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TBM法在输水隧洞工程施工实践中存在的风险,构建基于熵权的TBM法施工进度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影响TBM法施工进度的关键风险项。结果表明,高压涌水、岩爆以及卡机是影响输水隧洞工程TBM法施工进度的关键风险项。同时,针对关键风险项提出TBM法施工在遭遇高压涌水层、岩爆以及卡机风险时应采取的对策。研究可为水工隧洞工程的施工风险识别与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田原 《陕西水利》2016,(2):63-65
针对全断面掘进施工在隧洞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风险,构建以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工程为例的施工围岩失稳风险故障树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该隧洞工程围岩失稳风险项。结果表明,高压涌水与岩爆是影响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全断面掘进施工围岩失稳的关键风险项。同时,针对关键风险项提出全断面掘进施工在遭遇高压涌水层以及岩爆风险时应采取的对策。研究可为同类型水工隧洞工程的施工风险识别与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工程施工所采用的TBM法技术,探寻该施工方法在隧洞施工中的选型适用性分析、支洞布设参数、单机掘进深度参数设定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同时针对性地提出采取TBM法施工的组织管理对策,研究可为同类型水库输水隧洞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深埋长输水隧洞中硬岩掘进机(TBM)卡机防控脱困方案决策过程受卡机机理复杂性、围岩-护盾相互作用全过程监测困难性及人为主观经验等因素影响,导致决策结果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针对上述技术难题,基于构建的TBM卡机案例库数据,尝试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SVM)方法,预测TBM卡机致灾模式和风险,继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同时,基于案例推理(CBR)方法,对卡机后脱困方案进行科学决策。智能决策方法应用于新疆某输水工程隧洞关键洞段施工中,准确预测了TBM卡机风险,并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避免了卡机事故的发生。同时针对已发生卡机的洞段,决策推荐了卡机脱困处理方案,与现场实际采取的脱困方案一致,有效降低了脱困处理工程费用,并缩短了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5.
文中分别从设计和施工角度,全面论述开敞式TBM在大伙房输水隧洞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介绍了3台TBM完整的施工过程,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施工措施以及针对不良地质洞段涌水、塌方、更换主轴承和卡机等事故采用的处理方式。此外,还介绍了与TBM相匹配的连续皮带机的成功应用,全环内通式衬砌台车和仰拱衬砌台车的研制与应用,所有这些均展示了未来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采用TBM(隧洞掘进机)施工的长距离隧洞工程为数不多,文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在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中,针对不良地址段采用TBM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工程主体建筑物为连续长85.32km 输水隧洞,采用钻爆法和TBM法施工,其中钻爆法施工21.61km,TBM法施工63.71km。钻爆法施工洞段多处于围岩极不稳定的可溶性大理岩层,中等规模的突砂、涌水随时发生。TBM技术含量高,新技术、新设备在国内大规模使用尚属首次。为此,针对隧洞开展永久变形安全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1工程简述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主体工程为一条超长输水隧洞。输水隧洞全长85·32 km,采用3台TBM与新奥法联合施工,前21·61 km采用新奥法施工,后63·71 km中除有2 km采用钻爆法施工TBM通过外,其余采用3台TBM施工,每台TBM的掘进长度在18~20 km左右,TBM掘进开挖的隧洞洞径为8·0 m。2设计阶段的支护衬砌设计在设计阶段,TBM施工段均采用双护盾式掘进机,根据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其对应的支护型式大都是采用预制混凝土管片支护。本工程也采用预制混凝土管片支护。本工程开挖洞径8·0 m,为大口径TBM施工的输水隧洞,这在国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9.
针对特长隧洞TBM法施工难题,文章以辽宁大伙房水库输水主体工程为例,分析了引水隧洞施工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介绍了台车现场组装调试、隧洞支护、长距离独头通风等施工关键技术,并对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输水隧洞全长85.32 km,采用3台TBM与新奥法联合施工,前21.61 km采用钻爆法施工,后63.71 km中除部分地质条件复杂洞段采用钻爆法施工TBM通过外,其余采用3台TBM施工。介绍了TBM施工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对TBM类型的选择做了论述,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