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新修堤坝及防汛抢险中,大部分采取柳石搂厢埽或抛柳石枕抢护。柳石结构有很多优点,但投资大,柳料收购困难,运输用工多。为克服上述缺点,山东省黄河河务局于1985年4月在桑庄险工20号坝施工中,用塑料编织袋装土代替柳石结构进行了固根试验。桑庄20号坝长367米,水中进占仍采用传统柳石结构;水下护根:迎水坡面长88米,背水坡面长50米,采用编织袋土枕;水上护坡:迎水面长60米,背水面采用塑料袋装土临时护砌,待基础稳固后再改为乱石护坡。塑料编织袋系用聚丙烯编织布与聚乙烯薄膜复合制成,不透水。编织布经纬抗拉强度不少于60公斤/平方厘米,幅宽1.03米,每平方米重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修建控导工程和护岸工程的传统方法有以下2种。一是旱工裹护,采用柳石枕、铅丝笼及块石结合使用防护土坝胎。二是水中进占,采用柳石楼厢作占体掩护土坝修筑,并用柳石枕偎根和散抛乱石裹护。传统的筑坝方法存在着许多缺陷。 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一直在探索能适应地形变化需要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柔性建筑结构形式,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着重介绍铰链式混凝土板块在黄河坝岸防护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柳石混合滚厢,又名风搅雪(以下简称滚厢),由老河工李建荣1936年在山东江苏坝抢险过程中初创使用。解放后曾在郑州保合寨。花园口62号坝、原阳大张庄、武陟北围堤等大抢险中使用此法,收效很好。1993~1995年在黄河老田庵控导17、21、22号坝施工时,我们成功地将此法应用于筑坝进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滚厢进占的优点是柳石混合齐下,内部不用家伙桩。其结构是以底勾绳为经,束腰绳为纬形成网兜,兜内柳石混合体经滑绳分格吊拉,状如柳石混合的大枕包小枕。这种四周以绳裹束构成的柳石建筑体,在急流中也能安稳顺坡滚动下沉,与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黄河坝岸工程由丁坝、垛(短丁坝)、护岸三者组成。新修坝岸工程施工或抢险,一般是采用柳石结构(如柳石枕或柳石搂厢),它属于一种临时性或半永久性工程,待基础达到稳定冲刷深度后,再改建为石坝。但近年来,有的地方柳枝缺乏,收购困难,价格也不断提高。且在距山场较远的地方修坝,石料单价很高,达到50~80元/m~3,相应的增加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YBZ型拔桩器     
《中国水利》2008,(10):75
技术简介:木桩是江河防汛抢险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防汛材料之一,在使用柳石枕、柳石进占、柳石搂厢等方法的抢护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抢险中,对已打入堤身或坝面的木桩需移位或每次抢险结束后清理场地时.还普遍延用着传统的人工绳捆索绑、以杠杆原理起拔木桩等方法,平均每人每小时仅拔3根桩,工作效率太低。用机械推拔,虽效率高,但拔出的木桩均被损坏,无法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鄄城桑庄险工20号坝设计总长364米,1984年已完成282米,1985年续建接长82米,全部水中进占施工。在续建工程中,试用塑料编织袋(简称塑料袋)筑坝,代替柳石,用于水下护根与临时护坡。当年(下同)4月8日开工,  相似文献   

7.
从三门峡库区多年运行情况,总结出库区出险主要有坍塌出险、风浪出险、坝岸基础淘刮出险及滑坡出险等;就出险原因进行了分析,相应地给出了护脚防冲法、柳石软搂法、柳石楼厢法、抛石、抛铅丝笼、抛土袋、土工膜防浪、挂柳石枕等具体的抢险措施与作法。  相似文献   

8.
对散抛石水中进占筑坝中进占体断面设计、块石粒径、块石入水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①进占体应按外坡1:1、内坡1:0.75、稳定边坡1:1.5设计,稳定边坡以上占体作为工程运用后的预抛根石;②散抛块石的稳定临界粒径为40~45cm;③抛投块石应根据有关计算结果并结合实际来水条件进行修正。同时,将水中进占筑坝技术与传统的柳石进占技术在施工工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工程运用情况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散抛石水中进占技术要优于柳石进占技术;当具备一定施工条件时,在合理安排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前提下,推广应用散抛石进占方案是可行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已建散抛石结构坝的观测,合理优化设计进占断面。  相似文献   

9.
崔庆瑞 《人民黄河》1997,19(5):56-57
陶城铺险工9号坝是陶城引黄闸扩建时改建的新坝,坝基坐落在沙基上,基础浅。在“96.8”洪水期间受大溜顶冲和回溜刷,发生了根石坍塌的险情。采取捆抛柳石枕固基,编抛铅丝笼稳定险情,抛块石进行加固等抢护措施后,险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柳石混合楼厢原名风搅雪,由李建荣在解放前山东江苏坝抢险中初创使用,当时竟把难以抢护的险情抢护住了。解放后,随着柳石工程的发展,多次在抢险中使用实践,完善起来。曾在武陟段多次抢险中使用,在郑州保合寨、花园口62坝、原阳大张庄、封丘辛店等大抢险时都使用此法,得到的效果很好。一九八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黄河防汛抢险中柳石枕出现"断枕"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避免柳石枕折断的措施,实现黄河防汛抢险的集约化,以柳石枕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水中的抗折断受力分析模型,推导柳石枕折断弯矩计算公式,计算柳石枕在不同流速下的最大应力。研究发现:汛期水流流速增大及其对柳石枕的冲击不是柳石枕折断的主要原因,而柳料的选用、柳石枕制作工艺、溜绳的设置以及推枕时的用力情况等是防汛抢险中柳石枕是否发生折断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铅丝网对柳石枕进行增强、选用优质柔性树头柳、严格控制柳石枕制作工艺、合理设置溜绳和梱枕绳的数量及间距、推枕时用力均匀等措施能有效地避免柳石枕发生折断破坏。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坝结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下游传统的柳石结构坝垛易出险,为改变被动抢险的不利局面,近几年开始在黄河下游逐步推广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坝。为设计出合理安全的桩基,以SBNWF法为基础,建立了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开发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较好地解决了桩—土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内力传递问题,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精确的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13.
冯伟荣 《小水电》2014,(4):25-27
长潭水库于2002年至2005年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基于建坝时的原初步设计及施工等资料、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及施工资料以及实地取样试验数据,结合监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对除险加固防渗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定性分析判断,表明其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质量良好。表1个。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土石坝体填筑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工程都开展了施工期填筑质量检测工作,但却较 少掌握实际填筑坝料力学特性的现状,结合德党河水库工程,现场取样对坝壳石碴料进行了填筑质量分 析以及室内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坝壳料填筑质量检测,除填筑密度检测外,填筑过程 中应加强而不宜弱化级配的检测工作。而根据坝体填筑质量检测结果,现场取样并对大坝坝壳料进行 试验研究,对掌握实际上坝料及填筑完成后大坝实际的物理力学性状、运行管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始修于1979年,旱地挖槽施工,完成1—8号坝。1994年汛期开始靠河,1995年4月,8号坝着大溜,坝体下蛰抢险。因河势上提趋势明显,为防止抄8号坝后路,5月经河南河务局上报黄委会批准,在8号坝以上续建9~13号坝土坝基,并对9、10号坝进行柳石裹护。由于封丘排房下首工程导溜东南,主溜急冲右岸,滩岸迅速坍塌后退,1995年7月19日9、10号坝、8月25日10、11号坝、9月1日11、12号坝紧急抢险,当时河呈入袖之势,各坝坝前水深8~10m,大溜淘刷,坝体墩蛰,险情十分严重。9月3日兰考县及开封市防指提出在13号坝以上续建抢护工程…  相似文献   

16.
充沙长管袋褥垫进占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沙长管袋褥垫进占结构是利用长管袋充沙进占体代替传统的柳石进占体,该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在张王庄控导工程25-26坝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河道水深,溜急的实际情况,采用铅丝笼固定褥垫,对管袋的充填方法由以前的多次充填法改为集土填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复核黄壁庄水库副坝混凝土防渗墙的安全性。相继对坝体、坝基中的土层、砂层、卵石层取样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求得了坝体及防渗墙稳定计算所需要的土层的邓肯-张模型参数。详细地介绍了该参数的组成及不同类土的参数值。同时对试验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复核黄壁庄水库副坝混凝土防渗墙的安全性。相继对坝体、坝基中的土层、砂层、卵石层取样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求得了坝体及防渗墙稳定计算所需要的土层的邓肯-张模型参数。详细地介绍了该参数的组成及不同类土的参数值。同时对试验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少抢险坝垛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现有坝垛多采用柳石结构,每年汛期受水流顶冲,需经过多次抢险加固,耗时费力。为了提高坝垛抗洪御险能力,争取汛期少抢险或不抢险,通过对坝垛前水流冲刷机理的分析,提出深基筑坝和修护底沉排坝措施。并对适宜黄河下游特点的少抢险坝垛结构———抽沙充填土工织物长管袋褥垫沉排坝的土工织物反滤布选择、沉排压载和沉排长度等作了设计,沉排水中铺设按水深大小分两种情况施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坑探、物探、取样及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方式,对过凤楼镇拦污坝工程区、库区、拦污坝址的基本构造、岸坡稳定、淤积等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和评价,提出丹江拦污坝工程地质勘察结果以及相关建议,确保拦污坝安全建设,可供丹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