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进行了快速的改扩建工程,架空线路一直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安全性一直是影响电网安全的最大隐患。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因此架空线路所经过的区域很大一部分处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带,同时在这些山区丘陵地带外部环境也较为恶劣,所以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影响和损害很大,在这些损害当中,最为严重且经常引起事故发生的则为雷击事件。由于这些线路所处的自然环境复杂,所以其受到雷击的几率也较大,同时也是导致架空输电线路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10KV架空输电线路雷电的形成和防雷及防雷的原则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架空线路防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输电线路是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电力设备,但是当前的输电线路总是受到雷击导致不能正常供电,特别是在一些多雷雨天气的山区,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本文主要以66千伏送电线路为例,从几个方面具体的阐述了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及对防雷装置的维护和管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保障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避免雷击,也是为了保护我国的国民财产和国民安全。不得不说,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压输电线路因为雷击造成了很多的损失,所以做好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将对35KV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关防雷措施以及雷击原因,危害形式等等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资料统计雷击跳闸约占每年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的50%,是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雷击线路后,会使雷电波侵入变电站的电气设备[1]。因此,做好输电线路防雷分析和落实各项防雷措施,对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晋城地区10年雷电活动参数和雷击跳闸情况,提出了晋城地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长期以来,输电线路一直暴露于自然之中,总会遭到雷击危害,而雷击是线路跳闸的主要因素,由雷击引起输电线路的跳闸问题一直困扰着安全供电,因此,解决线路跳闸问题,保证电力输电的顺利运行,是现阶段电力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先对雷电进行概述,然后介绍了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原则,最后提出了电力输电线路防雷安全措施,希望能保证电网的稳步、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对电网中的线路或电力设备的破坏较大,将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员生命安全。为了保证电力电网供电稳定、安全的进行,不受雷电的威胁,需要加强电力电网防雷电安全技术。为此,文章就电力电网防雷电安全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由于雷电造成的油田电路跳闸断电的事故越来越多,同时对油田正常运转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实现油田线路防雷措施十分的重要,目前油田采用大多是10-110KV线路,文章就针对10KV、35KV、110KV线路中的防雷技术进行探讨,同时研究油田线路中的绝缘设计以及接地技术,实现油田线路防雷技术的完整性,提高我与油田运转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能越来越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所以对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输电线路作为将电能进行输送的重要通道,其直接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所以其安全可靠的运行是保证电能供应稳定性的重要的保障。雷击作为输电线路重要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线路发生跳闸事故的主要因素,所以做好当前的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是势在必行的。文章从雷击对输电线路的影响入手,分析了雷击导致输电线路跳闸的类型,并进一步对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陆树桂 《轻工设计》2014,(33):160-16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供电范围也拓展到各个乡镇村,其中包括很多架空输电线路,而这些架空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受到雷击的影响,甚至引发电力故障,对供电企业造成极大的困扰,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文章主要对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绝缘与防雷的可靠性,根据横山电站110kV~220kV输电线路现场作业环境和设备情况,提出采用悬垂绝缘子双联串的方式以提高输电线路的耐压水平,并进一步对防雷装置进行校验性分析、计算和选择,实现了高压线路绝缘与防雷装置配合设计的方案优化.同时经过分析计算和现场调试,提高了输电线路的防雷功能以及运行的安...  相似文献   

11.
架空输电线路以及雷击跳闸始终是安全供电的一大阻力,如何使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更加安全有效,是广大电力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此,针对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由于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分布及其广泛,再加上工业和民用用电量在不断的增加,使得我国的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我国10KV配电线路主要负责供给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用电。然而资料表明,在我国10KV配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的配电线路和输电线路。由于10KV配电线路遭受雷击平凡,给10KV配电线路供电的持续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给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的同时,也给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我们只要根据10KV配电线路常遭受雷击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一些预防雷击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给供电企业也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的发展逐渐加快,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的冲击对电力的正常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阶段的防雷措施来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文章主要对输电线路的防雷问题经济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保障电力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输电线路是保证矿区生产生活的重要电力设备,但是由于线路避雷设施不齐全或设置不当,输电线路会受到雷击导致不能正常供电,特别是架设在山区或空旷地带的架空线路,在雷电多发季节易受雷击造成线路开关跳闸,给用户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矿井造成通风不畅、瓦斯聚集等重大事故,也会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文章主要以35k V输电线路为例,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及防雷装置的维护和管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线路较长,而且所处环境较为复杂。一旦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则会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输电线路极易受到雷击而导致线路中断,从而影响正常的供电。所以为了有效的预防雷击现象的发生,则需要做好防雷接地措施。文中分析了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措施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接地线装置的检修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输电线路作为电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能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更需要确保输电线路安全、可靠的运行,实现电能稳定的供应。文章从雷击导致输电线路跳闸的类型入手,对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及具体防雷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傅磊  程景飞 《轻工设计》2014,(33):147-147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长时间的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较大,其中最雷击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文章结合本人从事输电线路工程的多年工作经验试论输电线路的防雷方法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8.
宋平 《电子游戏软件》2013,(19):117-118
近年来,由于500kv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不断增加,加上一些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象环境的复杂,这就容易导致输电线路遭受雷击,使得线路产生故障。而500kv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是线路跳闸停电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我们结合500kv在电网运行中的运行规律,分析雷电等自然现象对输电线路破坏,解析高压输电网的网络设计和运行,从而提高50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水平,保证输电线路安全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电能是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证,输电线路是保证电能安全的输送到千家万户,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是保证正常供电的根本。现在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雷击跳闸,雷电占线路事故的一半以上,因此,目前电力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防止线路雷击跳闸,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输电线路避雷器防雷的重要原理和杆塔避雷线的保护角问题,并对输电线路如何防止直击雷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雷击跳闸后如何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20k V输电线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大的比例。一般在露天的环境中存在着220k V输电线路,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220k V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