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玉梅  庞惠文  刘美琴  杨静  张鑫  庞新星 《安徽化工》2021,47(2):143-144,147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山西多个化工企业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调研结果,制定"基础化学"课程标准.鉴于现代学徒制班中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参加课堂面授学习时间有限,生产任务重,学习时间不集中等特点,故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苏雪花  赵立祥  马娅  王红玉 《广州化工》2020,48(11):201-202
简单介绍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双主体、四阶段、六对接"校企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探讨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构建了由职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跟岗训教类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按照四个阶段组织教学,实施理论与实践交替的教学安排,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职业教育特别是现代学徒制班的专业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双主体,生徒双身份,教学双场所,岗位双导师,内外双协议"的培养机制,然而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校企资源难以共享,学徒教学环节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深度融合受到阻碍,本文研究了如何在疫情期间开展化工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和仿真实训课程,探索提升网上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该校以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为依托,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模式,将企业横向课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单元,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在学校的实训场所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产品的质量由校企双导师共同把关,同时将产品的质检标准检验转化为课程教学标准,以此推动技术服务与课堂教改一体化发展,融合打造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高地。  相似文献   

5.
熊煦  蒋晓威 《广州化工》2022,(2):160-161+164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制度,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高分子材料专业")为例,分析了本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双导师"队伍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提出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出能胜任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海洋类专业的《仪器分析》课程为例,在"雨课堂"平台下进行混合式教学。本文探讨了利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旨在通过经验分享,为高校更好地利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其能够从培养规律上满足职业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因此,许多职业院校加大了试点工作力度。现代学徒制在实施阶段出现了诸如企业师资力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选拔标准不清晰、质量保障机制补不健全等各种问题。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从现状出发,分析了企业师傅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企业师傅的能力和素质体系进行了标准构建,并提出了"双导师"培养途径与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为例,在分析了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现代学徒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走进企业的双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的思路,并进行了分析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从高职"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技术技能核心课程为切入点,对"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优势,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后拓展提升三个阶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及非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现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引入到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中并重新构建了这门课程,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手段与目前教学现状脱钩的这一瓶颈,提升教学质量,使这门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杨永泼  王建强 《广州化工》2022,(12):244-246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化工类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更加完善,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为例,从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时间维度等方面进行实践。注重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运用双导师考核机制,建立模块化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现代学徒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亚辉  王芳  尹国杰  于海峰  王龙  张拦 《安徽化工》2021,47(6):208-210,213
结合"绿色化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对课程中蕴含思政元素全面的挖掘与梳理,对教学内容精心的组织和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了将育人元素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形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过对授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表明课程思政的融入良好地实现了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对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并采用"线上+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实践结果表明,基于BB教学平台的"线上+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星学习通"是一个集监督教学、课程建设、资源管理、课堂互动、学习交流、在线答疑、作业考试、小组讨论等于一体的在线教学平台,它支持移动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就是将线上学生自学与线下课堂讲授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从单向的知识传递到通过交流、协作达成主动的知识建构.通过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辅助管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考核标准的构建,包括线上预习、线上作业、线上实验结果、线下考勤、实验报告、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建立更加规范、公平、公正的实验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建设线上课程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通过梳理网络安全线上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明确了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内容,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方法并在实验班实施混合式教学。最后,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网络安全线上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王杨 《安徽化工》2021,47(4):141-145
依据药物制剂相关技能在高职药品生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基于"金课"的建设标准,针对目前"药物制剂岗位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探索药物制剂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该模式能够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实现"金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化学类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实验"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探究.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和微瑞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线下实验课程与线上平台有机结合.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与教育改革都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话题,在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思维与手段在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代学徒制针对学徒制的特点做出了众多的调整。自2015年"互联网+"计划提出以来,互联网+与现代学徒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将OBE理念贯彻到课程建设中.混合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主要的核心课,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OBE理念为指导,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混合式教学,针对授课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和过程化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以达到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我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教改试点工作。本文通过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BIM课程教改呈现我院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改革进程,并提出教学改革的方向及改进措施。虽然现代学徒制教改还刚刚起步,但在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