发现,当PP-F608S添加量为5份时,CPP薄膜透光率为92.6%,雾度为1.3%,光泽度为95.2 GU,纵向拉伸强度为26.6 MPa,横向拉伸强度为25.7 MPa,纵向断裂伸长率为1 214.8%,横向断裂伸长率为1 147.9%,静摩擦系数为0.16,动摩擦系数为0.1,表明PP-F608S双功能母粒具有异相成核功能、增透功能及增强增韧功能;对PP/PP-F608S共混物进行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P-F608S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对CPP薄膜截面微观结构观察,发现PP-F608S与PP树脂具有较好的界面融合性,均匀分散于PP中,形成一定的凸起结构。综合来看,添加PP-F608S可提高CPP薄膜各项性能,为高光低摩擦CPP薄膜的生产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疏红扬  季承远  韩田琛  王新 《橡胶科技》2019,17(1):0016-0020
研究热塑性聚氨酯(TPU)/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共混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未添加增容剂时,随着VMQ用量的增大,TPU/VMQ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逐渐减小,共混物表面的接触角逐渐减小,固相表面张力逐渐增大;在TPU/VMQ共混物中添加增容剂A(含硅聚氨酯)或B(硅丙接枝共聚物),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增容剂A和B的用量分别为6和4份时,共混物的拉伸性能达到最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大,在TPU中分散的VMQ粒子的粒径减小,两相相容性改善。  相似文献   

4.
PP/SEBS共混物的相形态、光学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聚丙烯(PP)与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制备得到透明PP/SEBS共混物,并利用透光率雾度测定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ARES流变扩展系统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EBS含量的提高,聚丙烯的结晶性下降,共混物的透明性和低温冲击强度明显提高,而拉伸强度随之降低。流变学研究表明,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PP/SEBS共混物形态由海岛结构逐渐演变为双连续相结构。  相似文献   

5.
《塑料》2016,(6)
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与聚丙烯(PP)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制备PP/SEBS共混物。利用透光率雾度测定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量热扫描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性能进行表证。实验表明:随着SEBS的加入,共混物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降低,结晶区与非经晶区界面模糊,晶粒尺寸减少,共混物透光率逐渐增加,雾度降低;复合材料PP/SEBS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及低温冲击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邹亮  陶国良  夏艳平 《橡胶工业》2021,68(3):0185-0190
熔融接枝法制得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076(MAH-g-5076)可改善聚丙烯与废旧胶粉的界面相容性,高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聚丙烯MF650Y可改善废旧胶粉/聚丙烯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制得高性能、易加工的废旧胶粉/聚丙烯共混物,研究MF650Y用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F650Y用量(MF650Y和MAH-g-5076用量共30份)的增大,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MF650Y用量为5~10份范围内达到最大值,拉断伸长率呈现震荡减小趋势,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增大;随着角频率的增大,共混物的复数粘度(η*)减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趋于增大,当MF650Y用量为5份时,共混物的η*和G′最大;MF650Y用量为10份时有助于保护C=C键及抑制交联反应,此时聚丙烯与废旧胶粉相容性较好,两相界面结合能力较强,共混物无明显孔洞。  相似文献   

7.
《塑料科技》2017,(1):36-40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核壳比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ASA)和组成为69/31的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将ASA接枝共聚物与聚氯乙烯(PVC)和α-MSAN熔融共混制备了PVC/α-MSAN/ASA共混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该共混体系的性能与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橡胶含量的增加,PVC/α-MSAN/ASA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拉伸强度则逐渐降低,其中橡胶含量为15%的共混物具有较高的韧性;当ASA接枝共聚物的核壳比逐渐增大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而拉伸强度基本不变;此外,共混试样的断面形态与其力学性能相符。  相似文献   

8.
以纯度为40%的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基苯为交联剂、异氰尿酸三烯丙酯为助交联剂,研究了动态硫化的温度和转速对于聚烯烃弹性体/聚丙烯(POE/PP)共混物的性能以及异氰尿酸三烯丙酯的用量对于POE/PP共混物的性能和转矩的影响。结果表明,POE/P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300%定伸应力都随动态硫化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撕裂强度随动态硫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动态硫化温度为180℃时的总体力学性能较好;随着动态硫化转速的提高,POE/P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300%定伸应力都先增大后减小,扯断伸长率减小,撕裂强度则增大,动态硫化的转速为50 r/min时共混物的总体力学性能较好。助交联剂异氰尿酸三烯丙酯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OE/PP共混物动态硫化时的转矩,其用量以1份(质量)为宜。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挤出方法并利用自制的在线取样装置制备了质量比为95/5的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共混物.考察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沿螺杆挤出方向,共混物球晶数均直径逐渐减小,PS液滴分散相尺寸逐渐减小,共混物Han曲线在低频处的斜率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杨康  曾舒  黄晓枭  张怡  钟安澜  王聚恒 《塑料工业》2021,(3):126-129,158
采用三层共混挤出流延工艺,以聚乙烯树脂为原料,添加开口爽滑双功能母粒(PE-014S)制备高透低摩擦流延聚乙烯(CPE)薄膜。通过对薄膜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测试,当PE-014S添加量为3份时,CPE薄膜透光率为92.8%,雾度为1.5%,光泽度为93.2 GU,纵向拉伸强度为21.3 MPa,横向拉伸强度为20.6 MPa,纵向断裂伸长率为1586.1%,横向断裂伸长率为1497.8%,静摩擦系数为0.23,动摩擦系数为0.14,表明PE-014S双功能母粒具有异相成核作用、增透作用及增强增韧功能;对PE/PE-014S共混物进行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E-014S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对CPE薄膜截面微观结构观察,发现PE-014S与PE树脂具有较好的界面融合性,均匀分散于聚乙烯中,形成一定的凸起结构。综合来看,添加PE-014S可提高CPE薄膜各项性能,为高透低摩擦CPE薄膜的生产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废旧聚丙烯编织袋回收料改性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废旧聚丙烯(PP)编织袋回收料分别与回收聚乙烯(PE)、回收橡胶粉、木粉共混,制备了增韧PP材料、热塑性弹性体和木塑复合材料,采用力学性能测试、SEM和DSC分析等手段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回收聚乙烯(PE)含量的增加,回收PP/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迅速提高;回收PP/橡胶粉共混物中加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能起到增容的效果,随PP-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上升,永久变形减小;在回收PP/木粉复合材料中加入PP-g-MAH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苯乙烯树脂/NBR共混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涛  刘洋  辛振祥 《橡胶工业》2009,56(12):731-734
研究高苯乙烯树脂(HSR)/NBR共混比对HSR/NB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SR/NBR共混比的增大,共混物邵尔A型硬度、撕裂强度和压缩永久变形增大,拉伸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拉断伸长率减小,耐油性能下降;与NBR胶料相比,HSR/NBR共混物的挺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种不同牌号的硅酮粉与聚酰胺6(PA6)进行共混改性,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6/硅酮粉共混后,其中对比发现JY100-01的用量在3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PA6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有明显的改善,缺口冲击强度由4.74 k J/m2提高到6.96 k J/m2;加入偶联剂改性后,当KH550的质量分数为1%时,改性后的PA6/硅酮粉(JY100-01)的拉伸强度提高约10 MPa,其他性能也相应提高,且此时的流动速率增大;通过SEM分析可以看出,改性后的复合材料中团聚体减少,相界面模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功能化改性聚丙烯(PP)对PP/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有机蒙脱土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接枝功能化聚丙烯(MPP)的加入,促进了PP的β晶型生成,减小了晶粒尺寸,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在拉伸强度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MPP的引入较明显地提高了共混体系的抗冲击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和硬脂酸(ST)作为相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6/PP(聚酰胺6/聚丙烯)合金,研究相容剂用量对该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容剂的增加,PA6/PP合金的吸水性和熔体流动速率下降,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P-g-MAH和ST用量分别为PA6/PP合金的4.0%(质量分数,下同)和2.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王德胥  周俊 《广州化工》2016,(5):85-86,93
聚丙烯加工性能优良且生产成本低,但其较低的韧性和较差的冲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本实验SBS和聚丙烯为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得不同含量SBS的共混物,再对其进行冲击、拉伸等力学性能测试,研究SBS含量对共混物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BS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不断增大,拉伸强度反而逐渐降低。SBS与聚丙烯共混能有效提高其冲击强度和韧性,但使材料的强度有所下降。当SBS含量为20%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ESBS)质量配比及ESBS环氧基质量分数对SBS/ES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以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BS与ESBS质量配比的减小,共混物的绍尔A硬度逐渐增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熔体流动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当SBS和ESBS质量配比为60:40时,共混物的邵尔A硬度为85,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6.86MPa和795.5%,综合性能最佳。随着ESBS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增大,SBS/ESBS共混物的硬度逐渐增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熔体流动速率变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聚乳酸(PLA)韧性差的特点,采用有机硅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SiU)对PLA通过熔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考察了TPSiU含量对PLA/TPSiU共混物微观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SiU的加入,使PLA由脆性材料转变为韧性材料,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均随TPSiU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TPSiU的质量分数为20%时,PLA/TPSiU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约8倍。PLA/TPSiU共混物中两相呈海-岛结构,相容性欠佳,而且随着TPSiU含量的增加,"岛"相尺寸逐渐增大。另外,TPSiU的加入对PLA的热性能稍有影响,当TPSiU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体系的耐热性与纯PLA相当。  相似文献   

19.
高粘度PET/PPS共混物的力学及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粘度聚酯(PET)中加入聚苯硫醚(PPS),经熔融共混挤出制备PET/PPS共混物,研究了PPS对PET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PPS可提高PET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而缺口冲击强度略有下降;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随着PP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随着PP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PPS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且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熔融接枝法分别制备了高强度和高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以改善聚丙烯与胶粉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废胶粉/聚丙烯接枝物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废胶粉用量的增加,废胶粉/聚丙烯接枝物共混材料的拉伸性能下降,扯断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均增大,熔体流动速率减小,流动性变差.由热重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